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有別於夏商部落聯盟,又異於郡縣制,是周天子治下的創舉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6T15:38:29+00:00

相傳黃帝之時,有百里之國上萬個,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有一萬國,商初有三千國。周初為一千八百國,春秋時則為一百幾十國,到戰國則只有七雄以及十幾個小國了。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國與國的關係,靠分封制維繫。

相傳黃帝之時,有百里之國上萬個,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有一萬國,商初有三千國。

周初為一千八百國,春秋時則為一百幾十國,到戰國則只有七雄以及十幾個小國了。

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國與國的關係,靠分封制維繫。

周朝初年,統治者在征服了廣大地區以後,派遣自己的親戚和勛臣帶著武裝家臣和俘虜,到指定的地區去實施統治。

這些地區就成為西周的屬國,其統治者就叫「諸侯」。

諸侯在他的封國內,又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給屬下的卿大夫作為「采邑」,卿大夫再把「采邑」的土地分封給屬下的士,作為「食地」,這就是西周的分封制。

商、周時期,普遍推行這種制度。

商代分封的諸侯也有侯、伯等稱號。

但是,周代的分封制與夏、商的部落聯盟已經有了很多不同。

1

周代分封制|有別於夏商部落聯盟,是周朝治理天下諸侯的一種大格局

西周建立之初,統治者開始分封諸侯,受封的主要是同姓子弟,異姓功臣,還有古代帝王的後代。

周武王滅了商朝後,封神農氏的後裔於焦,封黃帝的後裔於祝,封帝堯的後裔於薊,封帝舜的後裔於陳,封大禹的後裔於杞。

後來,周天子為便於鞏固對廣大的土地和人民的統治,又對文王子輩、武王子輩和許多姬姓諸侯進行了分封。

比如,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被封到晉,姜子牙被封到齊,商王后代微子啟被封到宋等。

周公姬旦輔佐周成王七年,穩定了周朝的統治,還政於成王后。

事實上,周公東征之後,又命姜太公征服這裡的「五侯九伯」,使之成為夾輔周室的重要力量。

分封制度終西周之世而存在,以周公、成王和康王時期最為集中,故至西周中期的宣王時期,在西周的版圖上形成了姬姓諸侯與異姓諸侯交錯並列的格局。

如《國語》所說:當周成王時,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北有衛、燕、鮮虞、潞、洛等諸侯國。

事實上,這種分封制已經有別於夏商部落聯盟,又異於後來的郡縣制,是周天子治下的一種創舉。

2

周代的分封制|建立在「親親」的之上,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分封在離周朝王畿遠近不同的地方

周公在平定三監之亂後,鑑於管叔、蔡叔的忤逆作亂,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開創了西周的分封制。

事實上,「封建親戚」也就成為分封制的核心。

封土建國的封建制度實始於陶唐、虞夏之際,夏、商兩朝亦有分封,但周代的分封與夏、商的分封有著顯著的區別。

周代的分封是建立在「親親」的原則之上,將宗親貴戚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分封在離周朝王畿遠近不同的地方上。

這種分封,以宗法制為保障,自上而下,層層分封:周王室的嫡長子繼承王位為周天子,庶子分封出去為諸侯。

大夫的嫡長子即位為大夫,庶子則分封出去為士。

周朝的分封在融合了宗法精神之後,形成了一個完全不同於夏、商社會的「等級」社會。

而夏、商兩朝時期的分封不過是一種方國部落聯盟的鬆散形式,並沒有形成像周天子與諸侯那樣嚴密的君臣關係。

由此可見,分封制既有別於夏、商的部落聯盟,又異於後來中央集權制興起後的郡縣制,是周朝在政治體制上的一種創舉。

西周通過這種獨特的分封建國制度,加強了周王朝對四方的控制力度,建立起一個幅員空前遼闊的大王朝。

說白了,周天子利用冊封,把其他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與天子是地方與中央、小宗與大宗的關係。

這些被分封的土地被稱為「諸侯」,統治諸侯國的君主稱「諸侯王」,諸侯可以支配受封土地上的所有資源,包括百姓、土地,以及封地的各種收益。

3

分封制|諸侯強大後,逐漸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照理說,諸侯要絕對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貢獻財物、派兵勤王和朝覲述職的義務。

但是各諸侯國享有相當的自治權力。

過去,周朝強大的時候,每一位新的諸侯國國君即位時,都必須得到周王的冊命。諸侯國國君必須在固定的時候去朝見周王。

除此之外,周王室通過任命諸侯國執政卿大夫,以及直接派遣官員監國等方式,實現對諸侯國的控制。

這些辦法與分封制相輔相成的,是完備的宗法制度。

但是,隨著周王室的衰微和諸侯的強大,逐漸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最終導致了春秋戰國之際諸侯爭霸、列國紛爭的局面。

到了戰國時期。

秦始皇的王弟成嬌被封為長安君,嫪毐由於太后寵愛而被封為長信侯,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食洛陽十萬戶,結果又發生嫪毐之亂,秦始皇自己差一點喪了命。

秦始皇在除去繆毒和呂不韋兩大勢力以後,才親自掌握秦國政權。

可以說,秦始皇特別討厭分封制了。

有感於分封制的弊端,他決定否定王綰的建議,不給無功的宗族貴族高級爵位,也不分封子弟為封君。

所以司馬遷說: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使後無戰攻之患。

總而言之,在早期分封諸侯的過程中,周天子還能夠有效地控制整個天下,把建立地方政權與鞏固自己統治有機結合起來,不久,就確立了周天子的至尊權威。

後來,分封制在各諸侯國普遍實行,從而建立了統一的制度,促進了各諸侯國的繁榮發展。

但是,各諸侯國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隨著國勢日益壯大,勢必影響王室的權威。

到了春秋時期,周王室日益衰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與此同時,大諸侯國不斷進行兼併戰爭,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分封制遭到破壞。

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才決定取消了分封制。

事實上,贏政和李斯正是看到了分封制的這個缺陷,所以採取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

總之,分封制有別於夏商部落聯盟,又異於郡縣制,是周天子治下的創舉,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被郡縣製取代了。


一起探討分封制的歷史,歡迎關注。

作者|龔柳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