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美國就是在胡鬧!美方能源危機的背後竟與總統面子有關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4T03:36:24+00:00

而如今拜登本人仍然不願改變這一錯誤決定,背後原因竟與自己身為總統的面子有關,這不免讓美國人乃至地球人哭笑不得。

隨著近期全球石油、天然氣價格飛漲,有關能源安全的話題已經在國際社會被炒得沸沸揚揚。

而在世界其他國家叫苦不迭之前,身為世界「警察」的美國反倒第一個吼(Hold)不住了,開始為了平復國際油價身先士卒。難道一向被稱為世界「攪屎棍」的霸權主義國家真的學好了,敢於為了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說到底,世界的能源價格走到今天這個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國自己「做」出來的。俗話說不做死就不會死,在中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能源產能並未出現巨大降幅的條件下,拜登政府減少本土油氣開採與本國能源危機的產生有著莫大的關係。而如今拜登本人仍然不願改變這一錯誤決定,背後原因竟與自己身為總統的面子有關,這不免讓美國人乃至地球人哭笑不得。

1、拜登上任就頒布新能源政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俗話說人老了就會犯糊塗,身為美國最年長的在任總統拜登,已於今年11月20日在家人的陪伴上度過了他的79歲生日。然而生日照常過,「糊塗」也照常犯,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拜登作出的許多重大決策都有「老糊塗」的印記。

早在今年1月20日,老頭子為了彰顯自己「卓越」的行政能力,就在出任總統的首日連下17項行政命令,其中就包括了兩項讓其後悔不已的能源政令,一是讓美國重新投入《巴黎氣候協議》的懷抱,擺脫川普時代美國「一言不合就退群」的陋習;二是重新審查川普任期內一百多項有關環境方面出台的政策,減少國內油氣開發來為自身提出的潔淨能源構想做準備。

但正所謂「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現在的拜登之所以會感到「蛋疼菊緊」,主要還是因為當初在改變「前任」政策時出現了嚴重的「矯枉過正」。這些過於激進的舉措包括了取消Keystone XL輸油管道項目、對聯邦財產實施鑽探限制、嚴格甲烷泄漏的環境規定等。雖然在表面上,拜登政府成功推進了美國能源向綠色潔淨方向轉型,獲得了環保主義者與美國西方盟友們的大力支持,但實則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苦了美國國內大批油氣開採企業和美國旁邊的加拿大政府。說到這裡,大家不禁要問了,美國改變其未來能源戰略,和它的「小跟班」加拿大有何關係呢?這背後的原因,還要從Keystone XL項目的背景說起。

Keystone XL項目屬於拱心石輸油管道(Keystone Pipeline)的四期工程,其原本就是加拿大和美國之間建立的一個石油管道系統,其旨在以最短的路徑及更大口徑的油管連接一期中的兩個位於美加兩地的端點站,即加拿大亞伯塔省的哈迪斯蒂(Hardisty)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傑佛遜縣的斯蒂爾城(Steele City),途經美國的輕原油產地、蒙大拿州威利斯頓盆地的貝克(Baker),管道全長1,897千米(1,179英里),管道直徑36英寸(914毫米)。依照原定計劃,該管道可以將加拿大亞伯塔省的油砂(Oil sands)以大約83萬桶/日的速率,源源不斷地輸往美國斯蒂爾城,之後再從既有管道南下直通墨西哥灣,使加拿大原油進一步出口海外。

然而天不遂人願,該項目自2015年就在時任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手中被推遲,在2017年又被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要求下繼續建設,最終在2021年被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強行取消。為了表示對美加兩國這一重要能源項目的重視,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還特意致電拜登,在祝賀其當選美國總統的同時藉機商討繼續建設Keystone XL項目的可能性,但在拜登已經在選舉中喊出「清潔能源革命」和「環境正義」口號的政治背景下,特魯多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覆。2021年6月9日,這個經歷了美國三任總統、又一波三折的石油管道項目,還是被加拿大TC能源公司宣布終止,結果造成了亞伯塔省數以十億美元的損失。

自己選擇的錯路,就是含著淚也要跪著走完,這可能就是拜登目前應對國內石油價格飆升、通脹嚴重的內心寫照。即便是面對全球第四大產油國、曾在孟晚舟事件(Extradition case of Meng Wanzhou)中對美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加拿大,他也沒有在Keystone XL項目上做出任何的讓步。事實上,早在2019年間,美國每天進口的680萬桶石油里,就有380萬桶都是來自加拿大。隨著2021年美國逐漸恢復產能,國內對石油的需求也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但相比於客觀增長的石油需求,國內原油產量卻始終處於一路「拉稀」的下坡路狀態。在全美平均汽油價格比一年前高出約61%,原油每桶飆到80美元左右並刷新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後,美國國內石油產量卻只有可憐的1150萬桶/日,較疫情前的紀錄高位低出約12%。在嚴重供需失衡的事實面前,拜登及其民主黨的民調都出現了嚴重的動盪。

就在今年11月2日,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州長選舉首次出現了民主黨老將不敵共和黨新人的慘狀,而共和黨人贏得10年來該州的首勝,也給了拜登本人「當頭一棒」,成為了其近期決策失誤的一大警示。雖然拜登已在79歲大壽當天表示自己將參加2024年的總統大選,但其若不能及時糾正自己在能源戰略上的失誤,川普及其共和黨人極有可能會在2024年正式翻盤。屆時只要川普直接以「能源獨立」為口號重新開放美國原油政令,其必將得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

2、拜登「請求」中方釋出戰略儲油,結果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曾經為了控制世界石油在中東發動海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美國,如今卻會因石油供應的不足而抓耳撓腮,甚至被逼著低下了高貴的頭,向中方提出了共同釋放戰備儲油,以防止全球油價進一步上揚、緩解國內貨幣通脹、物價飛漲的要求。早在今年11月15至16日的中美高層會議上,拜登就曾在會晤期間悄悄向中方釋出了聯合控制油價的請求。

在會後得到中方的肯定答覆後,他便於23日匆匆忙忙地宣布了美國將從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約5000萬桶原油的消息。同時答應拜登並釋放戰備石油的國家,還有日本、印度、英國等石油消費大國。但時至今日,我們只看到了石油價格的「不降反升」,不禁讓全國人民大跌眼鏡。而之前「跪求」他國幫忙的拜登,也終於意識到了問題並不在於中國,而是出在本國及俄國和中東石油國身上。

除了本國石油產出的嚴重下降,俄國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與石油輸出國組織在抬升油價上的「默契」,也是讓美國「傷得很深」的外部原因之一。隨著世界各國都先後公布了自身在未來數十年內節能減排、發展綠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以石油、天然氣、煤炭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將很快轉變至次要地位,這必將引起石油出口國的諸多不滿。因此,從國家能源出口經濟層面來講,中東與俄國都會或多或少地降低油氣產能,來保持油價的高價位。在中、美、日、印、英等國紛紛「加油」的同時,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石油國與俄羅斯的「收油」行為,也使得目前的石油價格呈現出了「大國博弈」的味道。

常言道在地緣政治博弈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盟友、盟友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雖然中東與俄國關係並不能用「友好」來形容,但在提高油價獲得經濟利益的議題上,雙方還是很自然的站在了一起。對於目前的俄國總統普京而言,他更加希望通過「掐住歐美能源脖子」的方式解決政治問題,其中就包括了近日炒得很熱的烏克蘭局勢與北溪2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項目問題。

相比於在烏克蘭東部邊境屯兵、大搞軍事演習的軍事威懾,通過對烏克蘭與歐洲、美國進行「一三五斷氣、二四六斷油」的能源威懾,顯然更有效果。雖然歐美很清楚「能源獨立」的緊迫性與重要性,但要在短期內就告別傳統化石能源、步入綠色能源時代也是極不現實的,而以英國、德國、奧地利、西班牙等為首的歐洲國家,已經無可奈何的宣布了緊急限電政策,在幫助民眾度過北半球寒冬的同時,也讓國家平穩度過「能源的寒冬」。對此,奧地利國防部長克勞迪婭·坦納(Klaudia Tanner)就曾坦言:「歐洲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會停電,而是何時停電。」而英國報紙《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也援引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托克集團(Trafigura)的全球CEO傑里米•威爾(Jeremy Weir)的話表示:「儘管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量有望增加,但歐洲地區存儲的天然氣目前仍然不足。如果今年冬天寒冷天氣持續很長時間,歐洲將面臨停電的風險。」由此可見,倘若歐美不願在能源問題上與中東、俄國作出妥協,那麼就只能以停電的方式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相比於歐洲「能源不足就拉閘」的解決方案,拜登政府則開始著手動用美國國內4個儲備大型儲備基地的儲油。這些基地位於靠近石油產地德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兩州的墨西哥灣沿海,但問題是想要在短時間內拿到這些石油並非易事。因為美國的儲油基地並非以桶裝形式儲油,而是將石油灌進了數百個鹽洞改造成的戰略油庫中。其儲油方法是先向洞中灌入淡水溶解鹽層,隨後注入大量原油。這些天然「儲油罐」直徑數百米,最深可達3000米以上,不但能夠有效防止遭到空襲,而且洞中巨大落差形成的溫差還能促使原油在洞內不停流動,從而不會沉澱變質。此外,這種儲存方式還非常便宜,每桶成本只有1.5美元,是建地面儲備設施的1/10。但這種儲油方式並非無懈可擊,其漫長的儲油與取油過程也是讓美國人極為頭疼的問題。因為在取出原油之前,人們還需要向洞中注入足夠的淡水,才能將原油循環出來。

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即便最後拜登順利得到了基地中的儲備石油,不從石油供應源頭上解決問題,他的總統寶座與民主黨人的民調還將在人們的謾罵聲中跌入低谷。因原油價格上漲導致的通貨膨脹,已經徹底帶動了美國國內的物價,使得國內自感恩節後就一直陷入「打砸搶」的混亂之中。曾經在2014年11月4日通過47號提案(Proposition 47)的加州「受災」最為嚴重,當時在時任加州檢察長期間大力支持該提案的美國黑人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也在很大程度上幫了拜登的「倒忙」,讓他在美國民眾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美國總統拜登作繭自縛,能源危機背後竟與自己的面子有關。能源作為一個國家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其向綠色能源的轉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非簡單的一句綠能口號就能迅速轉變。而拜登及其背後的民主黨人卻將新能源作為了為自己贏得選票的政治口號,其結果就是信誓旦旦地開出了「空頭支票」,自己又無法很好的實現當初的承諾。最終反倒讓響亮的口號,淪為了共和黨人用於攻擊自身的把柄。但事已至此,拜登也絕不會用打臉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眼前的能源危機。

依照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目前給出的說法,華盛頓方面將繼續就油價問題與國際夥伴進行談判,其中就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在內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相關國家。對此,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卡斯滕·弗里奇(Carsten Fritsch)認為,拜登總統隨時準備在必要時採取更多行動,全力與世界其他地區協調。此舉有可能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重新考慮其戰略,並同意增加產量。美國政府目前舉措似乎具有相當的象徵意義和政治動機。如果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它產油國繼續開採更多石油,市場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進入盈餘狀態,自然會降低油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