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進步」的美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5T11:01:49+00:00

劉戈在2020年美國大選拜登勝選之後,輿論曾一度認為,民主黨政府會加大在政治方面的操弄,但從經濟利益考慮,至少在關稅上會進行大幅糾正。

劉戈

在2020年美國大選拜登勝選之後,輿論曾一度認為,民主黨政府會加大在政治方面的操弄,但從經濟利益考慮,至少在關稅上會進行大幅糾正。然而,拜登執政後,雖然通過高層對話和釋放孟晚舟等行動表現出改善中美關係一定的積極態度,但對於川普政府在針對中國企業的關稅、實體清單等方面政策卻沒有根本改變,延續了遏制打壓中國的政策。

川普執政的4年,中美關係發生了大逆轉,這一逆轉是在美國單方面主導下發生的。那麼這種大逆轉到底是因為什麼發生的呢?原因得從美國國內局勢變化說起。

2016年美國大選的結果,讓美國和全世界精英大跌眼鏡。甚至讓那些即使一直篤定支持川普的人也難以置信。

從來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川普為什麼會取勝?有人說是因為美國社會衰落,人們盼望威權;有人說是希拉蕊的政客嘴臉讓人討厭所以人們才把票投給了川普;還有人說社交媒體在大選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川普能入主白宮,真正的原因是他洞悉到了美國社會情緒的變化,也就是普通白人的心理失落,所以他的政治綱領極力的迎合美國中下層白人選民且引導他們的思維方式。

對於美國社會真正的深層次問題,川普是心知肚明的,但顯然解決這些難題必然觸動既得利益集團,變革的難度非常大。所以他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進行這種變革。但洞悉人性的川普的競選謀略就是替那些部分嚴重不滿美國現實的美國人從外部找到替罪羊。從他的競選開始,首先聲稱要讓墨西哥出錢修建兩國邊境牆,緊接著就挑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戰。

川普算是那種有著卓越領導力的人,但帶領人民走錯了方向。對於那些真正關乎美國進步的深層次問題視而不見,靠政治操弄、撕裂社會、尋找假想敵和替罪羊來建立選民對自己的支持。

拜登上台後,雖然推翻了川普的很多政策,但顯然同樣沒有能力和辦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深層次問題。樹立一個強大的外部對手,比變革沉疴已久的社會問題要容易得多。

現在的美國,野心家們靠以激化外部矛盾來獲得選票,卻沒有力量和意願去解決美國自己內部的社會矛盾。所謂進步性再無從體現。

美國國內政治的「進步性」相對集中的體現在20世紀最初的20年,這一時期的美國總統分別是西奧多·羅斯福、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和伍德羅·威爾遜。這20年,其實對現代美國的形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這個時期之後,美國才真正從一個經濟大國,演變成整個西方世界制度、理念的引領者。

20世紀最初的20年,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這段時間美國經歷了一個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也就是所謂的「進步主義時期」。

三位總統在任的這20年,順應了知識分子和新崛起的中產階層的意願,通過立法限制了大企業無限膨脹;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和法規規範企業的生產過程保護消費者權益;改革稅收體系,讓個人所得稅成為稅收主要來源,降低關稅,在調節貧富差距的同時激活了貿易,讓競爭推動經濟發展。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這些社會進步不但讓美國成為全球最活躍的經濟體,同時也因為這些制度變革,讓美國在發展理念上從世界潮流的追隨者變成了領導者。

說到進步主義時期,必須從「鍍金時代」講起。鍍金時代這個詞,來自於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一本長篇小說,小說出版於1873年,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那個年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1861—1865年爆發的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的重大政治和社會意義,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經濟意義。其一,大量的黑人被從南方的棉花田裡解放出來,他們攜家帶口紛紛北上,成為那個時代美國的「農民工」,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其二,南北方成為一個整體的超大市場,在此之前,不光是南北方之間,甚至北方的各個州、南方的各個州都是各自為政,州和州之間的法律差異性很大、市場不統一。實際上,美國憲法定義的美國其實是一個國家聯合體而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南北戰爭後,雖然州依然有較高的獨立性,但從經濟和市場角度基本實現了一體化。

有了南北戰爭後形成的新格局,之後幾十年間,美國工業迅速發展,到了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也就是電氣化時代的到來更是讓美國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然而伴隨著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帶來的問題也非常嚴重,包括壟斷性大企業巧取豪奪擠壓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金融資本迅速膨脹控制經濟和政治運行,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頻發,工人權益得不到保障,食品安全問題日漸突出,空氣、水和噪音污染,底層人民焦慮感社會浮躁心態不斷增加等問題。

在馬克·吐溫的筆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造就了一個貪婪成性、爾虞我詐、腐敗墮落的美國社會。所以,後來人們把南北戰爭後到20世紀初期這一段時間稱為「鍍金時代」。

在鍍金時代的後期,也就是1890年前後,對資本主義工業化過程帶來的負面影響,一股發端於中產階層和知識分子的進步思潮在美國社會出現。這一年,美國社會開始警覺無限膨脹和無序擴張的資本力量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國會通過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雖然這部法律在出台的最初幾年並沒有判例,但為今後的反壟斷埋下了伏筆。

1890年,美國的城市人口占比從1864年的20%,增長到35%,到了1920年,住在城市裡的人增至總人口的51%。(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979年到2015年差不多也是這個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中產階層不斷壯大。19世紀90年代早期,中產階層美國人開始指望政府出面干涉美國經濟、社會中的各種不堪,他們不滿腐敗的政客以微不足道的恩惠迎合下層選民,同時依靠賄賂養肥自己。他們目睹壟斷組織操縱政府、議會、法院鎮壓來自小業主、農民和工人的反抗。他們覺得工業僱傭關係就是「拿工資的奴隸制」,認為白領和工人已經喪失了人生自由。

這些不滿、憂慮以及由此產生對變革的渴望被稱為進步主義運動。進步主義運動早期主要針對地方政府,到了20世紀初蔓延到州和聯邦的層面。進步運動是對大公司無限膨脹的一種反擊,成為19世紀90年代到一戰結束之間美國最重要的社會運動。

進步運動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反壟斷,包括從羅斯福執政時對北方證券公司掌控的兩家鐵路公司合併的否決,北方證券背後的大佬是當時被稱作可以重組世界的摩根。還有對石油巨頭洛克菲勒擁有的標準石油公司的肢解、在經歷6年曠日持久的訴訟後,到羅斯福的繼任者塔夫脫掌權的時候,標準石油被肢解成30多家公司。第二個方面是對消費者權利的保護,一本名叫《屠場》的小說,喚起了工業化社會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促使政府出台了針對食品安全的一系列規則和標準。第三個方面是個人所得稅稅制的確立。在受基督教傳統影響的美國人那裡,稅收是對個人自由的侵害,但在伍德羅·威爾遜任上,這一傳統上被看作大逆不道的稅收方式被美國社會理解,在進步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公共利益的概念開始被一貫追求自由的美國人所接受。

我們回顧和剖析這段歷史,對於理解現代美國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美國現在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也會有所幫助。100年前,進步運動時期,美國社會不斷尋求變革,在鬥爭與衝突中尋找改革的機會,各種新舊力量和社會階層既有激烈的競爭又有相互妥協。在思想上包容並蓄,傳統的基督教精神、原教旨資本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歐洲社會主義思潮在這裡交匯,雖然鬥爭激烈,但通過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實現了一些重大的社會變革,一些原來被當作天經地義的規則被改變,一些被傳統主流社會完全看作妖魔鬼怪的思想逐漸被接受。

在此之後,富蘭克林·羅斯福時代、甘迺迪時代、里根時代,都曾經有過社會層面大刀闊斧的變革。這些變革的核心是打破利益集團固化的利益,使社會重新煥發活力。

而反觀現在的美國,作為曾經的「燈塔」,雖然依然是世界第一大國,依然在科技、軍事、教育、娛樂等領域遙遙領先於世界,但在制度和理念的引領方面已經不再是那個曾經生機勃勃的美國。美國和歷史上很多強國曾經經歷的歷史相似,強國在發展的鼎盛階段之後,如果政治上不能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實現破繭重生,就會通過樹立外部敵人來對沖國內的矛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