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預製菜火了,陸正耀又搞大動作?|潛在風向標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0T13:01:22+00:00

陸正耀在瑞幸風波之後「轉行」餐飲美食創立「趣小面」品牌,並稱「這是自己退休前的最後一站」,似乎決心要大幹一場,可是在運營3個月後「趣小面」在北京鳳凰匯購物中心的第一家店已關閉、全國14家店鋪顯示休息中,品牌也更名為「趣巴渝」賣起了火鍋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下一個萬億餐飲賽道預製菜迎來新「玩家」,前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創立新項目「舌尖工坊」正式入局預製菜賽道。

陸正耀在瑞幸風波之後「轉行」餐飲美食創立「趣小面」品牌,並稱「這是自己退休前的最後一站」,似乎決心要大幹一場,可是在運營3個月後「趣小面」在北京鳳凰匯購物中心的第一家店已關閉、全國14家店鋪顯示休息中,品牌也更名為「趣巴渝」賣起了火鍋煲。

順藤摸瓜,鈦媒體發現「趣巴渝」背後的公司為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旗下擁有預製菜品牌「舌尖工坊」,陸正耀在其任職戰略委員會主席,這家公司也於2021年8月獲得盈科資本領投的5.5億人民幣A輪融資。

陸正耀又搞大動作?預製菜到底有何吸引力,引得陸正耀帶領神州租車、瑞幸咖啡創始人馬加入「廝殺」?

資本逐鹿「翻紅」的預製菜

最近一周,滬深板塊21家預製菜概念股票均在持續走強,主要標的更是接連漲停,預製菜概念股到底起的什麼「妖風」?

山西證券研究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預製菜空間規模預計達到3400億元,同比增長18%。未來3-5年我國預製菜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也早已盯上這塊「肥肉「,其中包括青松基金、零一創投、東合資本、元璟資本、創新工場、星陀資本、清科資管、虢盛資本等。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預製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項目42個。從融資時間來看,2015-2016年是融資高峰期,融資事件分別有14起和17起,2020年-2021年是另一個融資高峰期,2020年預製菜賽道共有12起融資,2021年截至目前共有13起。

2021年預製菜賽道投融資

對於此現象,盈科資本產業投資事業部副總裁彭愉在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表示:「預製菜行業當前處於跑馬圈地的發展階段,相信在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篩選後,行業會成長出一批具有引領性、創新性的標杆企業。」

預製菜並非新興事物。

我們早有接觸,小時候的銀鷺八寶粥、泡腳鳳爪這類開封即可食用的食品,超市的三全速凍水餃、手抓餅、饅頭等經過加過即可食用的食品,都是屬於預製菜的範疇,我們先姑且稱之為「舊預製菜」。

有別於,近期湧現的「新預製菜」,即預調味食材經過加熱後搭配炒菜料包翻炒、烹飪即可出鍋的即烹食品;以及烹飪食材半成品淨菜的即配食品。預製菜目前沒有學術定義,從加工程度上可簡略分為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4類。

回溯歷史,預製菜20世紀40年代起源於美國,60年代開始實現商業化經營, 80年代末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迎來了20%的快速增長。歷經數十年發展後,美國日本均成長出在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大型預製菜企業,諸如Sysco、康尼格拉、泰森、日冷、神戶物產等。

回看中國,90年代隨著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店的進入,國內開始出現預製菜加工廠,但由於當時條件不成熟,行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直到2015年預製菜企業註冊量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突破8000家,2020年新註冊1.25萬家,同比增長9%,這些數據似乎預示著預製菜行業的黃金期已到來。

對比國外,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為454億美元;2020年日本預製菜市場規模為238.5億美元,行業滲透率60%以上;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到2025年行業規模有望增長至6000億元左右,而滲透率僅有8%,滲透基數低意味著的是前途一片光明。

如鷹般敏銳的資本,怎麼會錯過下一個萬億級餐飲賽道呢?

誰在助推預製菜?

預製菜引起資本和大眾廣泛關注的,離不開餐飲標準化、外賣、疫情、電商新零售四要素的助推。

預製菜是餐飲標準化的必然產物。預製菜脫胎於淨菜,國際快餐巨頭在八九十年代進入中國後,淨菜配送工廠作為其成熟的標準化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才開始在國內出現。2005年起,新雅、全聚德等老字號餐飲門店開始陸續推出擁有各自特色的預製菜品,但始終難以壯大。到了2010年後,餐飲品牌連鎖店擴展模式的進程開始加速,此時對於旗下品牌門店出品的菜餚口味、品質穩定性要求相比傳統餐飲店更高,如果全部由廚師製作難以保證。另外一方面,人工成本的增加也促使餐飲店開始思考如何提高坪效,降低對廚師的依賴,預製菜在大B端的需求逐步打開。

中國連鎖經營協 會的數據顯示,國內已有超過 74%的連鎖餐飲企業自建了中央廚房,配送預製菜至門店製作,其中頭部連鎖餐飲企業預製菜使用比例已經較高,真功夫、吉野 家、西貝、小南國等企業預製菜食用占比高達 80%以上。

外賣的時效性,倒逼小B端商家更傾向於採購半成品預製菜。2014年外賣行業出現,外賣商家開始跑馬圈地,除了折扣上的競爭外,在配餐速度上也開始了PK,依平台方規則店家需要在30分鐘-1 小時內將餐品送達到用戶手中,留給餐企的時間也就只有十幾分鐘左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出餐,標準化半成品成為外賣商家的最優選擇。大批量的小B端客戶開始使用預製菜,行業迎來了二次興起。值得關注的是,蜀海、盒馬等生鮮零售供應鏈企業在這一階段開始布局預製菜。

疫情讓預製菜從B端躍然跳到C端的餐桌上。疫情之下很多餐廳關閉,大家也擔心外出就餐的風險,在很多用戶正在發愁如何做飯時,海底撈、西貝等有實力的餐飲企業快速做出市場相應,推出自熱火鍋、快手菜等產品,通過這樣簡易操作預製菜的模式,即解決了消費者做飯難,又解決了無接觸,同時也抵消一部分堂食的損失。

電商、新零售渠道的興起,讓預製菜可以快速、便捷的觸達用戶。2021年天貓數據顯示,雙11期間預製菜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躋身天貓新生活研究所發布「10大趨勢單品」,新零售渠道叮咚買菜的快手菜火鍋則創下單日售出20萬鍋的記錄。對此盒馬也表示,以2021年一季度數據為例,54%的95後盒馬消費者經常自己購買食材做飯,而半成品菜/預製菜是他們最愛的商品之一,購買比例達到了65後的兩倍。

數據顯示,電商、新零售渠道的消費主力是80後和90後群體,而這部分人群一邊要面對繁忙的工作,一邊要面對吃飯的「世紀難題」。「如果下班後,可以簡單加熱5分鐘搞定一份黃燜雞米飯,我覺得能瞬間提升生活幸福感也很節省時間,上班太忙了,沒有時間做飯,也不想總在外面吃。」消費者小西瓜(化名)在接受鈦媒體採訪時表示。

盈科資本產業投資事業部副總裁彭愉表示:「國內中青年為主力的餐飲客群正在引領餐飲行業的消費變遷,兼顧品質、效率、便捷的訴求日趨顯現,也為預製菜行業的發展培育潛在客群。」

B、C混戰,瓜分萬億市場

華創證券預計,從整體上看,當前我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約在2000億左右,其中B端1800億,C端400億,過去十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其中2014-2019年複合增長率在30%左右。

從海底撈、小龍坎到九毛九、西貝,從眉州東坡、廣州酒家到肯德基,從火鍋到快餐,從傳統中餐到西餐,各大品類、各大菜系的頭部餐企,都推出了自己的預製菜,強勢進入戰局。

老牌餐飲品牌邁向新戰場,海底撈通過旗下「開飯了」品牌推出只需烹飪5分鐘的十餘款方便菜餚,北京地區24小時配送到家;西貝莜麵的「賈國龍功夫菜」已有200餘家門店,消費者既可以在店內購買後加熱食用,也可通過線上渠道購買配送到家。

新零售店電商也不甘示弱,叮咚買菜從2021年1月開始,快手菜成交總額在其大盤的占比翻了3倍,如今已達到10%,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品類之一;盒馬早在2020年疫情後就成立了3R事業部(即熱即食即烹),並發力旗下自有半成品品牌「盒馬工坊」入局預製菜領域, 數據統計,快手菜在盒馬鮮生線上的銷售占比已經超過60%,其中不乏盒馬自有品牌的產品。

創業型預製菜企業也在這波浪潮中,且快速拿到融資。比如前文題提到的陸正耀新創「舌尖工坊」2021年8月獲得盈科資本領投的5.5億人民幣A輪融資。其倡導「人人輕鬆當大廚」,即烹類產品將中餐烹飪標準化,提供A包主食材,B包輔料配菜,C包烹飪醬汁,消費者通過簡單的步驟即可進行烹飪,三分鐘做出一道菜。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工坊顛覆了傳統的門店形態,產品採用組合式拼裝,可根據需求靈活組合,配合線上APP的瀏覽購買方式,極大程度上解放了門店的展示空間和儲存空間。所以店面相較於與傳統陳列型超市對面積的需求不同,舌尖工坊最小僅需8平米即可輕鬆開店。舌尖科技輪值CEO李穎波說在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表示:「這種創新的門店模式,投資小、坪效高,大大降低了選址難度,同時也讓舌尖工坊可以高效下沉,無限貼近消費者,真正成為離客戶最近的超市。」

」預製菜賽道的選手們將從多個角度切入該市場,有的是從上游供應鏈切入,有從渠道入手的,有一批餐飲品牌入局,也有做複合調味品的,這個賽道會有很多玩家。」華映資本主管合伙人王維瑋表示。

前方充滿「攔路虎」

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預製菜的風「刮「的火熱,可是從市場滲透率來看我國的預製菜仍屬於起步階段,其中充滿了機遇,也有充滿了」攔路虎,尤其是在C端。

首當其衝的是餐飲市場的高度分散化。預製菜脫胎於餐飲行業,根植於餐飲行業,必然逃脫不了餐飲市場的格局。中國餐飲服務市場收入從2014年2.8 萬億元增長至2019 年的 4.7 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0.9%,而中式餐飲占到中國餐飲服務市場的約80%,市場規模巨大。

「另一方面,存在市場高度分散的問題。國內餐飲行業競爭格局非常分散,中國餐飲業連鎖化率僅約10% (vs.美國 54%、全球平均27%),餐飲品牌CR5僅約 2%。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相當比例的傳統餐館,缺乏標準化和規模化意識,各個門店之間的菜品、工藝往往無法做到標準化,也很難實現快速複製、有效擴張。供應鏈不穩定,大部分餐飲企業在門店有效半徑內的菜市場購買食材和輔料,數量、價格存在不可控性,一旦企業開始擴張,自下而上的打造供應鏈體系成本高、對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供應鏈立即成為發展瓶頸。」盈科資本產業投資事業部副總裁彭愉表示。

除供應鏈外,區域性也是分散化的一部分,川菜、粵菜、魯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各有特色和代表菜品,用戶對其喜好不一,每一個菜系都擁有其用戶群體,外加網紅創新菜層出不窮,用戶也逃不過嘗鮮的本性,此現象對於某一個品牌預製菜「一統江湖」也充滿了難點和挑戰。

「瓶頸背後孕育著機遇,預製菜行業也因此迎來了機遇。」盈科資本產業投資事業部副總裁彭愉表示。但同時餐飲行業的分散化屬性也必然會傳導致預製菜的市場化。

華映資本華映資本管合伙人王維瑋也表示:「目前來看分散化是大概率,它的本質就是淨菜+調味料。」

最後是口味與復購率。中國人還是習慣吃現炒出來的菜,認為剛出鍋的口感與食材都最新鮮、美味的食用時刻,那麼預製菜如何做出熱炒菜的口感,讓用戶不會覺得有差異性這是一方面,另外則是,在滿足用戶味蕾的同時如何不斷拓展SKU、復購率,就算再好吃的預製菜,持續吃下去用戶也會對其進行拋棄。

一片欣欣向榮的預製菜背後,布滿了荊棘與挑戰。留給資本的是何時下手更合適,留給企業的是如何衝破「攔路虎」與產業一起走的更長、更遠,留個股民的是何時進場不會做韭菜。(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郭虹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