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重耳退避三舍,是知恩報恩還是惺惺作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5T06:56:35+00:00

「退避三舍」是一個成語。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就是「後退九十里」。比喻為了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迴避或讓步。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左丘明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記載了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驪姬之亂時,晉公子重耳被迫離開晉國都城絳,到了蒲城。

「退避三舍」是一個成語。

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

「退避三舍」,就是「後退九十里」。比喻為了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迴避或讓步。

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左丘明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記載了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驪姬之亂時,晉公子重耳被迫離開晉國都城絳,到了蒲城。

重耳的父親——晉國國君晉獻公又派軍隊到蒲城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戰,可重耳並不想和自己的父親打仗。

晉獻公又派勃鞮謀殺重耳,但不知道是勃鞮真的失手了還是有意為之;總之,勃鞮只是割下了重耳的一截袖子,重耳翻牆僥倖逃走了。

重耳沒法在晉國生存下去,就逃到了他母親的家鄉狄國去了,一夥有才能的文武大臣自願跟隨他,其中包括五位股耾之臣狐偃、趙衰、魏犨(讀作chōu)、胥臣和先軫(讀作zhěn)。

重耳到狄國後,狄人將攻打廧(讀作qiáng)咎如時俘虜的兩個赤狄公主叔隗和季隗送給了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了兩個孩子。

公子在狄一共住了十二年,發現還是有人要行刺他,就告別季隗,準備到齊國去。

路過衛國時,衛文公見重耳走背運,不肯以禮相待。

走到五鹿(今濮陽東南)時,重耳飢餓難耐,就向一個鄉下人要飯,不料這人從地下給他撿了一塊泥巴。重耳特別生氣,舉起鞭子就要抽打這個農夫。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趕忙上去阻攔,說土地是上天的賜與,這是好兆頭啊!重耳於是叩謝著把泥土放到了車子上。

重耳到達齊國後,齊桓公送了他20輛馬車,駿馬八十匹,還把宗族之女齊姜嫁給了重耳,此公子於是便樂不思蜀了。

隨行的那些人很是擔心,就聚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去。一個養蠶的侍女正好在樹上,把這些話統統告訴了齊姜。姜氏殺了這個侍女,規勸重耳莫要貪圖安逸。

重耳還是不肯離開齊國,姜氏就和子犯一起灌醉他,然後打發他離開齊國。

重耳到達曹國,曹共公聽說他的肋骨排比很密,似乎並成一整塊,竟在他洗澡時在帘子外觀看。

重耳到達宋國,宋襄公送給他八十匹好馬。

到達鄭國,鄭文公也不加禮遇。文公的弟弟——鄭國的相叔詹苦心勸諫,鄭文公沒有聽。

重耳到達楚國,楚成王以國君的禮節隆重地接待了他。

在宴會上,楚成王問道:倘若公子回到晉國,用什麼來報答我呢?

重耳回答說:子、女、玉、帛君王都有,鳥羽、皮毛、象牙、犀革君王也有,那些晉國有的,都是君王不想要的。如果托君王的福,能夠回到晉國,

一定要讓兩國和睦相處;萬一兩國發生爭鬥,晉國將退避三舍。如果還是得不到君王的寬大,那就只好左手執鞭弓,右手掛箭袋,和君王較量一下。

一旁的令尹子玉聽了很生氣,請求楚王殺掉重耳。楚成王認為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約,文辭華美而合乎禮儀,隨從們忠誠寬懷又才華橫溢,是上天要讓重耳興起。楚成王認為違背上天的旨意會招致大禍,就把重耳送回了秦國。

在秦國,重耳受到秦穆公的熱情接待,秦穆公送給重耳五個女子,並設酒宴招待。在酒宴上,重耳吟《河水》一詩,用河水歸向大海喻自己周遊列國最後來到秦國,穆公吟《六月》一詩,以輔佐天子之事勉勵重耳稱霸諸侯。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這一年,62歲的重耳做了晉國國君。

重耳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為了稱霸天下,向南擴展疆土,非與楚國交鋒不可。

公元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楚軍包圍了宋國的都城商丘。前632年,重耳率兵救宋與楚軍交戰。為了遵守在楚國時許下的諾言,重耳下令讓晉國軍隊避退三舍,在衛國的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

此後,晉文公善待安撫周天子襄王。周王室大臣和齊、魯、宋、衛、晉等七國國君簽訂盟約,正式稱晉文公為盟主。不久,又會諸侯於溫,周襄王也被請赴會。盟會上,重耳被選舉為諸侯之長,負責安撫四方,監督並懲治那些危害周天子的人們。

從此,晉文公成為了諸侯的霸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