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蘇州行(五)寒山寺和惠和堂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9T12:49:40+00:00

此行蘇州,還有一個目的------與大學好友蓓的相聚。自從畢業後,大家就天各一方,微信聯繫上後,心裡一直盼著能早日重逢。蓓大學時是那種開朗清麗的女孩兒,家就在學校附近,時常邀請我們去她家玩,經常帶好吃的到我們寢室。

此行蘇州,還有一個目的------與大學好友蓓的相聚。自從畢業後,大家就天各一方,微信聯繫上後,心裡一直盼著能早日重逢。蓓大學時是那種開朗清麗的女孩兒,家就在學校附近,時常邀請我們去她家玩,經常帶好吃的到我們寢室。有一次我生病,她讓媽媽特意煲了湯送到我的床頭,這樣的情誼讓我和她之間更多了幾分姐妹情。知道我要去蘇州,她按我們的需求早早就幫忙擬好了遊覽路線,說要全程陪同。因為還有念初中的兒子需要她的照顧,我答應只需最後一天的行程麻煩她。多年不見的我們,見了面一下就回到了青蔥校園的樣子,擁抱、牽手,開心得合不攏嘴。暖心的兒子一直用手機為我們記錄相聚的每一個精彩瞬間,讓我再次感受到友情的的溫暖。

聽說走之前,我們想去寒山寺看看。本來計劃好直接去太湖陸巷古村遊覽的蓓,立刻讓先生駕車先帶我們去寒山寺。

P1:

車開到楓橋景區,下車走近寒山寺,在乾淨整潔的街區景致里放眼看到的全是青一色的粉牆黛瓦掩映在綠樹叢茵中,充滿唐代的詩情畫意,又像是來到日本京都的感覺。高高聳立的普明塔院吸引我們走近黃牆黑瓦的寒山寺,寒山寺山門前面有一石拱圈古橋名為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有垛黃牆照壁。沿著寺院的外牆都寫有白底黑字的題詩,全是歷代文人描寫寒山寺和楓橋的詩句,最吸引我的莫過於清朝陳夔龍寫的一首《感懷詩》:一別姑蘇感舊遊,五年客夢上心頭。逢人怕問寒山寺,零落江楓瑟瑟秋。

P2:

P3:

山門兩旁有兩棵古樟樹。進入寺院,黃牆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在高大的綠樹蒼松間,庭院的九曲迴廊里嵌有歷代名家的詩詞歌賦,供人欣賞。踩著石子鋪畫的庭中小徑,呼吸著五針鬆散發的幽香,聆聽鐘樓傳出的悠揚鐘聲,靜思冥想一會兒,心真的會安靜下來,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P4:

因為還要趕時間前往下一個景點,寒山寺就這樣匆匆而過,但已然安慰了從小就會背的《楓橋夜泊》的心。張繼將他在姑蘇城外這座清幽寺院和楓橋漁火邊感受到的孤寂飄零整整傳遞了千年,勾起過多少遊子在外的彷徨無助,今日終得所見不枉此行。

P5:

P6:

從寒山寺出來,蓓又帶著我們去吃了一碗東吳蝦麵,地道的蘇州味,讓不愛吃麵的人也會愛上那滋味。

車一路穿行,往太湖邊行駛。天氣非常晴朗給力,無邊春色,柳岸花明,海棠春意,油菜花黃,美麗的太湖呈現出一片祥和安寧,春光中這就是歲月靜好吧。

P7:

P8:

P9:

來到民康物阜的陸巷古村,它座落於蘇州東山太湖邊,是目前江南建築群體中質量最高、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陸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間宰相王鏊的故里,他的母親姓陸,因此得名,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太湖第一古村」。

百度上說陸巷古村源於南宋,距今逾千年,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村中有明代老街、三元牌樓,各種廳堂鱗次櫛比。

我們在古村里尋覓舊時光,看村里人手炒青茶,聽聞碧螺春的傳說,抬眼可見一品探花、解元的木製牌坊,都保存完好,不愧是進士搖籃、教授之鄉。村北的寒谷山,低而秀麗,站在已廢舊的寒谷渡口留影,真有穿越古代之感。渡口亭廊上題有:落霞漁蒲晚,斜日橘林秋。後山那滿山遍野的桔林,原來就是《桔子紅了》的拍攝地。

P10:

P11:

P12:

蓓帶我來到王鏊故居惠和堂參觀,這是一處明基清體大型群體廳堂建築,其占地面積約為五千平方米,共有廳、堂、樓、庫、房等一百零四間,建築面積約二千多平方米。雕樑畫棟,建築格局都與主人宰相身份呼應,在布置完好的各個房間細緻觀看,讓我真正見識了什麼叫東廂房,西花廳,後花園。同時對這位戶部尚書的博文治學,齊家治國的理念有更深的體會。想像下當年王鏊和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等人的詩詞應答,相交往來,會對明朝歷史憑添幾分真切感受。相比周莊的沈廳、張廳,我似乎更親睞惠和堂宰相府,那老舊黑陳的楠木似乎還泛著原有的光澤,低調沉穩中透著硬朗剛毅,彰顯著主人的不凡氣韻。正午的陽光照在明亮的惠和堂大廳,顯得通透自然。站在二樓的窗前向外望,一片黑瓦飛檐,木格杆窗,自己仿佛畫中人。

P13:

P14:

P15:

P16:

P17:

游完陸巷古村,我們來到太湖邊上的酒家吃午餐。餞行餐,熱情的蓓夫妻為我們點了著名的太湖三白(白蝦、白魚和銀魚),還有清明時節應季的田螺、水芹豆乾、太湖土雞、野生黃鱔等一桌子美食,在吃喝說笑中度過了美好的相聚時光。

P18:

P19:

P20:

P21:

P22:東吳蝦麵,非常好吃!

飯後,與同學老友揮手告別,我們趕往上海搭機返程,結束完美的蘇州之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