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稀土礦在日本被發現,夠人類用730年,為何遲遲不去開採?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3T10:51:03+00:00

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百萬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很難對大自然造成什麼實質上的影響,因為那時候的生產力十分低下,只能夠從大自然中獲取最基本的資源,比如樹木、石頭等等,影響最大的也不過是開採金屬等礦產。


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百萬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很難對大自然造成什麼實質上的影響,因為那時候的生產力十分低下,只能夠從大自然中獲取最基本的資源,比如樹木、石頭等等,影響最大的也不過是開採金屬等礦產。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如今的考古學家才難以發現那些遠古留下的人類遺蹟,因為它們大多已經被大自然所吞噬

但是,如今我們生活的這個巨大的城市,如果在突然之間內廢棄,那麼可能很多年都還保持著現在的模樣,大自然不會改變它的冰冷結構,因為我們的生產力已經足以支撐建設堅固、巨大的建築和道路


這一切都是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在那個時候登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我們的世界因此變得大不相同。但是物質的守恆定理告訴我們,任何一種事物都不可能憑空產生,我們的建築、機械和產品也是一樣。

作為一種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我們依然需要向「地球母親」不斷索取。在生產力發展之後,人們向大自然索取的資源種類更多,用量更大數百年來已經出現了不少污染和危機,成為了如今人類社會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類開採的資源和稀土

在眾多被人類大量開採的資源中,較早的有煤炭,後來是石油,這兩種都是由遠古生物在地底經過長期演變而出現的,是不可再生的有機物質。由於總量有限、分布不均,一度引起了政治、經濟上的博弈,比如如今中東地區的亂象,很大程度上和該地區大量的石油資源有關係。

不過,人類社會要發展,所需求的資源可遠遠不止這兩種。而且隨著人類社會技術的進步,我們需要的資源也「日新月異」,未來依舊難以預測。比如現在有一種資源被稱為「工業上的黃金」,你知道這種資源是什麼嗎?


這種資源就是稀土。稀土這個名字可能會讓很多人誤會,儘管這種資源確實來自於大地,但是它和我們傳統上所說的泥土並沒有什麼關係。

稀土是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根據其不同的性質分為輕稀土和重稀土,包括了鑭系元素和鈧、釔,這些稀有金屬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存在,因此稀土礦的種類十分繁多,達到了兩百多種。儘管人類在18世紀就發現了一些稀土元素,但受限於技術水平,稀土真正得到大規模運用還是在現代,尤其是二戰結束之後


稀土的用途和分布

當今社會,稀土在各個方面都有極大的用處,比如在軍事方面,稀土元素可以用作材料的創新和加強,比如鋼鐵、鋁合金等等,在雷射、電子方面也有良好表現,能夠製造出更加先進的武器,美軍就是運用稀土的佼佼者。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稀土對於冶金、石油、玻璃、陶瓷等多種工業生產都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足以讓這些材料的強度、用途更上一層樓。尤其是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電子產品,更是少不了各種稀土元素的參與。這樣看來,儘管一般人對於稀土並不了解,但當代社會裡失去了稀土參與的製品,那可算得上是「寸步難行」


和石油一樣,稀土在世界上的分布也並不平衡,在已經探明並且可以開採的稀土礦中,我國曾經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而如今隨著大規模的開採,這個占比已經來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下。時至今日,我國仍然是稀土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世界各國絕大部分的稀土資源都需要靠中國來進行供應。

可以說,中國現在掌握了世界稀土供應的「命脈」,那些本身沒有稀土礦的國家,難免會有危機意識,就像我國對於原油那樣。而且,稀土礦比石油的儲量更少,人類至今都還沒有找到能夠完全進行替代的其他資源


日本發現巨型稀土礦?

在這些「焦慮」的國家中,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在近代之後成為了一個發達國家、工業強國,但與之相對的,日本本土的礦產資源十分匱乏。上世紀的日本瘋狂地發動侵略戰爭,其實在某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資源有著強烈的渴望,沒有這些資源,很難再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也在想辦法獲得稀土資源,如果要一直依賴中國這個有些「微妙」的鄰居,顯然並不是長久之計。既然陸上的資源幾乎沒有,那麼日本就轉而向更加豐饒的海域去探尋


在初步探勘之後,日本發現自己所控制的小笠原群島附近海底可能含有大量的稀土礦,於是想要具體探明這些稀土的位置和儲量。

由於這裡地處太平洋深處,其最深能夠達到6000米到8000米,一般的探測器很難潛入到這麼深的地方,於是日本專門從美國的霍爾海洋研究所借來了無人深潛探測潛艇,這種潛艇能夠使用超聲波探測的方式獲得海底具體的地貌和礦物分布情況,日本就用這種方式探測了小笠原群島附近海域。在將來,如果日本想要自己購買潛水艇進行勘探,那麼花費甚至能夠達到10億美元以上。


日本這麼積極地進行探測是有依據的,其實日本現在已經初步探明,在小笠原群島的南鳥島附近海底有巨型稀土礦,據推測達到了1600多萬噸,足夠現在的人類使用730年

這一消息傳出已經有不短的時間,為什麼日本還遲遲不去正式開採這數量極為龐大的稀土礦呢?這對於陷入「稀土焦慮」的日本來說,明明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才對。其實,不是日本不想開採這些稀土礦,而是現在根本就不可能開採這些稀土礦


為什麼不對這些稀土礦進行開採?

首先第一點,距離問題。儘管小笠原群島屬於日本控制的海域,但是日本本土距離這裡有著整整1900公里的距離,加上太平洋深處風大浪高,在南鳥島附近進行稀土開採的難度和風險都非同小可。

如果真的想要大規模開採,那麼就需要對小笠原群島進行開發,技術和成本這兩方面對於現在的日本來說都是巨大的阻礙。別看我國在南海建設了眾多的人工島嶼,實際上開發遙遠小島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易事,這對於日本來說也一樣。何況,日本還不能夠保證自己能夠完全得到回報,這就和下一個理由有關了。


上文中我們也已經說到,日本發現的稀土礦位於6000到8000米深的海底,附近海域最淺處也有2000米,在如此之深的海底進行大規模作業,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辦到的事情。

日本連勘探這一海域都需要租用美國的潛水艇,更何況對其進行實際的開發呢?對於日本來說,這個龐大的稀土礦就像是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看到的美食,就算再飢餓也無法實際吃到,只有等獲得了能夠敲開玻璃「錘子」才行。


最後一點,人類還沒有在如此之深的海底開採稀土礦的經驗,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格外擔心的:海洋污染問題。開採礦物一方面會破壞海洋生態,一方面也會造成污染。稀土礦中含有大量有害的重金屬物質,這些物質在陸地上都需要嚴加防護,何況是在極易散開的海水中?

這些有害物質輕則造成海洋生物死亡,重則影響整片海域,也影響人類的生存。人類本就已經對海洋產生了很大的污染,日本就算想要開採,也難以承受污染海洋給自己帶來的國際壓力


未來的稀土資源

因此我們可以說,日本在短時間內還完全沒有開採這個龐大的稀土礦的能力。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就可以對此放心,因為我們的稀土礦儲備也需要引起充分重視

目前,我國國內的稀土產能已經在嚴重過剩,每年開採、提煉的稀土已經遠遠超過了國際上的需求,這對於我國的稀土儲備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開採出太多稀土,很有可能會導致各稀土企業的不正當競爭,造成稀土資源的浪費和稀土價格的不正常升高或者降低


因此,我國在一方面要合理控制國內的稀土開採,將稀土產業的產能維持在正常水平,在減少數量的同時要提高質量,才能夠讓我們的稀土產品在國際上保持競爭力

另一方面,我國也要隨時關注稀土的總儲備,這種資源在短時間內還會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運行所必不可少的資源,如果我們早早地用光了自己的稀土資源,那麼就會在之後陷入受制於人的境地,這顯然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因此,對於稀土開採的「改革」還需要繼續進行下去。


結語

對於整個人類來說, 不管未來是不是能夠大量開採海底資源,地球上的資源總量也還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永遠開採下去。要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辦法是找到這些不可再生資源的替代品,比如太陽能、風能等

另一個辦法就是去更加廣闊的宇宙空間,尤其是這些無機礦物,完全可以在別的天體上進行開採。我們如今已經在小行星上發現了大量金屬礦產,未來發現稀土資源也不是不可能,這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或許是一個更加適合的解決方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