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鵲華煙雨成勝賞!張養浩:星月滿湖歸路晚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1T15:54:39+00:00

趙孟頫:抱膝獨對華不注談到華山藝文,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趙孟頫。他的《鵲華秋色》圖將有專章論述。此處先談他的華不注詩。攝影:邵凱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代書畫大家,浙江湖州人。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生平跨宋、元兩個朝代。

趙孟頫:抱膝獨對華不注

談到華山藝文,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趙孟頫。他的《鵲華秋色》圖將有專章論述。此處先談他的華不注詩。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代書畫大家,浙江湖州人。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生平跨宋、元兩個朝代。他「幼聰敏,讀書過目輒成誦,為文操筆立就」。青年時期仕於南京,為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益自力於學」。

後元廷委派程鉅夫「搜訪遺逸於江南,得孟頫」,當時的趙孟頫「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元世祖初授其兵部郎中,後遷集賢直學士。因其能力出眾,精通治道,元世祖又打算讓他參予中書政事,「孟頫固辭,有旨令出入宮門無禁。」此後「孟頫自念久在上側,必為人所忌,力請補外」,元至正二十九年(1292),趙孟頫被任命為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當時總管缺任,趙孟頫得以「獨署府事」。

趙孟頫在濟南任職共有三年多的時間,但卻充分展現了他的從政才能和治理水平。在這一期間,官事清簡,社會安靜,趙孟頫有著高超的案件審理能力,「有元掀兒者,役於鹽場,不勝艱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屍,遂誣告同役者殺掀兒,既誣服。孟頫疑其冤,留弗決。逾月,掀兒自歸,郡中稱為神明。」

趙孟頫同時是一位文化素養極高的藝術大家,他為發展濟南的地方文化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更是卓然可傳。他在濟期間,「為政每以興學校為先務」,他改善府學條件,以致「餼廩充羨,生徒來集」,他獎掖文士,提攜學子,每遇能為辭章者,即大加讚譽。他夜出巡視,聞有讀書聲,便記其住所,次日派人送來好酒以示慰問。

趙孟頫在公務之暇常與夫人管道升到趵突泉、大明湖、華不注等處游賞。趙孟頫在濟南的詩歌創作,以《趵突泉》詩最為著名。古往今來,寫趵突泉的詩文作品數不勝數,而趙孟頫的這首詩卻獨占鰲頭,享盡風華,所謂「南豐二堂之記,子昂濯塵之篇」是也。趙孟頫詩出,猶如在詩壇上颳起一股颶風,掀起了一個「和詩運動」,王培荀稱:「趙松雪一詩,和者千人」(參見《鄉園憶舊錄》)。足見此詩在詩壇上影響之深遠。

據考,趙孟頫的官舍在濟南的東倉。另據清代王士禛考證,他在「濟南郡城西北十里」的濼口一帶名為硯溪的地方建有別墅,其中有泉名洗硯泉。王士禛說:「歷下孫氏有別墅在濟南郡城西北十里,而近其地四面皆稻塍,與鵲、華兩山相望。圃中有泉,相傳趙松雪洗硯泉也。一日,園丁治蔬畦,得石刻於土中,洗剔視之,乃松雪篆書二詩……」

這段記述真實可考,書中提到的詩刻石現存於濟南市博物館。這兩首詩一為七古,一為七絕。

下面來看趙孟頫的這兩首詩:

抱膝獨對華不注,孤襟四面天風來。

泉聲振響暗林壑,山色滴翠落莓苔。

散發不冠弄柔翰,舉杯白月臨空階。

有時扶笻步深谷,長嘯袖染煙霞回。

竹林深處小亭開,白鶴徐行啄紫苔。

羽扇不搖紗帽側,晚涼青鳥忽飛來。

(據馮雲鵷《濟南金石志·歷城石》)

據詩意,當是在趙孟頫北郊的洗硯泉別墅中,面對鵲華煙雨,荷塘田田,感慨大發。這首詩充滿文人雅趣,作者聰明地將自身也寫了進來,一個「散發不冠弄柔翰,舉杯向月臨空階」的自由自在的文人雅士,一個「有時扶笻步深谷,長嘯袖染煙霞回」的山人形象,全詩清邃奇逸,令人讀之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詩作表現了詩人與華山與大自然親切交流的溫馨情懷。

難怪多年後,清代詩人董芸依然為此大發感慨:「清泉白石硯溪村,幾度臨池漬墨痕。紗帽籠頭揮羽扇,風流猶憶趙王孫。」

張養浩:星月滿湖歸路晚

元代,為華不注作出傳神寫照的還有咱們的濟南老鄉張養浩。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自號齊東野人,別號順庵,晚號雲莊老人。濟南人。先世濟南章丘人,祖父張山奠居濟南,遂為濟南人。

張養浩17歲時作七律《過舜祠》,19歲作《白雲樓賦》,「以才行名縉紳間」。初任堂邑縣尹,惠政在民,有口皆碑,去後十年,民眾猶為立碑頌德。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拜監察御史,因上《時政疏》,請求改革弊政而觸怒當權者,被貶為翰林待制,旋又被罷官。元仁宗即位,被召為右司都事,後歷任秘書少監、陝西行台治書侍御史、右司郎中、禮部侍郎等。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拜禮部尚書。元英宗即位之初,參議中書省事。

其後,張養浩棄官歸隱濟南城西北之雲莊,過了近八年的隱居生活,其間七次拒絕朝廷徵聘。而在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關中大旱,朝廷召其任陝西行台御史中丞前往賑災,他卻義無反顧,立即登車就道。到官四個月就因操勞過度而去世。朝廷贈授其為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濱國公,諡「文忠」。其詩文結集為《歸田類稿》,另有散曲集為《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

張養浩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散曲家和詩人。蘇天爵謂其為「一代偉人」,尹旻稱之為「齊魯一人,今古罕儷」。

下面是張養浩《游華不注》詩:

蒼煙萬頃插孤岑,未許華山冠古今。

翠刃刺雲天倚劍,白頭歸第日揮金。

攀援正欲窮危頂,歌舞休教阻壯心。

星月滿湖歸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陰。」

以赤子之情描摹故鄉山水,無論數量之多還是質量之高,張養浩都堪稱歷代濟南名士中的佼佼者。

周永年曾在重刊《歸田類稿》序中說:濟南山水,「自酈道元《水經注》外,房豹李杜蘇黃曾元諸公,僅見於詩篇。李文叔有《歷下水記》,其書已不存。」而張養浩歸臥雲莊多年,「於環城之溪光山色,刻畫清新,為諸家所未及。而各體之文,往往神施鬼設,自辟門庭」。這評價極為中肯剴切。

這首《游華不注》詩清麗雄放,氣盛詞達,能道人所欲言。

「蒼煙萬頃插孤岑,未許華山冠古今。」

這是與另一同名華山的對照,此華不注雖小,但其刺雲倚劍的氣勢卻實在不同凡響。

「星月滿湖歸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陰。」

結句則精妙地寫出了華不注作為湖中山、水中山的月夜之美詩意之美,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侯環

來源:風香歷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