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我的家鄉公主嶺》,柔了心,淚了眼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3T00:29:52+00:00

一首《我的家鄉公主嶺》火了網絡,也火了朋友圈,家鄉群,唱這首歌的,是地地道道的公主嶺人趙振圻。這首歌,我打開連結循環播放無數次,每次聽的都熱血沸騰心潮起伏,深深的感受到歌者對家鄉那種深深依戀,款款真情。

一首《我的家鄉公主嶺》火了網絡,也火了朋友圈,家鄉群,唱這首歌的,是地地道道的公主嶺人趙振圻。

這首歌,我打開連結循環播放無數次,每次聽的都熱血沸騰心潮起伏,深深的感受到歌者對家鄉那種深深依戀,款款真情。

這是或許是所有在外的公主嶺遊子的共同感覺。但在這個功利主義泛濫的時代,有這種情懷的人,還剩幾許?

振圻熱愛家鄉,同時也致力於造福家鄉,一直以來都在從事公益活動。

聽鳳鳴說,振圻還曾為我的老家響水鎮敬老院捐過款。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不少。

認識家鄉這位奇人,是通過鳳鳴。他不嫌我孤陋寡聞粗鄙布衣,帶我進入了四百多人的公主嶺家鄉群,而趙振圻正是這個群的群主。

因為高中時代檔案丟失,藉助於群里家鄉人的力量諮詢查找流程,振圻大力幫忙,由此有幸結識。

重要的

思念和熱愛家鄉,是振圻和我們這一群人,共同的情懷。

儘管家鄉經濟發展依舊不溫不火,儘管也沒有什麼千年古蹟,儘管遺憾還有很多,然而,然而。

然而我們這依舊有過抗日英雄馬占山,愛國志士杜重遠,少帥夫人于鳳至。還有表演藝術家李玉剛……

更讓人魂牽夢繞的,是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響鈴公主的故事。

響鈴公主的故事,曾經被拍成了一部劇,玉碎宮傾。

響鈴公主是蒙古達爾罕王爺的女兒,從小腳脖上繫著一副金鈴鐺,天真活潑的公主蹦蹦跳跳,清脆的鈴鐺聲響徹草原,由此被稱為響鈴公主。

響鈴公主從小和乳母的兒子張龍青梅竹馬,長大後約定三生,但這份愛情被王爺知道,派管家暗害了張龍。

響鈴公主因此殉情。

筆者以為,這是流傳於公主嶺的另外一個公主的故事,這個公主叫做美麗其格。或者,公主嶺還有一個美麗其格的陵墓也未可知。可能有人會說,民間故事不能當真,但無風不起浪,有些民間故事一定是有其源頭的。

公主嶺這塊土地,原來就是草原牧場,有一兩所公主陵墓,有何怪哉?

但振圻的歌曲里,唱的不是這個公主。但是也有響鈴公主的影子,歌曲里有一句:響鈴公主美女千古流芳名。

歌曲里的公主,實際是乾隆的三女兒,固倫和敬公主,固倫和敬公主嫁給了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公主香殞之後,衣冠冢被蒙古王爺設在公主嶺北面的九鳳朝陽之地,史稱公主陵。

九鳳朝陽,顯然一塊風水寶地,既然能設衣冠冢,也不能排除這是王爺家的專用墓地,傳說中的響鈴公主,會不會也藏在此處呢?

那樣的公主嶺,也算名副其實了。

為什麼公主陵變成公主嶺?聽我慢慢道來。

再往後,歷史漸漸把這塊土地拽進了災難的深淵,俄國人侵略的野心,通過漫長的中東大鐵路蜿蜒而至,如棕熊般的戰鬥民族化身大蜘蛛,把蛛網織到了這裡。

長春是一站,范家屯是二站,公主陵是三站。按當時俄國人的標準是30里一站。

修建鐵路自然不是什麼慈善之舉,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掠奪豐富的資源。

俄國人發現,這塊土地適合種植甜菜,於是有了後來范家屯的製糖廠,不斷擴建導致規模之大冠於全國。

俄國戰敗,日本人也來了,日本人的野心比俄國人更大,相對於俄國人野蠻的掠奪,日本又加上了文化侵略,更打算長期占領。

日本人的文化源於中國,始於秦,盛於唐,直至明治維新,日本人都還是中國人的學生,但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開始學習新的征服者,西方列強。

西學漸盛,日本軍國主義強勢崛起,最終把屠刀揮向當年的老師。

日本人最先控制的,也是東北這塊資源豐富得冒油的土地,而公主陵作為全世界適宜種植玉米的黃金玉米帶,豈能放過?

為了長期占有這片土地,在公主陵設立了關東軍司令部,進行長期統治。

日本人深諳我們的民俗文化,認為公主陵名字不吉利,改為公主嶺,這是公主嶺名字的由來。

在公主嶺一中東側的位置,據說是日本憲兵隊的犬舍,飼養者許多警犬,當時很多抗日的志士就被扔到犬舍被餵了警犬。

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消息說,經常會聽見犬舍里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可見日本人當時在進行著多麼滅絕人性的統治。

現如今公主嶺,當年俄國人的建築,日本人的建築還有保存,在二站范家屯,曾經還有日本人的火車站,廟宇神社,現在都拆掉了。

這些舊建築,雖然充滿了屈辱的回憶,但對於子孫後代不忘歷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拆掉了實在是太可惜。或者有一天,剩餘的這些建築,能夠變成歷史的沉思之所,人人能夠參觀了解。警惕內心,敲響警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如今的公主嶺在1985年替代懷德鎮成了中心,縣名也由原來的懷德縣變成了公主嶺市。如今更是由省會長春代管。

正如振圻在歌曲《我的家鄉公主嶺》裡所唱的:

我的家鄉面貌日新月異,高樓鱗次櫛比,綠水青山鳥鳴啾啾,良田萬頃黍浪稻波,冰天雪地塞外風光,更有糧倉之譽,亦號玉米之鄉。人才輩出,市井繁榮,欣欣向榮。

儘管步入長春發展的快車道,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未來的家鄉路,必然是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