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貓有沒有可能自行遷徙到鄰國去從而成為非中國獨有物種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6T23:41:31+00:00

國旗、國徽、國歌是每個國家最基本的標誌象徵物,一些國家除了這些大家都有的象徵物之外還有國花、國鳥、國獸等象徵物。

國旗、國徽、國歌是每個國家最基本的標誌象徵物,一些國家除了這些大家都有的象徵物之外還有國花、國鳥、國獸等象徵物。所謂國花、國鳥、國獸是指在一國之內選出被人民群眾普遍喜愛且能代表國家民族精神的花類、鳥類、獸類作為國家的象徵——在本質上國花、國鳥、國獸所起到的意義和國旗、國徽、國歌是類似的。當然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選出自己的國花、國鳥、國獸。

2016年5月9日美國第44任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在一份法案上簽字,從而正式確立美洲野牛為美國國獸。美洲野牛在成為國獸後其地位已與美國國鳥白頭海雕比肩。截至2016年已有近80個國家確定了國獸或象徵本國的動物:美國的美洲野牛、俄羅斯的北極熊、印度的孟加拉虎、澳大利亞的袋鼠、泰國的大象、英國的雄獅、蒙古的野馬、沙特的單峰駱駝、紐西蘭的綿羊......

目前為止我國並沒官方法定意義上的國獸,但大熊貓在我國的對外交往中實際上起到了相當於國獸的作用。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大熊貓曾多次擔任友好使者作為國禮被贈送給外國。如今中國已不再將大熊貓作為「國禮」對外贈送,而是採用租借與合作研究等方式繼續讓大熊貓承擔促進中外交流的作用。目前很多反映國際關係題材的漫畫作品中代表中國形象的就是大熊貓。

大熊貓之所以能成為「國寶」、「國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我國所特有的珍稀物種。大熊貓這一物種的進化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大熊貓的始熊貓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動物。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古老的始熊貓化石出土於我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這兩地出土的始熊貓化石地質年代約為距今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當時的很多物種如今都早已滅絕。

大熊貓這一古老物種卻一直生存繁衍至今,因此也被生物學界視為研究物種進化的「活化石」。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當時大熊貓的棲息地從中國東部和南部向北最遠覆蓋到今天的北京附近,向南則一直覆蓋到如今的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如果現在的大熊貓還維持著如此廣袤的棲息地,那麼它就不是我國所獨有的物種了。其實大熊貓的標準中文名稱應當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

大熊貓其實是一種熊科動物。熊在人類的意識中是一種有著鋒利的牙齒和利爪的猛獸,但同屬熊科的大熊貓卻總是給人一種萌萌的感覺。可千萬不要被大熊貓這種外在表現出來的萌感給欺騙了,因為你眼中愛啃竹子的大熊貓其實是貨真價實的食肉動物。2000年11月2日成都某中學14歲男生在老師帶領下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時被被大熊貓拖進溝里咬傷。

這作為全國首例大熊貓傷人事件在當時可謂刷新了人們對這一物種的傳統認識。2004年4月1日北京動物園一位遊客因違規進入大熊貓活動場地被咬傷。2005年8月9日在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基地一名記者被大熊貓咬傷。2007年8月4日蘭州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在餵食大熊貓時突然遭到攻擊。2012年3月17日四川龍池自然保護區一位村民被野生大熊貓咬傷。2014年3月1日甘肅文縣李子垻一位村民被野生大熊貓咬傷。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地地道道的食肉動物。始熊貓和其它熊科動物一樣擁有一個捕獵者應有的一切利器:它們犀利的爪子可以用於撕扯、尖利的牙齒用於切割。後來始熊貓在演化進程中繁衍出了一個分支小種:它們在飲食方面基本延續了始熊貓的食性,但已相對更為廣泛。大熊貓相比肉食性的祖先始熊貓而言是一種以肉食為主的同時也吃一些植物的雜食性動物。

到了200萬年前氣溫的高漲使動植物的棲息地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生活在高緯度區域的植物開始向南遷移進入到小種大熊貓的領地,與此同時一些被大熊貓作為獵物的動物開始滅絕。環境的變化導致大熊貓的生存壓力驟然增加。大熊貓這一物種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把原本不在要緊食譜上的植物性飲食作為自己的主食。大熊貓的食譜中最為我們人類所熟悉的一種植物就是竹子。

隨著對竹林生活的日漸適應使竹子在大熊貓的飲食中所占比例逐漸增加。到了100萬年前後由小種大熊貓演化出的巴氏大熊貓已廣泛繁衍在了我國的大片面區域,竹子也占到了其飲食的90%以上。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動物的滅絕或瀕臨滅絕都和人類的活動有關。大熊貓的瀕危其實也與人類的活動或多或少有關係,但與其它物種不一樣的是大熊貓的瀕危和它自身也有很大關係。

和大熊貓同時代的很多動物如今都已滅絕了。這些動物的滅絕大多不是人類所導致的,而是因為它們沒能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大熊貓這一古老的物種儘管在不斷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存繁衍下來了,可氣候環境的改變還是使大熊貓的棲息地範圍被大大縮小了。大熊貓這一物種在全盛時期廣泛分布於如今中國東部、南部以及緬甸、越南等地,可如今大熊貓只分布於我國的四川、陝西、甘肅等少數省份。

這並不是因為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對環境的破壞所造成的,因為自從人類對這一物種有文字記載以來就始終是珍稀物種。《書經》中稱大熊貓為貔,《毛詩》中稱其為白羆,《峨眉山志》則稱其為貔貅......相傳上古時代蚩尤與黃帝大戰之時就是以大熊貓為坐騎。在當時中國人對大熊貓的記載頗具神秘色彩。這種很少被人見到的物種在當時就像是龍、鳳、麒麟一樣的神話動物。

1869年3月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德神父在中國四川雅安寶興縣的鄧池溝(穆坪)教堂附近考察時發現了當地人稱為白熊、花熊的蹤跡。他在當地獵人的幫助下採集到了白熊標本。白熊的標本被運到法國後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阿爾封斯·米勒·愛德華茲鑑定為一個新物種。為什麼直到這時大熊貓才被確定為一個新物種呢?為什麼在此之前人類對這一物種知之甚少呢?

原因就在於大熊貓本來就是一個極其稀有的物種,所以人們很難見得到這種動物。大熊貓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動物:它按照基因歸為食肉動物,但食物超過95%是植物。大熊貓的主食是60多種竹子:白夾竹、拐棍竹、冷箭竹、箬竹、刺竹、巴山木竹、苦竹、八月竹......這些竹子原產於我國西南和中部地區。我國是竹子種類最多、生長面積最廣的國家,所以只有我國才能給大熊貓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

大熊貓之所以成為我國特有物種實在是物種進化的必然選擇。竹子雖然在我國生長區域廣泛,但大熊貓喜歡吃的竹子比較集中分布於四川以及周邊地區。四川地區一共生活有216種不同種類的竹子,但其中只有32種竹子才是大熊貓比較喜歡的竹子。在這32種之中只有冷箭竹和缺苞箭竹才是大熊貓的最愛。只有當這兩種竹子缺乏時它們才會食用其它竹子。

正因為大熊貓所喜歡的食物集中分布在四川,所以大熊貓的活動範圍最終定格在了四川及周邊地區。如今大熊貓所生活的四川、陝西兩省都不是邊境省份。甘肅省北部倒是與蒙古國接壤,但大熊貓在甘肅省內只分布於甘肅南部與四川交界地區。大熊貓又沒人類的交通工具,所以要徒步跋涉數千公里遷徙到國外去幾乎不可能。因此野生大熊貓自行遷徙到鄰國去從而成為非中國獨有物種是不可能的。

除了棲息地距離邊境線遙遠以外大熊貓的習性和生存現狀也決定了它們不會遷徙。儘管大熊貓吃了200多萬年的竹子,但作為原本是食肉動物的大熊貓時至今日也沒能進化到使自己的消化系統完全適應草食。消化竹子對大熊貓來說難度是相當大的:只能寄予腸道內的細菌剖釋竹葉。固然大熊貓每天大約會排便40次,但大片面竹葉只是被無情地以原樣排斥到體外。

換句話說大熊貓對竹子中的養分吸收得並不多。這就決定了大熊貓必須多吃少動才能保持身體的能量供給。大熊貓作為一種相當懶散的動物要想讓它們長途跋涉去遷徙無異於天方夜譚。如今四川、甘肅、陝西等地的竹林完全能養育更多的大熊貓。這也就是說大熊貓目前所在的地方食物非常充足,因此它們根本沒必要長途遷徙。如果有一天野生大熊貓數量增加到當地的竹子無法供養它們時才有可能遷徙。

可實際上大熊貓的繁衍速度相當緩慢:一胎只生1隻,很少有雙胞胎。在野外環境下如果大熊貓生育了2隻大熊貓,那麼它會挑選一隻較為強壯的撫養。大熊貓在帶孩子的時候不會發情,而孩子通常會和母親生活2年左右。由此可見大熊貓並不是一個繁衍速度快的生物。因此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野生大熊貓的數量都不會泛濫。它們的食物依舊會非常充足,所以它們不需要遷徙到別處去尋找食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