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以少勝多征服印度的關鍵一戰——普拉西戰役

fans news 發佈 2022-01-19T15:30:59+00:00

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爆發戰爭,就是普拉西戰役。東印度公司取得勝利,吞併孟加拉,這是英國人直接管理印度的開始。

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爆發戰爭,就是普拉西戰役。東印度公司取得勝利,吞併孟加拉,這是英國人直接管理印度的開始。

而這場戰爭,英國僅僅以3000不到的軍隊,戰勝了孟加拉的7萬大軍。

早在1685年,東印度公司為了獲得對孟加拉的貿易壟斷權,就與莫臥兒王朝爆發戰爭,同樣是幾千人,對上印度幾萬大軍,然而英國結果被皇帝奧朗則布擊敗,只好就此收手。


東印度公司再次入侵孟加拉

1756年,剛剛即位的西拉傑統率5萬大軍包圍加爾各答,英國人驚恐萬分,大多數人逃到船上避難,西拉傑的部下把146名投降的英國俘虜塞進了狹小的牢房內導致123人死亡,僅剩23人倖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黑洞事件」。

雖然當時加爾各答參事會的紀錄沒有提及此事,很多學者也認為倖存者有意誇大了俘虜的人數,但是英國殖民者終於找到了煽動民族仇恨,發動侵略戰爭的大好藉口。

1757年,東印度公司捲土重來,再次入侵孟加拉。

這一次,軍隊的指揮官羅伯特·克萊武是一位狡詐的冒險家,有著豐富的軍旅生涯。

雖然他領導的英國軍隊只有寥寥900人及招募的2000名印度士兵,但面對孟加拉王公的7萬大軍,他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恐懼。

因為這次英國人不再像上次那樣,只是商人武裝,這次是名副其實的軍隊,因為英國和法國打響了七年戰爭,英國下了血本來爭奪南亞殖民地。

克萊武還買通了孟加拉軍隊的一名將領:米爾·賈法爾。

另一邊,孟加拉對此毫不知情,反而頗有底氣。

雖然年輕的王公西拉傑·烏德·達烏拉只有23歲,但已經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致力於驅逐英國殖民者的鬥爭,背後還有法國的支持。

法國為了爭奪英國的海上貿易和殖民地,早早派兵來到孟加拉,準備給英國下絆子。此戰之前,效力於孟加拉的歐洲僱傭兵首領沃爾特·萊茵哈特對英軍也有優異表現,曾在巴特納設下圈套,殺死了50多名英國戰俘,並因此得了「巴特納屠夫」綽號。

西拉傑就充分利用英法的敵對關係,拿到了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支援,有53尊大炮和40名法國炮手。

孟加拉軍在普拉西村東北方的平原上呈扇形展開,面西列陣,距離英軍戰線約1600米。孟加拉人把火炮布設在前,步騎兵安置在後,顯然是打算先用大炮猛轟英軍,給英軍造成重大傷亡使其士氣動搖之後,再由騎兵發動猛烈衝擊,最後由步兵鞏固戰果。孟加拉陣營中,數百面旌旗迎風招展,戰鼓激昂響徹雲霄,由法國教官訓練過的孟加拉步兵持槍荷彈,鬥志昂揚。

西拉傑在軍隊人數和武器裝備方面都對英軍占有優勢,但他還有另一個顧慮:如果在於英國作戰的同時,阿富汗人趁虛而入,那麼孟加拉就會腹背受敵,陷入被動。

因此,西拉傑不願陷入長期戰爭。

這麼看來,英軍有眼線,孟加拉有外援,勝率似乎對半,誰都有可能勝利。

傾盆大雨助英軍

6月23日,在加爾各答北部的普拉西戰爭爆發,很快就會給出答案。

戰鬥一開始,孟加拉軍隊就用炮火猛烈的轟擊英軍,英軍只有9尊大炮,火力遠遠比不上孟軍的幾十尊,一時陷入被動。克萊武下令士兵撤退,躲避在土牆後面,並鑿出炮孔予以還擊。

不過印度炮兵糟糕的準頭救了他一命,他迅速把部隊撤到後方的一個大芒果林里,這裡面克萊武留有後手,建有工事,樹林也可以防禦炮彈轟擊。在樹林和工事的掩護,憑藉燧發槍高射速,克萊武頂住了西拉傑的正面進攻。

看起來克萊武是被十倍的敵人包圍在一個樹林裡,不過經驗豐富的克萊武並不慌張,因為他知道對方大部分人都是烏合之眾,而賈法肯定是心存觀望,不會拼命作戰,所以他只要對付好前方的西拉傑就行了。而且印度人沒有夜間作戰的習慣,只要他堅守到夜幕降臨,印度人就會收兵回營。到時候在夜色掩護下,無論是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還是派出信使進行拉攏和離間都容易的多。

雙方激戰了3個小時,還是分不出勝負,一時陷入僵局。


法國人對這裡的雨季沒有準備,孟加拉人也對火炮性能不熟悉,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西拉傑軍隊的火藥被浸濕了,米爾·馬丹以為英軍的彈藥也會被浸濕,於是下令發起了騎兵突擊。但是克萊武早就下令部下用防雨油布遮蓋了彈藥,保持彈藥乾燥。可憐的米爾·馬丹以為英軍彈藥與印軍一樣也失效了,親自率領騎兵向英軍衝鋒。

英軍步兵列成三行迎戰孟加拉騎兵的突擊,第一排士兵跪立用刺刀抵抗騎兵的進攻,第二和第三行士兵則使用滑膛槍輪流開火。

孟加拉的勇敢騎士在如同機器一般整齊射擊的英軍步兵面前敗下陣來,衝過開闊地的孟加拉士兵紛紛死於令人心悸的英軍槍炮之下,其中包括米爾·馬丹,頓時隊伍大亂,退了下去。


賈法爾率領軍隊叛變

所幸,孟加拉方面還占據著人數上的優勢,是否可以依靠人海戰術扭轉戰局?

但是英國人早前買通的內應賈法爾,開始發揮作用。

賈法爾遲遲不肯發動進攻的命令。其他的幾路孟加拉軍隊原本就各有打算,見此情形,也都不肯主動出擊。於是,孟加拉7萬人大軍中真正參加戰役的竟屈指可數。

到戰爭後期,賈法爾看到孟加拉方面敗局已定,竟然直接率領軍隊叛變,投入英軍方面進攻自己的同胞。

米爾•馬丹陣亡後,戰場維持了兩個多小時的風平浪靜,雙方形成對峙僵局。下午3點鐘左右,士氣低落的孟加拉軍開始逐步後退,大人工湖兩側的兩個法國炮兵陣地就此失去了孟加拉人的保護。克萊武手下的詹姆斯·基爾派屈克(JamesKilpatrick)少校機敏地發現了戰機,他連忙率領2個連和2門火炮殺向法國人,同時派人向克萊武解釋自己擅自行動的緣由。此時克萊武正在獵舍休息,收到消息後,他一邊痛罵基爾派屈克自作主張,一邊率領其餘部下和火炮主動出擊。克萊武這樣安排,是做了兩手準備:如果基爾派屈克出擊失利,克萊武正好可以接應他;而如果基爾派屈克進展順利,英軍便可乘勝擴大戰果。

  這時法國人也發現自己身處險境,急忙後退到小人工湖後面的高地上。英軍順利占領了法國人扔下的炮兵陣地,並向孟加拉軍的戰線開火。孟加拉軍企圖將所有重炮轉向,對準英國人的陣地進行對轟,但他們的移動炮台轉向不靈,拖曳炮台的牛也不斷中彈倒地,這讓炮台變得更難轉向和移動。既然炮兵不給力,孟加拉騎兵只得不停出擊爭取奪回陣地,結果回回都被鎮靜的英軍用排槍齊射和火炮打退。孟軍十分勇猛,退而復返、前仆後繼,不斷發起衝鋒,戰況十分慘烈,雙方的大部分傷亡都是在這個階段發生的。幾次兇猛衝擊失敗之後,孟軍士氣逐漸低落,頹勢已現。

克萊武意識到,英軍北面那個由法國炮兵占據的高地是整個戰場的制高點,法國人可以從那裡居高臨下地對自己展開射擊,威脅很大;反過來說,只要拿下它,就能取得戰役的勝利。克萊武遂下令兵分三路,進攻法軍高地及其東側的小山丘。

  下午4點30分,艾爾·庫特(EyreCoote)少校率領2個擲彈兵連拿下了小山丘,聖弗萊見情況不妙,帶著法國炮兵撤離了高地。下午5點,孟加拉軍兵無鬥志、將無戰心,面對氣勢洶洶的英軍全線崩潰。英軍以極小的傷亡占領了西拉傑扔下的大營,繳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

克萊武乘勝追擊,向敵軍發起猛烈的反攻,摧毀了西拉傑的餘下部隊,繳獲了法國大炮,西拉傑本人也逃離了戰場,但最終卻慘遭賈法爾士兵的俘獲和殺害。後來,根據克萊武在戰役結束幾個星期後曾經寫過的一封信中記載,英軍在此次戰役中僅僅損失了22名士兵,50多人受傷,他估計印度西拉傑損失的士兵人數則超過了500人。

英國人信守先前的諾言,果真將孟加拉的統治權交到了賈法爾的手上,不過克萊武與他一起共同負責孟加拉地區的管理工作。或許賈法爾成為這個地區的王室統治者,但孟加拉的土地、貿易和人口實際上卻都在英國人的掌控之下,他們掌管著這裡的土地租金以及所有產品的稅收。不過,即使英國人的統治苛刻而殘酷,但相對於先前地方貴族的統治政策來說卻是相當仁慈,由此英國的語言、風俗和文化也迅速地在印度地區傳播開來。

結論

普拉西戰役的勝利,為東印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也使英國在印度的勢力大大膨脹,為英國人征服整個印度鋪平了道路。法國人企圖遏制英國的努力失敗,為後來第三次卡納蒂克戰役中被趕出印度埋下了伏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