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的「膽囊結石」喜歡跟你捉迷藏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4T03:20:29+00:00

病例分析病例一:腹部 CT:膽囊內見高密度影,診斷膽囊結石(泥沙樣結石),感覺沒啥問題。再看看 3 天前的腹部 CT:當時並沒有結石你是否也有無數疑問,不是同一個病人?漏診了?膽道出血?膽道造影?3 天可以新長出結石?

病例分析

病例一:


腹部 CT:膽囊內見高密度影,診斷膽囊結石(泥沙樣結石),感覺沒啥問題。


再看看 3 天前的腹部 CT:當時並沒有結石


你是否也有無數疑問,不是同一個病人?漏診了?膽道出血?膽道造影?3 天可以新長出結石?


此患者是以左側腰腹部絞痛入院,診斷輸尿管結石,結石已自然排出,現患者無腹痛,無其他不適,住院期間未做過其他特殊檢查。


半個月後患者複查 CT:結石消失了


你是怎麼考慮的?




病例二:


腹部 CT:膽囊內未見高密度影


由於發現肝內占位,6 天后做了腹部增強 CT:膽囊內見高密度影,CT 值約 130 HU,三期增強沒有變化(未做平掃)。


此患者是腹痛入院,診斷胃炎,現腹痛明顯好轉,無其他不適。住院期間未做其他特殊檢查。


膽囊內高密度影考慮什麼,膽囊占位?出血?結石?


一個月後患者複查 CT:僅在膽囊底部見少許高密度影。




以上兩例患者有一個共同點,在住院期間都有靜脈應用頭孢曲松鈉的病史


最終診斷:頭孢曲松鈉致膽囊假性結石



小結


概述:


頭孢曲松鈉是第三代頭孢菌素, 抗菌譜廣,殺菌作用強,副毒性作用低、消除半衰期長,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頭孢曲松鈉的鈣鹽易沉澱於膽囊中,形成頭孢曲松鈉相關性膽囊假性結石,又稱膽囊可逆性結石、藥物性膽囊結晶,若對其認識不足容易誤診,甚至導致不必要的手術。


形成機制:


頭孢曲松鈉靜脈應用後,在人體內不被分解代謝,以原形排出體外,大部分以原形分泌於膽汁和尿液中,所以在腎臟和膽汁中藥物濃度均很高。


膽汁中頭孢曲松鈉的濃度增加並與膽酸結合,致膽酸池失去平衡,膽固醇容易結晶形成膽固醇結石。


停藥後,膽囊中膽酸池恢復平衡,重新溶解膽固醇結石隨膽汁排出,結石消失。


特點:


頭孢曲松鈉致膽囊假性結石的特點是發生快,最快在用藥後 20 小時出現,最遲 7 天,結晶在停藥後均自行消失,最快在停藥後 3 天消失,最遲 6 個月。結石一般直徑小或呈泥沙樣,結石主要成分是頭孢曲松鈣,含有少量膽固醇和膽紅素,兒童發病率較高,成人也可出現。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差異較大,通常無症狀,部分患者出現膽囊炎、高膽紅素血症、腎盂腎炎等表現。


影像表現:


膽囊內粉末狀稍高密度影堆積,或為團狀、懸浮狀,部分呈泥沙樣,結石與膽汁形成高密度/低密度平面改變,質地鬆軟,CT 密度較淡,移動體位時點狀高密度影可散開或流動,形態具有可變性。部分患者膽管內亦可見高密度影堆積,可合併膽管擴張。停藥後自行消失。


總之,CT 檢查新發現膽囊結石,尤其是泥沙樣結石的病人,要考慮到藥物相關性膽囊假性結石的可能,此時應詢問患者近期是否有使用類似藥物,推薦閱讀:8 歲患兒腹痛膽囊結石,原因竟然是......


若有此病史應立即停藥,同時建議 1 周-1 月內複查,藥物性膽囊假性結石停藥後可恢復正常,臨床及影像醫生應對此有所認識,以免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手術治療。



鑑別診斷:


1、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是膽道系統常見病,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性結石,合併膽囊炎時有上腹痛、惡性、嘔吐、墨菲氏征陽性等表現,臨床常用超聲診斷,CT 上陽性結石表現為明顯高密度影,需要與膽囊假性結石鑑別。


(此圖片來源網絡)



2、膽道出血


膽道出血病因複雜,西方國家以創傷性膽道出血為主,我國以膽道結石伴感染居多,出血量大時出現典型三聯征:消化道出血、右上腹劇烈疼痛、黃疸,出血量少時表現為便血或糞隱血陽性,膽道出血有一定周期性。膽道出血形成血凝塊後與膽道結石影像上表現相似,需要結合臨床病史、超聲及相關檢查鑑別。


(此圖片來源文獻)



3、膽道造影術後


膽道造影有口服膽囊造影法、經皮肝穿膽道造影法、內鏡下逆行膽道造影法等,結合病史容易診斷。


(此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影像時間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