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元宇宙降臨人間,一時間,從公司首腦、精英人物、科技大佬,上達國家領導,下至芸芸眾生,紛紛介入其間。筆者作為芸芸眾生,一時技癢,也湊了兩篇(為什麼火起來的不是「全真網際網路」? 當他們在談論元宇宙時,他們是誰?)。
通常談及「元宇宙」這一稱謂,都會歸於1992年尼爾·史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其實,歌德在約300年前的長詩《浮士德》中,已經在某種意義上預見了元宇宙的情景,甚至某種結局。
圖源:baidu.com
魔鬼和上帝之間打賭,作為賭注的浮士德自己不知道這件事(很多投身於元宇宙的人,自己並不知道所處的場景,自己的行為和可能的後果)。魔鬼引誘浮士德與他簽署了一份協議:魔鬼將滿足浮士德的所有要求,但是將在浮士德死後拿走他的靈魂作為交換。經歷了書齋生活、愛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業,浮士德收穫了知識、愛情、權力、財富、美和影響力,也經歷過各式各樣的成功與失敗。
故事一開始,浮士德垂垂老矣。面對即將朽壞的身軀,浮士德非常懊喪,人生仿佛還沒有開始就要結束了。懊惱之餘,魔鬼適時出現,引誘他出賣靈魂,交換條件就是讓他的人生重新開始,以「遍嘗全人類的悲哀與幸福。」
作為魔鬼出現的靡菲斯特於故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之高,得以與上帝打賭,最後在浮士德滿足之時,也是由天使出面,方拯救了浮士德的靈魂。人類(中的大多數)也未必能在元宇宙中把持得住自己。在與瑪甘蕾相處結束後,浮士德一覺醒來,渾身輕鬆舒暢,沒有一點罪孽感。
靡菲斯特自稱是「否定的精神」,可以聯想起弗洛伊德所分析的為每個人所有的「本能」——總是略大於對本能的控制。靡菲斯特要與自然的權威抗衡,要毀滅一切,包括人類。在元宇宙的倡導者和推行者那裡,以及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可或多或少看到靡菲斯特的身影。
浮士德渴望在行動中去改造世界,經受脫胎換骨的歷程。他追求過知識,愛情和情慾,追求過美,他為了有所作為不惜與封建統治者妥協,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最後終於在改造大自然中得到了滿足。
最後,在民眾為浮士德挖掘墓穴時,浮士德聽到鋤頭的聲音,以為這是響應他的號召前來移山填海的民眾。浮士德覺得大海變良田、人民安居樂業的新生活就要到來了。他滿懷喜悅,情不自禁地喊出:「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隨即倒地死去。有趣的是,浮士德是在神話中的夢幻中,或者說是在元宇宙的夢幻,也就是雙重的虛擬世界中才達到滿足的境界。
浮士德作為上升階層中的傑出代表,自認永遠不會滿足於感官享受,因此不會輸給魔鬼,尚且因滿足而死;現實世界的大多數人恐怕達不到浮士德的境界,淺嘗輒止,更容易滿足。(注釋:文中關於浮士德的內容大部分源於網絡)
美國百年老牌雜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表示,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創建了「世界上最差勁、最有害的網站」,因此頒給他「年度惡棍」(Scoundrel of the Year)稱號。美國體育媒體Defector Media的聯合創始人大衛·羅斯(David Rot)抨擊臉書「以許多明顯和不可避免的方式讓世界變得無比愚蠢、醜陋和糟糕」,存在「反人類罪行」。所謂「年度惡棍」,大概就是21世紀的靡菲斯特。幸好故事裡還有拯救浮士德的上帝和仙女。
在警示元宇宙負面影響之時,也要看到其推動現實世界的積極效應。有評論說,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人擔心「玩物喪志」,但人類社會就是在這種擔憂中發展成長起來的。無論是否願意,元宇宙都將勢不可擋,人心所向。此處的「人心」並非如這一成語中的本意,積極、正面,而是中性詞,顯示了人的弱點和人的欲望。
有言道: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不能改變的東西;賜予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以及賜予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記得有人說過,人有「三有」:
人是有罪的,人是有限的,人是有救的。
徵稿啟事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學普及、科學文化、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採用,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
kpsbsh2017@163.com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崇尚科學 反偽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