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本土期刊領跑國際?2021「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7T15:29:25+00:00

今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線上會議召開。

今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線上會議召開。

這次會議對學者選擇本土期刊將有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能解決學者對於本土期刊存在的大多數疑慮和問題——「能不能選」和「選什麼」

接下來,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下我國學術期刊發展現狀,了解一下國產期刊的「排頭兵」和「領跑者」。

PS:私信小編回復「中國期刊」領取完整版2021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影響因子年(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


打破期刊影響因子評價體系——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

評價學者唯論文論,評價期刊唯影響因子論,期刊影響因子評價體系被國外公司壟斷,而國外公司在評價過程中對非英文期刊有一定的偏見。

知網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期刊評價指數——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 (World Journal Clout Index, WJCI)。今年的WJCI全球統計源期刊共23,351本/種(社科期刊17,189種、社科期刊6895種),其中包含了非常大比例的非英語語種期刊3075種。我國共有1582本期刊入選。


中國是不是學術出版強國?

各國統計源期刊按WJCI指數排序,我國進入Q1、Q2期刊數量在美國(2391本)、英國(2021本)、荷蘭(796本)之後,位居第四位(578本)。

儘管,躋身前列的本土期刊數量多,但是因為優秀期刊占本土期刊整體份額較少(36.54%),也就是說「拖後腿」的期刊數量還很龐大。因此,整體來看,我國1582種期刊WJCI指數僅為1.319,居世界第9位

雖然,我國期刊整體發展情況還很樂觀,但是,我們還需要認識到,國內頂級期刊數量少,並且與世界頂級期刊還有非常大的差距。WJCI-TOP5%期刊中國僅有17本期刊入選,而美國有323種,英國229種。

世界頂級期刊前5名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Science、The Lancet、JAMA WICI評分均在90以上,而中國前5名期刊WICI評分還不到30。

我們可以說我國正在向學術出版強國第一梯隊靠攏,與老牌科技強國仍然有一定差距。


哪些領域是強項?

在科技領域中工業技術總論、醫藥衛生、數理科學和化學,這三個學科的學術期刊表現優異,在國際收穫了最高的關注度。除了這三個學科,生物科學期刊表現也非常突出,僅95本期刊貢獻了125481次國際引用次數。

我們再來看一下,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表現突出的學科領域,分別是社會科學總論、經濟、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哪些研究領域是短板?

WJCI-2021的291個學科中,有37個學科領域沒有中國學術期刊入選。換句話說,如果這些學術領域的中國學者想要發表學術論文,只能選擇國外的學術期刊。其中包括了自然科學史、數學邏輯與數學基礎、數學分析、函數論、醫學信息學、疼痛研究、認知心理學等。


這些優秀本土期刊值得擁有!

這次會議公布了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領域人文社會科學領域2021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21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期刊名單的公布將對國內學者選擇本土學術期刊起到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2021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遴選中,英文期刊占比較高,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領域全部為英文期刊,英文期刊在國際傳播中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可以看到已經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的期刊,正在邁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如中科院主辦的英文期刊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1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遴選中,中文期刊《機械工程學報》《金屬學報》《分析化學》《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等也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入選2021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

目前,我國擁有近7000種學術期刊。但是,我國學術期刊仍然存在「小散弱」的問題。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遠遠滯後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無法滿足我國學術出版的需求,限制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一流的學術成果能夠發表在一流的本土期刊上,是我國學者和出版人共同的願望。學術期刊與科學技術協同前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不僅能拿的出領先的科技成果,也能拿的出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PS:私信小編回復「中國期刊」領取完整版2021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影響因子年(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作者:邵永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