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消亡,與美國的崛起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6T15:40:28+00:00

19世紀初,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以及加拿大等地先後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黃金生產力迅速發展.僅19世紀後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000年的產量總和.黃金產量的增加,人類的黃金需求才有了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人類進人了一個金本位時期.

金本位的誕生

金本位制時期《17世紀~20世紀30年代)。金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歐美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

  19世紀初,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以及加拿大等地先後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黃金生產力迅速發展.僅19世紀後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000年的產量總和.黃金產量的增加,人類的黃金需求才有了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人類進人了一個金本位時期.

  金本位制的建立,意味著黃金從帝王專有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廷範疇進人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徵演變為資產富有的象徵。

  金本位制首先誕生在工業革命浪潮的歐洲國家,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成為英國貨幣制度的基礎。19世紀,德國、瑞典、娜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的歷史發展

英國作為之前的世界霸主,在符合英國國家利益的時候 ,黃金被英國選為本位貨幣 。當它不符合英國國家利 益時,英國就果斷地否決其貨幣地位。 大約在 1870年以後,美國的實際收入和 生產率就已經超過西歐 ,之後美國和歐洲的差距開始拉大 。到20世紀中期 ,歐洲 的人均產量大約只有美國的一半 。直到現在,美國和歐洲的勞動生產率差距仍然 有大約20%。

根據史丹福大學的 Moses Abramovitz和Paul David等人的研究美國在 19世紀末的經濟崛起主要是因為其領土的擴張、人口的快速增長和收入增長 、廣闊的國土蘊藏著大量的能源和礦產品 、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由於相對於利息水平而言,美國的工資水平較高 ,其促進了人力資源質量的發展 ,反過來極大地提升 高了科技水平。

到1913年,美國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 。由於交通運輸的改善、語言的統一、收入分配相對平均,以及內戰之後形成的統一的貨幣體系 ,美國的國內市場得以迅速整合,並相當於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的巨額支出和本國生產的停滯 ,使得巨額黃金流入美國。

一戰 結束後,美國已經占據世界上 1/3的黃金。在此情況下,各參戰國不得不實行黃金禁運和停止紙幣兌換黃金,國際金本位實際上已經解體。

一戰後, 1922年在義大利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 ,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除美國實行金本 位制外,英法實行金塊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又稱 「生金本位制」,是指國內不鑄 造、不流通金幣,只發行代表一定重量黃金的 銀行券(或紙幣)來流通,而銀行 券(或紙幣)又不能自由兌換黃金和金幣 ,只能按一定條件向發行銀行兌換成金 塊。),其他國家多實行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Gol d ExchangeStandard) 又稱「虛金本位制」,該國貨幣一般與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或 金塊本位制國家的 貨幣保持固定的 比價,並在後者存放 外匯或黃金作為平準基金 ,從而間接實行了 金本位制。實際上,它是一種帶有附屬性質的貨幣制度 。當然,無論金塊本位制 或金匯兌本位制 ,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 ,很不穩定。而這種脆弱的制度經過 1929 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終於全部瓦解。)。

金本位制的特點是:國內不流通金幣,只發行代表一定重量黃金的銀行券,銀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兌換金塊。而金匯兌本位制又稱 「虛金本位制 」,其主要特點是:銀行券在國內不能兌換黃 金和金幣,只能兌換外匯。該國貨幣一般與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或金塊本位制國 家的貨幣保持固定的比價 ,並在後者存放外匯或黃金作為平準基金,從而間接實行了金本位制。

無論金本位還是金匯兌本位,其目的都只有一個國家為了 保護有限的黃金資源,不願意對黃金實行自由兌換。

只有在國家必須使用黃金支 付的場合即滿足限制條件的場合,才願意按照既定比價支付黃金。 即使如此, 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 ,都不過是黃金缺乏下的權宜之計 ,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尤其是,當黃金的供應量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時 ,任何權宜之計都最終無法長久。 但對英國來說,某種意義上被逼進了死胡同。戰後的英國由於部分殖 民地市場喪失,各國購買力銳減,美日商品競爭的影響,國外市場日益縮減 ,從此英國工商業呈現出衰退現象,動搖了其世界霸主地位。為了維護英鎊的權威地位,英國於戰後的1925年又恢復了一度停止的金本位制度,由邱吉爾主導,準備延緩英國經濟的衰退,結果確實加速藍英國經濟的衰退。

不過現在的英國面對的,是一個黃金大量為美國等少數國家控制的戰後經濟。本來對於戰後高速發展的世界經濟,黃金供應總量已經無法跟上世界經濟發展速度。但對於世界經濟來說,由於需要一段恢復時間 ,因此世界黃金總量並不缺乏。在傳統的金本位下, 美國擁有巨量的黃金將導致美國物價膨脹,形成美國貿易逆差,從而黃金流出美國,彌補世界黃金的不足。但美聯儲採用了新的黃金控制策略,即政府大量發行國債,並提高貼現率,緊縮通貨,吸收黃金,從而將黃金置於政府手中。1934年美國採用了有限的金本位制,儘管美元和黃金仍然有官定的比價35美元一盎司黃金,但是美國財政部僅僅按照這一比率和中央銀行交易 ,私人交易者已經無法直接兌換黃金。


這樣,巨額的黃金被美國凍結了。一個戰後萎縮的世界經濟 ,反而出現了世界性的黃金缺乏。在黃金大量為美國等少數國家控制下的經濟,英國恢復金本位,註定是一場不自量力的鬧劇。因為遊戲規則已經被美國改變了。1923年,凱恩斯首先覺察到了美國這一做法的含義。

在其著作《貨幣改革論》中, 他說:「從那一天起黃金被一些仍然空口好話的最後一個國家廢止了其貨幣作用。美圓本位就是在這個金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過去兩年中美國裝出維護金本位的樣子,實際上它建立了美圓本位。

它不但沒有保證美圓值適應黃金值 相反, 它準備不惜付出巨大代價使黃金值適應美圓值。這就是一個富國把新計謀與舊的損人利己方法結合的手段。它享有哈佛經濟學試驗室設計的最新科學進步,而同時卻讓國會去相信決不允許輕率地背棄已由鄧吉、達賴厄斯、康斯坦丁、利夫普 爾爵士以及參議院奧爾德里奇等人的智慧和經驗使之神聖化的硬通貨。哈羅德評價道 :「現在形勢完全變了因為黃金已經為美國大量吸收堪稱金本位的獨立實體已經不復存在金本位簡直就是美圓本位同時美圓已經是一種管理通貨,聯邦儲備銀行據認為根據黃金進出與基金對負債之比賴以制約其貼現政策的理論已經壽終正寢了。」


此時英國還是世界的霸主 ,如果它斷然決定廢除金本位 ,建立二戰後凱恩斯提出的世界信用貨幣的話 ,未必沒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英國企圖重新建立金本位 ,在建立金本位失敗後 ,又僅僅宣布廢除金本位 ,這使得它失去了在世界貨幣金融體系中的主導權。美國1929年的經濟危機,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投資與消費比例的失調,與其黃金緊縮政策是主要原因。從 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時的工資只上升了2%,而生產率卻猛增了55%。與此同時,由於美國的緊縮黃金政策 ,使得世界性購買力不足,美國出口受到壓制。

這樣內需外需雙重不足,必然導致美國供需最終失去平衡而發生危機,出現供大於求的蕭條。巨量的黃金一方面為政府所持有,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投資機會成為游離資本脫離於實體經濟之外。世界實體經濟出現黃金結構性緊缺。之所以說結構性緊缺,是 因為此時世界性黃金總量並不匱乏。相反,在世界通貨緊縮的時候,黃金的產量 卻在大增。

1932年,世界黃金產量達二百萬噸 ,這個數量幾乎是自古到 19世紀中 葉全部累積的貨幣性黃金的一半。 1938年,世界黃金又比 1932年高出了50%。各國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在 1929年有四千萬噸,十年後激增至六千萬噸,總值從一 百億美元升至二百五十億美元。1939年,世界上的貨幣儲備所保存的黃金已經多 到即使所有的貨幣全都用金幣流通也不成問題。 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而從1934年到1939年,輸入美國黃金總量高達九十六億美元,其中20%來自法國。到了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全世界約有二百億美元的黃金或60%的貨幣性黃金放在美國,而在1913年是23%,1929是38%。這些儲備黃金總量達一萬五千噸以上,相當於那個時期全世界十二年的黃金產量。

這個時期,美國的金庫也像當年的亞洲,是「黃金的墓地」,並沒有往外流出黃金。而且,美國準備無限量以35美元每盎司黃金的固定價格收購,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家。伯恩斯坦抒情地概括 道:「美元與黃金的關係就像天空一顆不動的星,其他所有的星星都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

因此,黃金的結構性緊缺 ,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黃金在國家之間的分配不均導致的資金緊缺,一個是黃金在美國內部的投資和消費部類間分配 失衡導致的資金緊缺。 這樣,在世界黃金總量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出現了世界性的黃金緊缺。英國、德國等國家,成了擺上祭壇的犧牲品。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由於貨幣受到金本位制的制約,不能滿足人們的勞動的需要,資本主義貨幣信用領域的危機與混亂的日趨嚴重,世界工業生產比危機前縮減了44%,國際貿易衰落了近2/3。危機期間英國國際收支狀況急劇惡化,而各國卻紛 紛向英國兌換黃金 ,給英國的金本位制敲響了喪鐘


在國際收支逆差加重尤其是國際性有收縮的總背景下,許多大銀行接連破產,導致了金本位制的全線崩潰。到1931年6月17日,德國流失黃金14億馬克,黃金儲備率由60下降為48,黃金儲 備量由5. 28億美元減少到2. 34億美元,減少了55. 7。一戰後德國並沒有直接付出多少經濟代價,相反,1924年9月至1931年7月,德國共支付賠款110億金馬克(約合27億美元),而同期德國從美、英等國得到的貸款約為210億金馬克(約合50億美元 )。當然,德國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英國黃金儲備由7. 18億美元減少到5. 88億美元,減少18. 1。1931年7月,德國宣布停止償付賠款 、外債,嚴格管制外匯、禁止黃金交易和黃金輸出,使金本位制解體; 9月,英國政府宣布停止黃金兌現,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制。

一年後,在四十七個採用金本位制的 國家當中,只有美國、法國、瑞士、荷蘭以及比利時仍採用金本位制。六年後 , 已沒有一個國家允許人民將貨幣或存款兌換成黃金。 在1929年開始的十年通縮環境下,每種貨幣都對黃金貶值了,就像黃金從每盎司 20. 67美元升至35美元一樣。另一方面,所有國家的商品與勞務價格都大幅下降,30年代中期,每盎司黃金可以買到的商品與勞務是1929年的兩倍。儘管美國經濟已經趕上並超過了英國,在二戰之前,美元卻始終沒有取代英鎊的地位 。英鎊仍然作為國際貨幣和儲備貨幣,地位有所衰落,但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仍然和其經濟實力存在較大的反差。美國還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樹立美圓的絕對霸權。

但是美國已經開始積極地試圖主導世界金融體系了。美圓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早遲而已。這樣,一戰後,世界進入了多極世界。黃金結構性失衡導致的稀缺,使得它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榮耀。主權信用貨幣體系開始浮現出水面。 擁有大量黃金的美國,在靜靜地地等待著,只要黃金總量還能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 則擁有黃金的莊家,就可以通過吞吐黃金,來重新實行金本位或者摧毀金本位。英國德國等國家也在觀望著 :如果他們能混水摸魚 ,因為經濟發展等原因獲得美國手裡的巨量黃金,那麼他們也能重現黃金時代的輝煌。

凱恩斯在1930年開始放話:「黃金今後再也不會從一個人的手中轉到另一個人的手中,人們那渴望觸 摸黃金的手已經被奪走了觸摸它的機會。這很討人喜愛的家庭守護神以前居住在錢包、長襪、罐盒裡,如今在各個國家都被一個大金像給吞併了,它住在地下,人們看不到。黃金現在是看不見了——它又回到地下。但是,當我們再也看不到 那穿著金黃華服的神在塵世上行走時,我們便開始將它理性化,就在不久之前 , 我們對它什麼感覺也沒有了」。凱恩斯指望美國人聽到嗎?就像當初歐洲人進入 美洲,告訴美洲土著黃金最不值錢一樣?可惜美國人本身也是歐洲人,不是美洲土著,美國人太熟悉歐洲人這一套了。世界性的黃金供應,世界性的黃金結構, 世界性的實力對比。世界因此在金本位面前游移。

金本位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何時、採取什麼方式 ,廢除或者恢復金本位,獲得什麼利益。如果有利可圖,則頻繁地恢復和廢除金本位,也在所不惜。 翻手為雲覆手雨,紛紛輕薄未可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