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前不久,一部現象級的滬語電影《愛情神話》走紅朋友圈。導演以詼諧幽默的鏡頭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電影裡,梧桐葳蕤的市中心街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隱匿在梧桐樹下具有海派風情的建築也引起了觀眾的好奇。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探秘這些有故事的老房子吧。
第一站【五原路】
《愛情神話》主要聚焦上海西區兩公里內生活中的細碎,劇中主人公老白和好友老烏的家就位於徐匯衡復風貌區的五原路上。五原路上,建築風格迥異的老式花園洋房混雜在新式里弄和高層住宅之間,使這條馬路顯得更加跌宕多姿。
自由公寓(Liberty Apartments)
作為電影取景地之一的自由公寓位於五原路 258 號,建於 1933 年,是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市級建築保護單位)。崑劇泰斗俞振飛曾居住於此。建築立面左右對稱、造型簡潔,主要採用深褐色面磚貼面,局部構件用淺灰色水泥砂漿抹灰處理,利用顏色深淺的差別產生強烈的邊框的感覺,形成水平構圖,並設置豎線條以產生對比,頂部層層收進呈階梯狀以表現建築物的體積感和高聳感。左右對稱的立面處理體現了裝飾藝術主義風格的基本特徵。
五原路289弄洋房
建於 1930 年,原為外僑公寓,是英國傳統風格的聯立式假三層花園住宅,它們猶如一對孿生姐妹般並排站在一起,住宅沿弄堂立面上、下兩段以不同材質區分,既顯出形式的豐富,又呼應了居住空間的使用方式。樓梯側牆處理在立面上引人注目,梯段上弧形磚砌扶手與鋸齒形的上升折線組合起來,顯現了一種動態的韻律。住宅較陡的雙坡屋面,高聳的紅磚砌築煙囪,門上的鐵飾,還有面向花園立面底層尖券門廊和扶垛,與半露木架形式的結合,充淌著英國鄉村住宅的氣息。
中國福利會基金托兒所舊址
這是一幢建於 1932 年的歐式白房子,位於五原路314號。建築為 3 層獨立式花園住宅,哥特復興式風格,雙坡屋頂,入口處有寬大的門廊,裝飾著白玉石雕花柱子,粗壯的柱子配合弧拱,令門廊簡潔有力,門前的石獅憨態可掬。樓上有圓形的羅馬式小陽台。立面的門、窗洞多採用弧拱和平券,四周有白色線腳,牆面淺灰色塗料平整,門、窗口有白邊,三層窗有坡勢,二層窗下有多種幾何圖案。室內外細部裝飾具有裝飾藝術派特徵。庭院裡假山上有一座江南風格的亭子,由鵝卵石砌築的石階通往。假山上搭建一座石橋,下有花瓶式的門洞。院子裡還有很大的草坪,漂亮的鴿子在上面旁若無人地漫步。1949 年,宋慶齡在此創設了「中國福利會托兒所」。園內山石亭台,池塘竹樹,布置精巧,綠草如茵,還有兒童游泳池和多種幼兒體育活動設施。現這幢歐式洋樓為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福利會的辦公所在地。花園裡的草坪上矗立著宋慶齡雕像,雕像上的宋慶齡身穿旗袍,披著披肩,溫婉地望著來訪的人們,令人感覺十分親切。
資料來源:
曹煒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開埠後的上海住宅》2004 年 7 月第 1 版
惜珍著、朱克家攝、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發行的《永不拓寬的上海馬路(二)》2016 年 7 月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