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古文觀止》,我們到底可以學習些什麼?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7T09:55:28+00:00

《古文觀止》是我國流傳最廣的一部古文選本,和《唐詩三百首》並行,一「文」一「詩」,共同為人們所喜愛。

01

《古文觀止》是我國流傳最廣的一部古文選本,和《唐詩三百首》並行,一「文」一「詩」,共同為人們所喜愛。好詩的人愛讀《唐詩三百首》,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說法;好文的人愛讀《古文觀止》,讀得多了,不會寫文章的人也會寫了。《古文觀止》和《唐詩三百首》一樣,能夠陶冶人的性情、增長人的學識、培養人的素質。

《古文觀止》的選編者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吳楚材和吳調侯(以下簡稱「二吳」),在他們選編《古文觀止》之前,中國文壇就有選編詩文的風氣,最早的是南朝梁代蕭統選編的《昭明文選》。《昭明文選》選編了自先秦至梁代的詩文辭賦,並不是純粹的古文選本。隨後,許多古文選本出現了,如宋代呂祖謙選編的《古文關鍵》、明代茅坤選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清代姚鼐選編的《古文辭類纂》等,以至有人提出建立「古文選本學」。這些古文選本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選文過繁,並不理想。

而二吳選編的《古文觀止》,選文簡潔完備,評註詳而不繁,審音辨字精切而確當,故流傳較廣,成為初學古文的普及讀本。初刻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後多次翻刻或排印。

綜觀全書,《古文觀止》選入了從先秦到明代的散文共二百二十二篇。二吳選編《古文觀止》時,重儒家道德和時代風貌,還把握了古文的三個重要方面:一是題材的多樣化。反映歷史事件、記載歷史人物事跡、記錄政治風雲、描畫山光水色、記錄百姓生活、抒發個人情懷以及論列是非之文,都被選入其中。二是文體的多樣化。除先秦歷史的記敘散文外,傳、贊、書、記、詔、策、疏、表、檄、銘、說、碑、論等,凡文章精美的往往選入其中,不拘體裁。三是風格的多樣化。《古文觀止》因題材、文體的多樣,導致了文章風格的多樣。事件記敘、人物事跡記敘不同於遊歷山水記敘,功業頌揚不同於親人祭悼,題材不同,風格自然是不同的;論說不同於記、序,書信不同於碑、銘,文體不同,風格自然也是不同的。這些文章,有的直率,有的委婉,有的剛毅,有的平和,因人因事或因時因地而異。

《古文觀止》裡的選文,都是在歲月長河中積澱下來為人們所認定的古文名篇,經過了時間的檢驗,適合大眾閱讀。這些文章大多短而精,有的優秀長文則作了節選,其中一些被選入了中學語文教材中,為讀者熟讀和仿作,如先秦時期的《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唐代韓愈的《師說》、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它們對讀者寫作文章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甚至有人說,《古文觀止》是為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選編的。

「名著導讀」名家講解版《古文觀止》,嶽麓書社出版

02

我們從《古文觀止》中能夠學到哪些呢?從文章寫作角度來說,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歷史事件中知曉記述事件的方法。

《鄭伯克段於鄢》是《左傳》的第一篇,發生在魯隱公元年(前722)。《春秋》記載這一歷史事件只用了六個字:「鄭伯克段於鄢。」《左傳》把這句話裡面所包含的故事展開了,將前因後果都闡述得很清楚。發生在魯僖公五年(前655)的《宮之奇諫假道》,也是一個很有名的歷史事件。這兩篇文章在記述方式上很不一樣,《鄭伯克段於鄢》根據事件的演變逐步推進故事的發展,而《宮之奇諫假道》重在以人物語言表現進諫的過程,通過兩個人物的對話,分兩個層次展示對待同一件事的不同思想主張,揭示虞國滅亡的原因。

通過記事或記言來表現歷史事件的文章,「事」也好,「言」也好,中心得有人物,記事要寫人,記言也要寫人,「事」和「言」都要能鮮明地表現人物形象。

第二,從諫詞中知曉勸諫的方式。

《古文觀止》選入了一些表現大臣政治方略或者是處世立場的篇章,如《召公諫厲王止謗》《石碏諫寵州吁》等。《古文觀止》所選入的諫詞還有其他方面的特點:有話直說,說出有邏輯、有道德、有立場的話來,但有些話先表達的不是自己的本意,隨後才交代自己的本意是什麼,從而形成和上述文章不同的曲折風格,如《子革對靈王》等。

《古文觀止》所選的這類文章,以「言」說「事」,說話的人言之有理,聽話的人一意孤行,最後以悲慘的結局告終,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教訓。而諫詞既然為「勸諫」,道德政治的意味就很濃,直接陳述和婉轉表達都是如此。

第三,從外交辭令中知曉說話的技巧。

《古文觀止》選了一些表現外交辭令的篇章。春秋時期,諸侯之間的交往往往要稱「詩言志」,所以《詩經》也是當時的外交用書。到戰國時,七國爭雄,合縱連橫,三寸之舌甚於百萬之師,可見外交辭令的重要性。《燭之武退秦師》發生在魯僖公三十年(前630),鄭國都城在晉秦兩國軍隊圍困中,鄭大夫燭之武受命去遊說秦軍統帥秦穆公。他對秦穆公說了一番話,促成秦穆公退兵並且幫助鄭國防衛,這成為春秋時最有名的外交辭令之一。《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中也有很精彩的外交辭令。不同於《燭之武退秦師》的謙卑委婉,《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表現出了「威武不能屈」的堅貞氣節,當它成為歷史被記敘的時候,具有紀實性,同時也有文學性的一面。

《國策》中的外交辭令如《蘇秦以連橫說秦》,先注意從地理方位鋪排誇飾,再從社會現狀、軍事力量展開遊說,語言短促,氣勢充沛,連貫直下而鏗鏘有力。這和《左傳》中外交辭令的不卑不亢、剛柔相濟是不一樣的。

第四,從論說文中知曉立論與駁論的展開方式。

《古文觀止》選了一些思想鋒芒的議論文,可從立論和駁論兩方面進行分析。

先說立論。《古文觀止》選的立論文很多,如韓愈的《師說》逆世俗而動,為人們熟知。在層層推進的論述中,講究文從字順的韓愈,用平易的語言講述常見的道理,扣人心弦,思想尖銳。這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歐陽修的《朋黨論》。再說駁論。韓愈的《諱辯》是駁論文,為青年詩人李賀不應像世俗認為的那樣避諱辯護,在引律、引經、引典的辯駁中,盡顯韓愈善辯的風采和為文的波瀾曲折。《諱辯》扣題很緊,將歷史與現實的依據相照應,又用現實生活中的道理作結,層層緊逼,讓對方沒有反駁的餘地,是駁論文中的佳篇。

第五,從書信中知曉這一文體的自由靈動。

《古文觀止》選了幾封有名的書信,如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馬援的《誡兄子嚴敦書》、李白的《與韓荊州書》等。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批評秦王嬴政重物輕人、「損民以益仇」,讓嬴政取消了逐客令。它展現了戰國縱橫家的風采,以鋪排彰顯氣勢,文辭華美而意味深長。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寫得很有文采,多用排比句式,一唱三嘆,讓人明白他既有連普通人都不及的悲痛,又有高於許多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死觀。他最終以《史記》垂名青史。而「斗酒詩百篇」的李白,生性豪爽,他三十多歲時寫的自薦信《與韓荊州書》,盡情盡興地說韓朝宗和自己的好話,交互表現,豪氣干雲,與上面兩封信的深沉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

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地位不同、性情思想不同、所講述的事情不同,風格自然相異。相對於其他文體來說,書信在古文中形式最為自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

第六,從表文中知曉情感如何抒發。

《古文觀止》選了幾篇表文,諸葛亮的《前出師表》為人樂道。他當時為實現蜀漢先帝劉備匡復漢室的遺願,興師北伐,臨行前又深感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對後主劉禪放心不下,故上表寄情於敘事之中。這篇表文還運用了一些駢句,語言雅致且形式上有美感。西晉李密的《陳情表》是晉武帝請他入朝做官時的上書,二吳說《陳情表》:「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前出師表》和《陳情表》是寫給帝王的,還有一篇是為父母寫的,那就是歐陽修的《瀧岡阡表》。《瀧岡阡表》通過敘說往事寄託哀思,主要講述了歐陽修父親歐陽觀的故事,於小事中見襟懷。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講述的是叔侄之情,也是以抒情見長的,邊敘邊議,往事今情,心生感傷。在這些表文中,作者通常直抒胸臆,情真意切,令人無比感動。

第七,從記文中知曉如何做到情景相融。

《古文觀止》選了一些記文,有遊記,有亭台樓閣記。在宋代以前,遊記寫得最好的作家是柳宗元,他被貶湖南永州,著有《永州八記》。《古文觀止》選了其中的《鈷潭西小丘記》和《小石城山記》。這些遊記描述柳宗元遊山玩水時目睹到的景致,在奇異的景色中寄託了他遭貶不平的情緒。歷史上會有一些巧合而有趣的事。北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范仲淹革新失敗被貶,隨後歐陽修為他辯護,遭人中傷,也被貶謫。這是他們人生的挫折,卻是文壇的幸事。不久,范仲淹寫了《岳陽樓記》,歐陽修寫了《醉翁亭記》。《岳陽樓記》體現了范仲淹的人生襟懷和境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同為遭貶後借景抒懷之作,他將琅琊山的林壑之美盡顯於筆端,簡省中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悠然自樂。

在《古文觀止》中,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蘇軾的《喜雨亭記》《超然台記》《石鐘山記》都寫得很好,同為遊記,寫法各不相同,值得關注。

第八,從傳記中知曉如何為人物立傳。

傳記在司馬遷的《史記》之後成了通行文體,《古文觀止》選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詩開創了古代田園詩的風氣。他不願做官,留下一句經典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在彭澤縣令任上,他掛印辭官歸隱田園,為此還專門寫了《歸去來辭》。《五柳先生傳》有自傳的意味,委婉平易,寥寥數語就體現了陶淵明恬淡的性情和灑脫的風格。《種樹郭橐駝傳》寫於柳宗元被貶永州時,仕途上的挫折並沒有完全消解他對社會政治的關懷與熱情。他從郭橐駝種樹之道,想到為官之道,全文有種樹和為官兩條線索,明寫種樹,暗寫為官;說種樹是表象,說為官是根本。讀來讓人深思。

第九,從一反尋常知曉文章的奇妙在立意。

二吳好文章的奇妙,文章題材本身有人與事的奇妙,如韓愈的《祭鱷魚文》、劉基的《賣柑者言》等。以奇事奇人為文,自生奇妙,古人又好故作奇語,讓本來並不奇妙之事,變得奇妙無窮,如柳宗元的《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等。

讀書各有讀法,但大體可以評說,二吳希望人們讀《古文觀止》時讀出寫文章的方法,說明作文是有方法的。

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構思。作品是我們了解作者構思的根本所在,作者構思在古文中的流動形成文章的意脈,文章的意脈所建構的層次感,或跌宕起伏,或連貫遞進,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有的古文連貫遞進,文章的層次極好劃分,構思的脈絡容易把握;有的層次不便劃分,甚至一旦劃分,就有割斷文章意脈之感。我們在閱讀古文時,始終要注意文章的整體感,從全文看作者構思的前後一致,文中的彼此關聯或是漸進的特徵,進而對全文的構思有更好的認識,以助於對作品的理解。前面所提到過的一些古文,都有這樣的特點。敘事或從起因開始,循序漸進;或從事件開始,萌芽結局,以數事相貫穿。論述或從論點開始,先論理後論據;或先論據後論理,最後交代論點。凡此等等,因文體不同、作者不同,文章風格、特徵自然會有所不同。

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構思最終會落腳在文章的立意上,即表達的思想。構思和思想不一樣,西晉陸機在《文賦》裡談文章構思時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居要」的「片言」,是作者寫作的根本思想。今人談散文,說「形散神不散」,這「神」也是文章「居要」的「片言」,是文章的主腦。任何文章都有思想,它經過作者的構思,用合適的語言表現出來。無論文章的語言怎樣表達,謀篇布局怎樣安排,都是如此。所以我們閱讀古文時,發現有的文章標題就是主腦,如《鄭伯克段於鄢》《燭之武退秦師》《諫逐客書》等;有的文章標題不一定是主腦,只是一個基本的論述範圍,如《種樹郭橐駝傳》《留侯論》等。但你細細閱讀,就會發現作者的用心。

再次,要注意文章中情意的流動。古人好用「氣」說文章,但說「氣」總顯得玄妙難解,詩歌好說「情志」,文章可說「情意」,即情感與思想。每篇文章都會有情感和思想的流動,從文章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很有必要。有的情意表現在語言表面上,有的情意則蘊藏在文辭里,得用心去感受。前者自不用多說,後者如韓愈的《送董邵南序》,表面上是鼓勵董邵南去燕趙之地求官,實際上是勸他留在京城做官。

最後,要注意文章之間的相互關聯。讀古文,一定要注意文章之間的關聯,明白文章之間的關聯,就會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

第一,從文章的語言來看,透過語言的表象,看它是否別有深意。韓愈的《雜說四》,以馬的故事說人的故事,說馬只是表象,千里馬無伯樂則不知其為千里馬;說人才是作者的真正目的,世間的人才無伯樂則不知他是人才。有的借評論某一具體事物把隱喻的道理說明了,如劉基的《賣柑者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一道理,是借柑說人的。

第二,閱讀記敘文時要注意事件的邏輯聯繫。《鄭伯克段於鄢》一文,之所以會說鄭莊公對自己有野心的弟弟共叔段是欲擒故縱,因為第一次得到共叔段做事越了規矩的消息時,他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加以制止。第二次得到共叔段在擴大屬地的消息時,他說:「無庸,將自及。」第三次得到共叔段還在繼續擴大勢力的消息時,他說:「不義不昵,厚將崩。」等到共叔段反叛準備就緒了,他才發動攻擊,率兵一舉擊敗了共叔段。

第三,閱讀論說文時要注意論點和論據、論證之間的關係,要清楚論點是什麼,論據是什麼,論證是否與論點、論據相扣,這樣就會知道說理是否充分,論證是否有力。當然還要注意文章中記敘和議論的關聯、開頭和結尾的關聯、修辭手法的運用和修辭對象的關聯、情感和道理的關聯。這些往往因文而異,不可一概而論,注意文章的關聯性總是必要的。

《古文觀止》所選的文章有時代和自身的局限性,有些事、有些理可行於古而不能用於今,所以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文章的精美、韻味的綿長、寫作的方法等方面,還需要讀者在反覆閱讀中自己用心體會。讀者應該相信自己,多讀多思就會多有收穫。

本文為嶽麓書社「名著導讀」名家講解版《古文觀止》導讀,作者阮忠。

「名著導讀」名家講解版《古文觀止》

作 者:〔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 編選;苗懷明 王先勇 周穎 解讀;闕勛吾 許凌雲 張孝美 曹日升 等譯註;喻岳衡 陳蒲清 校訂

定 價:¥69.00

《古文觀止》是清代吳楚材和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編選的古文選本,選編了從先秦到明代的文章12卷,共222篇,以散文為主,也收錄了少量的駢文。入選之文皆為語言精練、便於傳誦的佳作。本書每篇文章開篇撰寫了專業性解讀,並配有注釋和譯文,方便學生對整本書進行全方位的品讀和理解;特邀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海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阮忠講解;邀請專業演播員朗讀精選片段;配套自測題庫。本書是一本優秀的文學啟蒙讀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