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要有底線,講原則,不能聽之任之,過分溺愛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1T07:15:58+00:00

(古今譚概)中有一則寓言故事……翠鳥築窩翠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一味地把巢往下移,最後釀成被人偷走的「喪子之禍」。父母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忍讓和溺愛,否則將自食其果。古人云:「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愛之,其實仇之」。

(古今譚概)中有一則寓言故事……翠鳥築窩

翠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一味地把巢往下移,最後釀成被人偷走的「喪子之禍」。


父母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忍讓和溺愛,否則將自食其果。

古人云:「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愛之,其實仇之」。


河南有一個23歲小伙,名叫楊鎖,因家長過分溺愛養成了懶惰的惡習,最後雖四肢健全,不傻不呆,竟活活將自己餓死家中,成為中國第一懶人。

當地村民介紹,楊鎖是家中的獨生子,父母捧在手心怕化了,拿在手裡怕掉了,8歲之前,都沒有讓他下地走過路,無論去哪兒,都放在扁擔里挑著,生怕瞌著碰著,被保護的嚴嚴實實。

上學之後,不愛學習,老師稍微一批評,家長就找到學校給老師鬧事,搞得老師也不敢管了。

擔心孩子吃苦受累,乾脆就輟學在家,供著養著,13歲之前,穿衣繫鞋帶這樣的小事,都是家長包辦代勞,偶爾楊鎖想幫家裡幹些零活,家長也捨不得讓孩子干。


自此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心安理得享受著父母的照顧,成了一條寄生蟲,父母先後生病離世,留下他孤身一人,由於懶惰成性,就變賣家產,沿街乞討,有時吃一頓飯,睡兩三天,最後活活餓死家中。

楊鎖之死誰之過?


司馬光在(家苑)中說到: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陷於不肖,陷於大惡。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會使孩子養成任性、狂躁的習性。

將父母對自己的照顧視作理所應當,自私自利,凡事以自己的心情和需求為第一位,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當父母需要他關心照顧時,無動於衷,麻木不仁,不情不願,動不動就呵斥父母。

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懂得感恩更談不上回報。更有甚者,從不把父母放在眼裡,對父母的一切言行都無法容忍,做事無法無天,不忠不孝,成為社會上的渣滓和罪人。


對孩子要「慈愛」而不是「寵愛」「溺愛」,家長愛孩子是天性,但要有尺度,有原則。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家長對孩子太過放縱,會讓孩子失去底線,若太過嚴格,又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教育孩子既要有溫暖又要有規矩,不能散養,更不能放縱,這樣孩子做事就有原則,知道對錯善惡。

家長不單單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進行道德品質,立德樹人的教育。

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體驗家長的辛苦,懂得稼穡之艱,生計之難。凡事不能總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懂得分享,知道孝敬長輩。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家長的翻版。家長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地摸索,探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