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葷可不是不吃肉,很多人都搞反了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3T00:33:04+00:00

演員張靜初最近發布的素食論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反擊,不少網友留言:這簡直就是在扼殺中國人的吃肉自由。吃不吃肉向來就有不少人進行討論,今天,我們深扒歷史,看看咱們老祖宗對吃肉的要求吧。

演員張靜初最近發布的素食論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反擊,不少網友留言:這簡直就是在扼殺中國人的吃肉自由。不吃肉,我們能產生能量去工作嗎?

吃不吃肉向來就有不少人進行討論,今天,我們深扒歷史,看看咱們老祖宗對吃肉的要求吧。

先說古代的齋戒,古人在祭祀前都要進行「齋戒」,「齋戒」是什麼呢?「齋戒」可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不吃肉,《禮記·祭義》這樣記載:「致齊於內,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意思是說,人們在祭祀時要內心虔誠,保持一種肅敬愛的態度,在家中思念被祭者的音容笑貌。

我國東漢經學家鄭玄提出「散齊,七日不御不樂不吊耳。」意思就是說,七天之內遠離女色,不聽樂曲,不去弔喪探病。

明朝人朱升對齋戒提出了更加規範的要求:「戒者禁止其外,齋者整齊其內。沐浴更衣,出居外舍,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不理刑名,此則戒也。」 而規定中的「不茹葷」三字,並不等同於不食肉類。現代來說,「葷」指肉類,但在古代,葷往往代表的是海鮮的「腥味兒」。

所以,古代祭祀的齋戒並不是不讓人吃肉,而是不讓人吃大蒜、大蔥、姜、韭菜這樣有刺激味道的菜品,以免不好的氣味被神靈、祖先認為是不敬。

再說我國佛教提倡吃素,其實釋迦牟尼在印度宣傳佛法的時候頁沒有規定佛教徒不能吃肉,只是規定不能吃氣味刺激的食物,以及不能喝酒。因此,在佛教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佛教徒也是可以吃肉的,可以自由選擇食物,而現在的東南亞國家比如緬甸、泰國、柬埔寨的佛教徒依然可以吃肉,那為什麼中國的佛教徒卻偏偏不走尋常路呢?這還得從南朝的梁武帝蕭衍說起。

這位皇帝在公元520年的時候寫了一篇《斷酒肉文》,要求信佛教的必須禁止吃肉。在他看來,吃肉就是犯了佛教的大戒,因此必須除掉肉食。僧人也無可奈何,因為蕭衍是天下的統治者,他說的話,沒人敢不聽,否則別說不能吃肉,就是連菜也可能吃不到了,此後,這種習俗就被保留了下來。

其實,我們應該明白的是,不論齋戒還是佛教推崇的是一種敬畏的行事方式,跟是不是吃肉沒啥關係。當然,在今天,我們依然可以飲食自由。 對「齋戒」的一致認識就是靜心、敬畏地行事,與是否吃肉沒有多大關係。在今天,我們生活條件好了,應該有更多的飲食自由,不必局限於某一種飲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