重慶的歷史底蘊,何止三千年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2T15:02:38+00:00

道出了這個城市的心之所向。重慶憑什麼獨領旅遊之都之風騷?春秋有巴國,巴師勇銳,前戈後舞。讓我們一一細數歷史留下的痕跡追溯。

重慶非去不可

叫響全國

行千里,致廣大

夢山城,醉巴渝

道出了這個城市的心之所向

山水造重慶

地勢錯落、江河曲折

既以江城、霧都著稱

又以山城揚名


美食、美景、美女三大名片傍身

火鍋之都、橋樑之都、溫泉之都大名鼎鼎

它稱號無數

它風頭正勁


字水霄燈的現代魔幻氣質

深入人心

眾城爭春我為先

重慶憑什麼獨領旅遊之都之風騷?


請橫屏觀看

早在夏商周時期

重慶已是九州熱土

春秋有巴國,巴師勇銳,前戈後舞

重慶

這座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古城

讓我們一一細數歷史留下的痕跡追溯

品讀這座城市的那些脈絡



重慶最具代表性的地形

就是平行嶺

母城渝中半島就是一個突起的山脊




在這片8.2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竟有古遺址類1542處

古遺址時代從舊石器時代至明清均有涵蓋

且呈現出的文化序列基本完整

內容豐富

類型齊備




文化遺產乃城市之根

重慶實在是得天獨厚

文物星羅棋布

古蹟俯拾皆是

請橫屏觀看


一磚一城

一街一巷

俯仰間散發著厚重的生命力

信仰由此誕生


歷史風雲里走來

四億年洪荒紀

五千年巴國都

三千年江州府

八百年重慶城

漸漸展開


1.三疊紀早期·重慶海洋波痕

這是一面從未斷代的歷史之牆

也是一部幾億年前的"海陸史書"


曾經的汪洋大海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沖刷著這片陸地

新生物的出現

舊生物的進化

使這片土地擁有了

最初的生命

這是重慶與」水「的結緣


當地殼繼續上升

當湖面不斷縮小

當湖底露出水面

昔日的湖盆變為陸盆

四川盆地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重慶

正處於這個盆地的東南部

坐盆底、倚盆沿

這是重慶與」山「的結緣

正是這種」山「與」水「的結緣

造就了如今的山水之城


一顆顆螺貝化石

見證了從地質時代到史前文明的

演變

給歲月以文明

嘆人類之渺小


如今一條」袖珍邊城魚「

沉睡數億年

一醒驚天下

填補「從魚到人」演化譜系上的若干關鍵缺環

重慶,再一次用獨特的方式驚響了世界


2.更新世時期·龍骨坡遺址

一塊龍骨

在悠悠千年的歲月中

讓我們觸摸到了人類起源的歷史印記


沿著200多萬年時光追溯

從龍骨坡遺址開始

這座遠比三峽峽谷更古老的高地

中國人類起源就在歷史煙雲中

清晰了自己的輪廓

重慶歷史的最初記憶

一塊下領骨

無聲地訴說著遠古時期


曾經發生過的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

留在大地牙齦上的吻痕

尚有無數的發自遠古的訊息

在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那些蟄伏已久的遙遠回聲卻在默默昭示

在這片綿延透迄的巫山山脈

或許也是人類文明最終的搖籃


3. 上古時代·巫咸古國

《山海經·海外西經》載:

巫咸國在女丑北

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

群巫所從上下也

而巫溪

因鹽而興

因巫得名

這裡是上古鹽都

這裡是巫咸古國


鹽是促進人類進化最早的物質文明

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

這裡保存著至今仍在流淌的地面自流鹽泉

它在吟唱巫溪鹽業的輝煌史詩

巫是人類對世界的最早感知解讀

作為最早的智者

它是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引路人


在巫溪

用最原生態的山水人文

尋根問祖,傳承文脈

聽歷史的千年迴響

為內心留一份安靜的歸宿~


4.夏、商 、周·巴國

巴國

一個神秘的古國

在《山海經》中

就有「西南有巴國」的記載

公元前3000年後

廩君率部「浮舟夷水「

鹽陽斷情

青縷遺恨

圍城建國

開啟遠古巴國的歷史車輪

至武王伐紂

前戈後舞

千人唱,萬人和

一曲巴渝舞

跳出巴人萬載風骨

山陵為之震動

川谷為之盪波

定都江州(重慶)

巴國自此稱巴子國


5.東周·巴蔓子墓

風和波必暖,地靈人必傑

巴蔓子

戰國時代的傳奇將軍

割頭留城

墓地葬於七星崗蓮花池

俗稱「將軍墳」

蔓子英魂自獻首
拒楚全巴壯士酬
將軍流芳千古事
唯其有失誠信流

「蔓子悲歌」忠信兩全

正是巴民族之魂

這種堅強不屈、奮勇拼搏、

勇於犧牲、自強不息的巴蔓子精神

已融入重慶人血脈

性格傳承至今


6.秦·張儀築城江州

從秦朝張儀在渝中半島築城江州開始

重慶城在歷史煙雲中

清晰自己的輪廓


「北府南城」

這裡深藏著重慶三千年的記憶

這裡是重慶開始生長的地方


7.漢·漢闕

廟堂墓前闕,漢代論品級

忠州遺雙闕,古今嘆稀奇

丁房闕、無名闕、烏楊闕

作為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漢闕

上承秦漢遺風

下接千年變遷

讓我們能夠

解讀數千年前的漢文化密碼

探尋一代代忠州兒女的傳奇故事


8.三國·白帝城

全中國唯一的中華詩城

「首止巳八文"為夔

其中每一個部首包含著奉節的精神圖騰

千百餘年

戰火與詩情一直浸潤著這片大地

白帝城先主托遺孤

水漫漫夔門煥青春

先賢大忠移民大義

詩歌大情為官大節

成就了這片土地人民

代代相傳的精神豐碑


9.唐·大足石刻千手千眼觀音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詩仙李白的詩句

在悠悠時空中

讓我們夢回盛唐

大足石刻

始於初唐

盛於兩宋

這裡是世界石窟藝術史最後的豐碑

千手千眼觀世音

千百隻手臂自崖壁上次展開

如層浪疊涌

萬指像揮舞

或五指伸平,或輕拈法器,似花綻放


8年修復

相信耀眼的金光

定能綻放千年!


在這裡

佛法教義與世俗故事完美結合

儒釋道三教和諧共生

是一副中華美德的連環畫


10.北宋·羅漢寺

羅漢寺,重慶最古老的寺廟

以紅塵碧瓦的出塵之態矗立在高樓大廈之下

寺因羅漢洞而建

始建於北宋,原名治平寺

羅漢寺最有名的羅漢堂

塑著500羅漢像

個個栩栩如生

唯妙唯俏

引得善男信女至此

默數羅漢測吉凶禍福

千年古剎

一牆隔開兩個世界

一邊是滾滾紅塵,一邊是渺渺梵音

羅漢寺大隱隱於市

鬧中取靜的一片佛教淨土


11.南宋·衙署


現殘存於白象街的巴縣衙門

作為南宋、明、清、民國四個朝代

衙署的所在地

它曾一度榮耀非凡

也位於重慶城最中心的位置

四柱三開間,小青瓦鋪面

是重慶老城現存最後一座衙門


時光荏苒

站在巴縣衙門舊址內

檐上精美的雕花、繁複的撐拱木雕

熠熠生輝的部分表面鎦金

都仿佛還保留著「第一衙門」當初的記憶

在老鼓樓遺址上

一座古代夯土高台建築

依稀可見昔日的雄偉氣勢

赫然竟是南宋兵部尚書余玠的帥府所在地

命途多舛

明珠蒙塵

如今僅剩三堂的三間老房

它是重慶府署的千年史證


12.南宋·合川釣魚城

800餘年前的白象街內

曾留下大將余玠揮斥方遒的身影

他帶領山城人民於釣魚城下

抵禦蒙古鐵騎的入侵

巴人尚武

蜀相巴將

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合川釣魚城

在崖山之變,南宋滅亡的背景下

巍然屹立36年之久

讓擲鞭斷流的蒙古大軍徒呼奈何

讓橫掃亞非歐40多個國家的蒙古大汗蒙哥

折戟於城下

釣魚城

一戰驚艷歐洲人

被譽為「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

控扼三江

(嘉陵江、渠江、涪江)

形勢陡絕,倚天拔地,雄峙一方

是國內僅存的一座完整的真正宋城

登城而立

舊時戰況浮現眼前

濃縮一個時代的剪影

見證一代又一代重慶人生活最真實的畫面


13.元·東華觀藏經樓

名叫東華觀

實則僅剩藏經樓

是重慶主城區現存最古老的木質建築

風格上很典型的

重檐歇山式全木結構

始建於元代

重建於明代

幾經天災人禍

猶以700歲高齡之姿頑存於世

開派祖師就是著名的丘處機

是當時重慶地區建築

最早的

全真龍門派著名的道觀

看塗山雲影飛來無限天光供一府

問字水梅花開放幾分春色到三巴

寶貴的道觀文化遺蹟

孤獨地繼續著它漫長的風雨歷程


14.元·明玉珍墓

明玉珍是重慶歷史上唯一一位皇帝

他農民出身

集鄉兵千人參加紅巾軍

一路拼殺

建大夏國,都重慶

「玉珍遺恨」草根皇帝青史留名

明玉珍墳墓坐落在現在的江北嘴

建成仿古建築明玉珍墓陳列館

紅牆綠瓦,古色古香

「玄宮之碑」與「大夏龍袍」

即在這裡出土

龍袍是重慶境內唯一發現的真正龍袍

十分珍貴


15.明·能仁寺

藏於繁華都市中的清淨之地不止羅漢寺

能仁寺處於解放碑商圈的中華路

雖不引人關注


但它卻是重慶唯一

一座尼姑叢林寺廟

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屬佛教臨濟宗派

是華岩寺大老堂上慧楷和尚的法嗣

逢每月的初一、十五

寺廟會迎來眾多的香客在此燒香拜佛

同時廟裡中午還供應價廉味美的齋飯供香客食用

正所謂「有神則靈慈善濟眾生」


16.明·關岳廟

川東規模最大

香火極盛的道教宮觀

關岳廟依勢而建

「爬坡上坎」

典型的魏晉時代北朝宮殿風格

飛檐斗拱合太極八卦

黑和白對比強烈

又和諧統一

像兩江交匯

也像一個巨大的鴛鴦鍋

正如重慶人的性格

耿直包容

重情重義

抗日戰爭時期

抗戰將士從重慶奔赴滇緬、湘鄂抗戰前線

都要到關岳廟岳飛像前朝拜

高唱《滿江紅》

高呼「還我河山」

然後才奔赴前線

關岳廟是抗日戰爭時期

民族精神和抗戰文化的

主要見證地之一

一座關岳廟

百年忠義魂


17.明·九開八閉古城門

舊時城門

九開八閉

這十七道關隘環繞重慶

像母親的臂彎,保護著她的子民

「金木水火土」五行確定方位

「九宮八卦之象」確定數量

或是「群山拱衛,二水襟合」

或是「環江為池,塹崖為城」

抑或是「據岷巴二江水之合

後倚重巒疊嶂,左右懸崖絕壁

隱然天造之險」

正是一隻伏於山水間的巨龜

連成了「開九門閉八門」

十七座城門的罕見城池配置

重慶城就這樣在渝中半島上

因水而興

依山而築


18.明·朝天門

歲月輪轉

大多數老城門已在歲月中失去了蹤跡

古渝雄關朝天門

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南宋時期欽差常自長江

經該城門傳來聖旨

故名朝天門

位於渝中半島的東北尖角處

襟帶兩江,百舸爭流

壁壘三面,地勢中高

每當初夏仲秋

碧綠的嘉陵江水

與褐黃色的長江水

在此激流撞擊

清濁分明

形成水花四濺的「夾馬水」景觀

稱為長江上的「黃金水段」

1891年,重慶開埠

朝天門碼頭

成為重慶最大的水碼頭

在木船幫會、船工縴夫、袍哥人家的交織演義下

重慶的碼頭文化

帶有濃濃的江湖氣息

將重慶人的獨特性格

融進了一口大鍋之中

煮出了重慶人獨特的文化標誌——重慶火鍋

麻辣鮮香,味道濃烈

又恰到好處造就了重慶人火辣勇敢

不拘小節的豪爽血性


19.明·洪崖洞

洪崖洞

作為首個中華懸崖城

千與千尋的夜景聞名遐邇

它正以獨特的魅力

匯聚八方遊客

領略巴渝風情

重慶山稠嶺復的地貌結構

鑄造了別具一格的民居範式—吊腳樓

居民巧妙地應用

錯層、錯位、吊屋、吊腳、挑層、抬基、貼岩等建築手法

依山就勢

分層築台

錯疊依崖朝江

形成具有層次與質感的立體式空中步行街


20.明·東水門

建於明代的東水門是重慶老城正東的大門

但城門向北

出城門

渡長江便可以到達南岸

過去有「東水門,正對著,鯉跳龍門」的諺語

現在的東水門被鎮壓在東水門大橋下

歲月斑駁

就地閒坐在600歲的老階梯上

由粗糙大方石堆砌而成的古城牆

如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默默守護著重慶母城


21.清·湖廣會館

在東水門橋下的

鬱鬱蒼蒼中

掩映著過往的歷史

層疊而上的古建築群

翹角飛檐,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縱橫交織連綿不斷的封火牆

像巨龍翱翔的龍脊

依山勢而下,威不可當

一座座古戲樓

小橋流水,甚至靜謐的空氣

都氤氳著濃郁的徽派氣息

這裡是湖廣會館

這裡的文化是海納百川的文化

這裡的歷史是四海相聚的歷史

回首三百年前

八省通衢處商賈雲集

大門開闔間千帆競渡

請橫屏觀看

明清時期

「湖廣填四川」

這裡曾經匯集了

由各地移民修建的"八大會館"

他們的文化和物產

就這樣與巴渝文化相融

成就了如今的城市性格

一座湖廣會館,看不盡八面來風的碼頭江湖

一首川江號子,唱不完三峽船工的慷慨激昂

天南海北的味道

最後都成為了重慶味道

來到重慶的人

最後都成了重慶人


22. 民國·重慶行營

在儲奇門

有一座抗戰時期的蔣介石官邸

曾經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指揮部

三棟樓

一座行營

一座巴渝文化博物館

青磚白縫,黑白春秋

這便是蔣介石在重慶時的遠東戰場指揮中心

又稱蔣介石重慶行營


八年抗戰,指揮中心,傲然挺立,舉世矚目

那段歷史

在這裡

被詳盡地記錄

行走其間

可窺探一段戰火硝煙的曲折傳奇



23.1937年·防空洞

彈火紛飛下的庇護所

重慶防空洞是歷史上最大的城市防空工程

70多年前

為抵禦日機轟炸

重慶人用雙手挖出了一座龐大的地下城

它們中許許多多支撐

陪都重慶挺過了艱難歲月

庇護了百萬生靈

80年代初以前出生的重慶人

都在洞子裡吃過郵亭鯽魚

在洞子裡修過摩托車

在洞子裡買過打折的書......

如今,這些防空洞也成為了重慶的特色景觀

重慶建川博物館

利用抗戰時期兵工洞舊址中的24個防空洞

將防空洞漸被淡忘的歷史

帶回重慶人的視線

旁觀重慶城市可歌可泣血淚史

當代國人也當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24.1938年·大轟炸遺址

1938年三長兩短的空襲警報突然拉響

日軍轟炸機群直撲山城重慶

大街小巷儘是被燃燒彈襲擊民眾的悲鳴

沿街血水橫流,慘不忍睹

歷史的傷痕刻在大轟炸慘案遺址上

這些斷壁殘垣時刻痛斥著

日本軍國主義的滔天罪行

「重慶人民是炸不垮、擊不倒的!"

重慶人民「愈炸愈強」!


25.1939年·周公館

曾家岩50號

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舊址

辦公的地方

對外叫「周公館「

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動盪年代

這裡每座小樓里的任何一個決定

都可能會改變時代的最終走向


這裡是一塊英雄的土地

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為了建設新中國

多少革命烈士前赴後繼、流血犧牲

凝結成了紅岩精神

它所點亮的一束曙光


劃破了夜空

照亮了嶄新的世界

這裡是山水之地

也是英雄之城

熔鑄巍巍豐碑的是

永不屈服的城市精神和

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


26.1941年·十八梯

想要領略真山城、老重慶

十八梯是最好的教科書

它貫穿半島

連接上下

代表了重慶的梯坎文化

「直望上半城、俯瞰下半城」

一條視覺通廊

登高極目

盡覽兩江四岸的萬家燈火

意開境合間這重慶氣度

千百年來

重慶人就是與這片山水共生

高低錯落間

自成氣派


27.1972年·山城巷

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

追溯到明清時期

從前的山城巷

有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稱號:天上的街市

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作為一個延續至今的古老居住街區

山城巷的街巷空間結構

讓人仿佛置身於迷宮

老巷故事多

這裡曾是渝中上下半城的

必經之路

一眼望不到的青石板路和巴渝民居

都是原汁原味的老重慶風土人情

開埠時期最早的法國仁愛堂舊址亦在此

想看吊腳樓、四合院、石朝門、抗戰房、海派石庫門建築

來這裡

皆可一飽眼福

仿佛夢回百年前的老重慶




千年風雲變幻

時過境遷

在這裡

看見過去

在這裡

不斷發現

文化歷史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底蘊

是城市向前的潛力

歷史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才是一座城市

理想的樣子

—完—

免責聲明:本文主要參考文獻《重慶通史》,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搜集,本文並未提及重慶全部遺址,具體數據參考官方數據,所提及遺址景點如有紕漏之處,敬請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