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源於東胡鮮卑,與同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橫貫遼寧和內蒙有兩條古老的河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兩條河交匯,流入大遼河,是遼河的上游。契丹族就在兩河流域繁衍生息,並流傳著一個美麗的神話。
相傳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乘雲來到人間,坐著一頭青牛拉的車;一位"神人",乘著一匹白馬,坐青牛車的天女和騎白馬的神人在兩河交匯處相遇,滿懷喜悅,天作之合,他們的8個兒子就是契丹最初的八個部落,這就是契丹族關於自己始祖「白馬青牛」的傳說。
契丹是鮮卑族的一個分支,一直偏居於塞北,默默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王朝更迭中求生存,直至隋朝時期契丹開始崛起,但當時北方草原是突厥人的天下,契丹人只是突厥的依附。後來唐朝多次派兵征討突厥,當然也就採用各種手段籠絡契丹各部落,契丹獲得發展,突厥敗於大唐之後西遁,而唐朝自身也由於安史之亂而由盛轉衰,契丹藉此時機不斷壯大,至唐朝末年已經成為北方草原上的一支強大的力量。
契丹八部因都覬覦大首領的位置而內亂,直至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結束了契丹八部內部的紛爭,建立契丹國,後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改稱為「遼」。耶律阿保機即遼太祖。
契丹在其最鼎盛的11世紀,控制了東起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的廣大領土。
契丹人雖然只控制了中國北部,但是在它統治時期,有效地割斷了宋朝經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的直接聯繫,當時西域的高昌、回鶻等國,都曾是契丹的附屬國,波斯、大食等國也紛紛遣使與大遼通好,那時與這些國家交流通商的是契丹,所以從那時開始直至今天,以俄語為代表的一些突厥語和斯拉夫語系的國家都依然稱呼中國為「契丹」,馬可波羅在其見聞錄里也將中國成為「契丹」。
契丹採用官分南北因俗而治的治國方略,北面官治理契丹人,用本民族的法律,南面官管理漢人,沿用唐朝的法律,並且沒有像後世王朝那樣強令漢人改易服飾髮式,他們積極學習漢族文化、禮儀及各種典章制度,興建佛寺和孔廟,因地制宜融合自己的文化,契丹甚至參照漢字創製了自己的文字,這在北方遊牧民族中是極為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