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原創 | 悟無誤:長沙星,古代觀星授時的本初子午線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7T11:54:09+00:00

南方朱雀之末是軫宿,軫宿之中有一顆「長沙」星(烏鴉座η),它是中國古代觀星授時的本初子午線,即斗轉星移的統一時點的標誌星。信或不信,星空就在那裡。(圖1)圖1-長沙星居中天時段的星空偶爾看到阜陽出土的漢初雙杆圭表、北斗28宿365孔星盤、赤道面支架,驀然意識到那是一架天文望遠鏡!

南方朱雀之末是軫宿,軫宿之中有一顆「長沙」星(烏鴉座η),它是中國古代觀星授時的本初子午線,即斗轉星移的統一時點的標誌星。信或不信,星空就在那裡。(圖1)

圖1-長沙星居中天時段的星空

偶爾看到阜陽出土的漢初雙杆圭表、北斗28宿365孔星盤、赤道面支架,驀然意識到那是一架天文望遠鏡!(圖2)思究四川出土的古代司南圓盤和流行古今的外方內圓司南盤,以及阜陽28宿栻盤、武威28宿栻盤(王莽朝),進而研究「察辰心而火出」等。猛然感覺,古代觀星授時的本初子午線,是「長沙」星。為此,學玩星空軟體(Stellarium),驗證歲差和製作星圖。近一月琢磨,只能確認,別無它途。

圖2-阜陽圭表星盤的天文望遠鏡功能圖示

(甲)你應該見過流行古今的司南盤,盤外方內圓,外有三圈文字,內擱一把勺子。(圖3)再告訴你,這個盤的層層配置關係,歷朝歷代從未變更。為什麼?因為它有深刻的天地時空吻合關係,不可更改。郭沫若等專家看淡了,當作傳統指南針,幾經周折,做成磁勺卻不能指南,導致中國歷史博物館等紛紛撤展。司南盤,將二十八宿、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八卦(後天方位),定格在相應的東南西北方位。其流轉方向,有深刻內涵,卻被忽視至今。28宿是投影,即俯視圖,是逆旋(左旋),其它則為順旋(右旋)。後天八卦還有萬物周而復始的流轉之義,也少有人知。中央的勺子,象徵北斗七星。斗杓指向氐宿(天秤座),這千古不易(恆星自行另當別論)。為什麼要用活動勺子代替?你想像一下,圓盤中的勺子是望遠鏡筒,方盤是標示刻度的底座,一切就簡單了:它是一架天文望遠鏡!準確說,它是融觀星授時和定位測星於一體的圖示。

古代中國,很早就實現了以北斗為指針、28宿為刻度的天地合一授時方法。這個司南盤的星空背景,是「房昴為緯,虛星為經」。它是什麼年代?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趙永恆、李勇2009年發表《二十八宿的形成與演變》,認為「房昴為緯,虛星為經」與「春分在昴」可以統一起來,其年代在公元前2176年,以其上下年限取中位數,則是公元前2335±159年。迄今4300年!你千萬別閃念:後人偽造。即便今天,推算遠古的星空,都只能大概。一個「武王伐紂」的時間,根據星象等研究了幾代人,還有40多種說法,相差100多年。

圖3-流傳古今的司南盤

古人的智慧遠遠高出你的想像。虛星為經,是子午線,這是縱軸,從子夜到正午,很自然。房昴為緯,是卯酉線,晨昏線。東為卯,西為昴,卯昴對應。卯,昴,辰,晨,從字源學看,它與觀星授時密切相關。辰,辰星(後稱水星),伴日而出,加日頭,晨也。加日為時間,去日為天星。日出為辰,日落為昏。日出東方,非正東,日落為西,非正西,因為東升西落還夾著南北回歸。正東稱卯,天星名房,正西有昴星團,配酉。古人觀星多在黃昏到子夜,清晨多在房內睡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酉時(17-19時)晚餐可飲酒。酉是酒去水,酉加水為酒。天上星空房昴相對,地上時間卯酉相對。「昏」,也可訓詁。日在氐下(氏或為氐省),氐在房宿前,相對時間是酉時之後,戌時之初。

(乙)還有更讓你驚訝的,中國觀星授時的成熟還要上溯兩千年。這就是燧人氏「察辰心而火出」。星空知識,你決不可局限於十二宮,還有更古久的中國28宿:春季星空是南方朱雀七宿居中天,井鬼柳星張翼軫;夏季星空是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秋季星空是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冬季星空是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請特別記住,中國星空坐標,還有北斗七星指向,因而更加科學和直觀。

迄今4300年前的「房昴為緯,虛星為經」「春分在昴」星空背景,是東方蒼龍第三宿氐宿東升時刻。歲差周期取25782年(至今沒有定數,多取2.6萬年以內),24小時一周天,1小時15度,4分鐘1度。對於歲差,1小時是1074年,4分鐘是71.6年!「察辰心而火出」,是心宿東升時刻。心宿有三顆亮星,心宿二即大火星(天蠍座α),又稱「商」星。「參商不相見」,即此。從氐宿東升到心宿東升,時差大約2.13h,折合歲差為2288年,用趙李說,即公元前4464年,或公元前4623±159年。迄今6700年!(圖4)

圖4-氐宿東出星空和心宿東出星空

(丙)你一定對經緯度有明確認知,沒有經緯度,天地時空就沒有起點。世界也需要統一時點。這就需要經緯線。緯度0度是地球自轉軸決定的,經度0度可以定在任何地點,只考慮地球的話,但必須統一。否則,各自以當地子午線為標準,時空就沒法統一。現行的0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線,就是這樣約定俗成的。這就有了國際日期變更線。(圖5)

1884年在華盛頓舉行國際子午線會議,採用了英國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舊址埃里中星儀的子午線(1957年後遷址),作為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準,這就是本初子午線。1968年開始,不斷用新技術校對,使地球坐標系的經度0點與本初子午線一致,往往只有不到1〞的差距。(圖6)

請注意,現行的0度經線和公曆安排,只考慮了時間長度的準確性和同一性,而絲毫沒有考慮星空背景。中國古代則不然,傳統的外圓內方司南盤,就有天地合一的考慮。

問題來了。中國古代有本初子午線嗎?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中國古代的本初子午線在哪裡?

圖5-國際日期變更線和時區

圖6-格林尼治子午線地標

(丁)你一定讀過「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因為它出自千年名篇《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星空翼宿、軫宿相區分,地上廬山(指代九江、鄱陽湖)、衡山(衡山以南為衡州,湖南北部屬於荊州)相接壤。這就是古人的「分野」。所謂「分野」,古人根據星空景象,其中定位的就是北斗28宿體系,把中華大地按區域對應起來。例如:戰國分野,楚國在翼軫,衛國在室壁。更早的分野,是基於《尚書》。《禹貢》曰:禹置「九州」,冀、兗、青、徐、荊、揚、豫、梁、雍。《堯典》曰:「肇十有二州。」東漢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軫翼分湘贛,是楚國居軫翼的再分野。(圖7/8)

圖7-星分翼軫的星空

圖8-古代分野

(戊)你一定知道「長沙」,還知道「長沙」之名的來歷嗎?長沙人為了炫古,考證許多年,迄今也沒能定論。長沙之稱,有多古?哦,你千萬別跟我說「臨湘」。那陣子,「長沙」早已是大地名了,「臨湘」只是治所。「長沙」作為地名,典籍始於周成王慶典的禮單,「長沙鱉」。《逸周書•王會》載曰:「路人大竹,長沙鱉。」孔晁註:長沙鱉「特大而美,故貢也」。秦始皇立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集解》列有「長沙」。漢滅秦,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立「長沙國」。(《漢書•地理志第八下》)哦,提個醒,長沙故城南郊湘江東側,早在7000年前就有遠祖遺址——南圫大塘新石器遺址。圫,托水之地。別忘了,「察辰心而出火」星空距今6700年。

「長沙」之名,從何而來,說辭甚多,無非是考證「沙」「沙洲」的來源和傳說,但至今未有定論。將其推演成故事者:楊越人來湘,以江「沙」冠名,周初助周公征戰,被封為「長沙」方國。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營建洛邑竣工,沙族首領獻長沙鱉。

你還知道天上還有顆「長沙」星嗎?今天應該明曉了。「長沙」之地與天上「長沙」之星有關。天星測位稱名,直到吳國太史令陳卓統一全天星官,編成283個星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中國古代沿用下來的星名,與地名及其方位和「分野」一一對應的,只有「長沙」星。(圖9)長沙星在軫宿。軫宿在烏鴉座,四角四顆亮星(即β,γ,ε,δ,),對角兩顆次亮星稱左轄、右轄(即η,α)當中底邊就是長沙星(ξ)。

圖9-軫宿及長沙星

問題來了。為什麼只有「長沙」是地名、天星、分野一一對應?「長沙」星還有一個根本用途:本初子午線的南端標誌星。

地域有範圍,範圍越大,兩地的經緯度差就越大。觀星授時,今天的觀星授時只不過更精準了,古人必須儘量減少視覺差。緯度差,影響觀星的升落時間;經度差,影響更大,4分鐘一度。本地子午線,能夠解決緯度差;本初子午線,才能解決經度差。例如:A地和B地相差15經度,A地子午線星空,B地相差1小時;相差90度就有6小時之差。當然,同一星空的範圍,由於緯度差而周邊有不同,但子午線為中軸的中天星空沒有差別。明曉這一點,你就會相信古人必然會確定本初子午線。觀星授時,發展到需要對周天星空進行觀測定位,換言之,只要圭表測出回歸年長度並把它與星空變換相聯繫,就必會然確立本初子午線。這是可以自然而然生發的天文常識。(圖10)

圖10-零度經線

(己)你一定知道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只改「年號」,或許還知道秦漢以前只改「月建」,但絕不改紀年。歷朝歷代的「星官」和帝王,全都十分明白,紀年是根據星空天象確定的,「天不變道亦不變」,順應天道才能長治久安。先秦至漢初並無年號,在於「月建」。「月建」,又稱「建元」或「建正」。元,肇始。正,正月。簡單說,就是年初之月定在陽曆(回歸年、24節氣均為太陽曆)哪個月。中國一直使用陰陽合曆,就有一個陰曆陽曆每年如何同步的問題,其間還有回歸年的「歲差」(365.24219日)。今天稱「置閏」。夏曆,正月在春節,與今天相同;商曆正月,是夏曆的十二月;周曆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秦歷正月,是夏曆的十月。顯然,這越來越離譜,漢武帝採納「星官」建議,廢止秦歷,恢復夏曆。漢武帝廢止「建正」,創立「年號」用來「建元」,從此各朝沿用。改年號並不影響紀年,也就能延續至1911年的民國。

(庚)你想知道外方內圓司南盤的終極寓意嗎?(圖11)

圖11-流行的司南盤

外圈28宿,是星空定位。注意,28宿是投影的逆旋排布,即人在天外看天!這標示著地球古人是超越地球、超越星空來給天地時空定位:「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冠子•環流》)這是亘古不變的星空。它是天地的本位方向。

中圈12地支,是時間定位。注意,為什麼不用序數?因為它不只是時間,而是時點,即天地對應的時間點。12支可以表示序數,但序數不能涵蓋12支。古人很清楚,所以,夏商周秦「建元」(「建正」),分別稱「建寅」「建丑」「建子」「建亥」。

內圈10天干,是空間定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去當中兩干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定東南西北四向。空間是立體,人居天地間,視平面是左右前後,視立面是上下,用10干居中的「戊己」來表示。司南盤中心是斗勺,故隱去「戊己」。漢代有的28宿栻盤就有「戊」或「戊己」。(圖12)

圖12-漢代栻盤(阜陽盤、武威盤、帛拓盤)

最內圈,四正四隅之8卦,是旋向定位。它與12地支、8天乾的旋向一致,卻與28宿相反,是順旋(右旋)。它表明天地的運動關係相反相成。古人為什麼不採用今天的方法,星圖仰視,即俯看星圖為順旋?這一點很重要:俯視是天地本位,仰視是人的視位本位,再深了說,中國先哲已經知道地動天視動。另外,後天八卦還是生化模式。(《易圖新辯》已詳解)以人為例,始於南方「離」,離為火,火可化,可視為無;繼而西南「坤」,坤為地,五行為土,可視為母;繼而西方「兌」,兌為澤,五行為金,可視為澤潤;繼而西北「乾」,乾為天,五行為金,可視為父;繼而北方「坎」,坎為水,五行為水,可視為孕;繼而東北「艮」,艮為山,五行為土,可視為隆;繼而東方「震」。震為雷,五行為木,可視為動;繼而東南「巽」,巽為風,五行為木,可視為長;繼而南方「離」,離,火也,可視為化。五行是木生火,木生火才有輝煌和亮麗。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圖13)

圖13-八卦物象簡表

(辛)你一定通曉中國「十二支」、西方「十二宮」,但不一定熟悉「十二次」。別說今人多費解,即便古人也隔膜。「十二次」是12分周天星空,並對應28宿,但旋向相反。「十二支」是12分地上時空,也對應28宿喲。「十二次」和「十二地支」相比較,十二次是天上星空「12支」,十二支是地上時空「12次」。它的作用在於,突出星空和觀星有個潛在的相反旋向問題:天(恆星背景)沒有變,人的視角在旋變——自然是人所在的「地」在旋變。司南盤體現了這一理念。方盤是定盤,定盤是不變的。方盤的東南西北方向是不變的——星空是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當中是圓盤,圓盤是動盤,是旋變的——北斗星的指向是旋變的。既然定盤標明28宿星空不變,為何動盤讓北斗指向旋變,而且是反方向?這就視動——視位置旋變。司南盤正如此,定盤28宿是俯視(原有位置的投影),動盤是仰視,是視覺造成的旋變。它昭示的是,天不變,地旋變導致人多的視角旋變,於是感覺星空在旋變。「十二次」就在於突出視旋動這一理念。後人覺得「十二次」之名詰屈聱牙,而改用後天八卦替代,並賦予更多內涵。(圖14)

圖14-後天八卦方位圖示

(壬)你千萬別淡看了古人觀星授時的頂級智慧。其實不奇怪,《聖經》所謂:「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一個全民需要準確計時的漫長年代,必然也只能向天地求索,從而發現很多規律。我們今天有鐘錶、有手機,計時或紀時都不是問題,自然不會專門關注觀星授時,只因為前人和專家已經為你做了。在一些直觀可以解決的問題上,千萬不要用你的常識推論古人的常識,古人「晝測日影,夜觀極星」的觀星授時,就是如此。明代顧亭林《日知錄》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天』,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這裡說說「七月流火」,因為迄今為止的權威解讀,很不準確。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是夏曆,大約相當於陽曆6月。這「火」有兩解:日用之火,天星之火。直譯:七月天熱得像火在流淌。七月大火星在天空流過。

大火星,即心宿二(天蠍座α)。查北京天文館監製的星盤、Stellarium星空軟體,大火星東出時間是6月上旬19時、7月上旬17時左右;西落時間是6月底7月初2時,7月底8月初子夜(0時)。17~19時是酉時,古代觀星的初昏時間。(圖15)

大火星西落時刻的星空,中天是天鵝座;西側,天鷹座剛過、天琴座已過子午線;東側,摩羯座開始進子午線,寶瓶座、飛馬座還有距離。用中國星名來看,天津四(天鵝座α)和摩羯座β一東一西在子午線附近,織女星、牛郎星前後過了子午線,東側沒有特別耀眼的亮星。北天,五車二(御夫座α)和昴星團(金牛座η等)初現。南天,天蠍座,即心宿、尾宿,即將依次西落。這星空,捱到黃昏(酉時),17時是11月半,19時是10月半。已經秋末冬初了。

於是,「七月流火」的正解應當是:夏夜看到織女星、牛郎星雙雙過了中天,西邊還有一顆亮星,這就是大火,即將西落。這就是夏季接近尾聲了,雖然「秋老虎」還很熱,但需要提前準備秋衣了。這就「七月流火」的生活含義。當然,這裡說「7月」是陽曆,按夏曆則是陽曆6月,夏季之熱正當時!

再於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直譯應該是:七月,星空流過大火星,夏季炎熱似火流;九月開始換穿衣服了。豳,今陝西彬縣地區,緯35度左右,「九月授衣」,指陽曆8月是說得過去的。

圖15-大火星東升、西落時段的星空

(癸)剩下的問題就是:中國古代的本初子午線,為什麼一定是「長沙」。

長沙星,是南方朱雀軫宿的一顆星。軫宿四顆亮星,西方稱烏鴉座(corvus)β,γ,ε,δ,兩對角各有一顆次亮星(烏鴉座α,η),當中的下方還有一顆稍暗的星,那就是稱「長沙」星,西名烏鴉座ζ,經度約12.345h,南緯約22.222度。(參圖9)

公元前2335±159年,距今4300年,中國古人就確立了「房昴為緯,虛星為經」,即虛宿星宿為星空子午線。公元前4623±159年這個年代,距今6700年,中國古人已經準確運用心宿東出定季節。再告訴你,這個「察辰心而火出」的年代,軫宿居中天,長沙星在子午線附近!確立本初子午線,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圖16)

圖16-古代本初子午線的地理位置

這時的星空,什麼特點?

春季是朱雀(十二次稱「鶉」鳥)橫亘中天。軒轅十四(獅子座α)是春季朱雀星空的標誌性亮星。它上方是北斗七星,再上是北極;下方是鶉鳥(朱雀)弧衛。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沒有很耀眼的亮星,居中的柳星張三宿在「十二次」中對應「鶉火」。朱雀之首井宿之下有南河三(小犬座α,0.4等)和天狼星(大犬座α,-1.46等,全天最亮的恆星)兩顆亮星,它倆與參宿四(獵戶座α,0.05~0.18等)形成冬季白虎星空「大三角」。春季逐次西落,只剩南河三。

夜晚,鶉火三宿(柳星張)逐一走出子午線,預示著心宿即將登天。翼宿過子午線,心宿全出。這時人間已3月,中國(北半球)是春天的驚蟄和春分時節。

心宿東升,全年從黃昏到清晨的具體時點,是12月初7時、1月初5時、2月初3時、3月初1時、3月半子夜、4月初23時、5月初21時、6月初19時、7月初17時,換成十二辰,就是12月卯時、1月寅時、2月丑時、3月子時、3月半子夜。遠古之人沒有鐘錶,怎麼確立標準時點?子夜子午線。子夜可以藉助相差90度的此星與彼星通過子午線和晨昏時點的關係來確定。

這是一個怎樣的可見星空?東邊心宿三星(心宿二即天蠍α)已經全出,西邊是井宿(雙子座)高掛,參宿(獵戶座)剛落完。中天,軒轅騎乘鶉鳥(即朱雀)高飛在天,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龍頭、龍身全出,只有龍尾(尾宿箕宿)未出,這正是《周易》乾篇九四「或躍在淵」的星象,如此,「飛龍在天」(《乾九五》)還能阻擋麼?軒轅騎鶉,鶉鳥騰飛,蒼龍出淵,這都是典型的中華文化。(圖17)何謂「軒轅」?黃帝,號軒轅氏,本姓公孫,後改姬姓,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軒轅星,始於天貓座第三亮星天貓10,至天貓座α,連接獅子座的獅頭至前足。(圖18)

「察心而火出」,既然是軫宿居中天,就需要在軫宿中定一個定位星,軫宿四星有30分鐘寬度,以啥為定準?軫宿居中有長沙星。天然巧合,水到渠成。從地理位置看,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處於中華古文明的中軸線。(圖17)長沙星,就是古代觀星授時子午線的南端。這樣,夏朝洛陽也好,商朝商丘、安陽也好,周朝西安也好,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子午線:北極星至長沙星。因此,歷朝歷代不改紀年,因為心中有敬畏:星空有本初子午線,「天不變道亦不變」。所以,湯滅桀,周武滅紂,秦滅六國,楚漢滅秦……民國滅清,竟無一動紀年。而不像西方,凱撒、奧古斯特亂刪2月,高利格里暴砍10日。

圖17-「察辰心而火出」的星空

圖18-軒轅星

當然,要準確畫出「察辰心而火出」的本初子午線,還要推算出當時的北天極。北極沒有恆星,北極星是變動的。公元前3000年接近右樞,公元4000年前後,北極在仙王座γ星附近,公元14000年前後,天琴座α星(織女一)附近。(圖19)

圖19-斗轉星移的北極周期圈

作者介紹:

悟無誤,教授,多有著述,獲獎亦多,撰寫或參撰專著《易圖新辯》《周易通辯》《老子通辯》《莊子通辯》《論語講案》《尚和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