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黛玉初進榮國府,襲人就知道是自己的「克星」來了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2T15:50:16+00:00

導語:很多紅迷們都以為襲人是隨著寶釵的蓄意接近討好,才慢慢淘汰黛玉、支持寶釵的。其實不然,自從黛玉剛進榮國府那會兒,襲人就已經預感到黛玉會是她的「克星」了。那麼,黛玉到底對襲人做了什麼事?以至於讓襲人耿耿於懷、敬而遠之?

導語:很多紅迷們都以為襲人是隨著寶釵的蓄意接近討好,才慢慢淘汰黛玉、支持寶釵的。其實不然,自從黛玉剛進榮國府那會兒,襲人就已經預感到黛玉會是她的「克星」了。

那麼,黛玉到底對襲人做了什麼事?以至於讓襲人耿耿於懷、敬而遠之?

1:襲人「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襲人屢屢背信棄義、首鼠兩端,堪稱「三姓家奴」。她的第一個主子是賈母,賈母每月給她開一兩銀子的工資,這在榮國府的奴才們當中,可算是最高薪了。賈母最初十分抬舉她、信任她。要不然,也不會把自己的侄孫女指派給她來服侍了。

然而,襲人卻是個表里不一、陽奉陰違的人,雖然表面上一心一意地服侍史湘雲,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另謀出路」。尤其是史湘雲的嫡母去世後,趁史湘雲回家服喪期間,襲人就開始暗地裡勾搭寶玉了。

待史湘雲再回到榮國府時,卻發現襲人已經去服侍寶玉了。史湘雲感到非常納罕:襲人怎麼突然「背棄她了?」又是幾時勾上寶玉的?史湘雲哪裡知道,襲人是覺得服侍她沒前途,還不如及早地改弦易轍、另尋明主。

襲人的這種小心機,作者在原文裡早就暗示過了,只是被大家忽略了而已,今天,我再次提示一下,希望大家可以細品一下原文中的「內涵」:

這襲人亦有些痴處:服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與了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個寶玉。只因寶玉性情乖僻,每每規諫,寶玉不聽,心中著實憂鬱。

以上這段話是原著原文,我沒有在這裡刪減或增添任何一個字,但是,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襲人明明服侍了三個主子,分別是賈母、史湘雲和賈寶玉。而作者卻偏偏只強調了兩位。「服侍賈母時,心裡眼裡只有一個賈母,服侍寶玉時,心裡眼裡只有一個寶玉。」卻唯獨沒提服侍史湘雲時,襲人是怎樣的一種心態。

這說明襲人還在服侍史湘雲時,就已經心猿意馬、伺機「叛逃」了。也可以說她在騎驢找馬、伺機而發。

換句話說,襲人是個非常現實的勢利眼,覺得史湘雲不是榮國府的「正經主子」,跟著她沒前途。所以,也沒必要全心全意跟隨她、服侍她。一旦抓住機會,她必然要跳上另一隻船、一隻她認為安全可靠、更具有投注價值的「船」

所以,趁著史湘雲的「太太去世,回家住了一陣子」,襲人就暗暗引誘上了寶玉,示意寶玉去向賈母把她討過去,以後她就可以長久地服侍寶玉了。

襲人這麼做,不僅辜負了賈母的信任,也辜負了史湘雲待她的一片真心。當時的賈母,並沒有看清襲人的真面目,還以為襲人只是個不愛說話的、「鋸了嘴的葫蘆」。不料,她這隻葫蘆里還真藏著一劑讓人預想不到的「藥」。

就這樣,襲人先背叛了賈母,後背叛了史湘雲,再後來連賈寶玉也背叛了。竟然背著寶玉去王夫人面前檢舉揭發他與黛玉的「私情」。雖然話說得很委婉,但那些話,王夫人一聽就明白她的「劍鋒所指」。

襲人先是賈母的奴才,後來成為寶玉的奴才,再後來又成為王夫人的心腹和走狗。這樣的品性,不是三姓家奴是什麼呢?

2:黛玉的高貴典雅,深深刺痛了襲人那顆世俗又自卑的心

有句話叫「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每個人都喜歡與自己性情相近的人,這也可以理解為磁場不同,氣場不一樣。襲人與寶釵是同一類人,圓滑世故、善於偽裝,而且深諳趨利避害之道。所以,她們之間三言兩語就可以一拍即合,「心有靈犀」。而對於黛玉,襲人卻感覺像隔著物種一般,相處起來非常吃力。

就像王夫人討厭聰明美麗有才華的女孩子,因為她本身不具備這些特質,所以羨慕嫉妒恨,本能地排斥這一類人。她與襲人一樣,喜歡那些藏愚守拙、看起來「粗粗笨笨」的女子。

她們的這種心態也不難理解,畢竟:「一個愚蠢的人,總希望找一個比他更愚蠢的人來崇拜他!」這樣才會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優越感。

那麼,襲人是從什麼時候發現——黛玉與她不是「同一類人」的呢?認真追溯起來,就要回到黛玉初進榮國府的那個夜晚了。我們先來回顧一段原文,看當時的襲人與黛玉、紫鵑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是晚,寶玉、李嬤嬤已睡了。她見裡面黛玉和鸚哥猶未安歇,她自卸了妝,悄悄進來,笑問:「姑娘怎麼還不安歇?」黛玉忙讓:「姊姊請坐。」襲人在床沿上坐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襲人「卸妝」之後過來找黛玉攀談,是一種示好與示弱的表現,對於女人來說,與對方素顏相對,就相當於是把最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對方了。卸妝就等於卸下了「防備與芥蒂」。就像一隻要取悅主人的小狗,主動把自己最薄弱的肚皮坦露給主人看,並任其撫摸。

由此可見,襲人的心思非常細密,她懂得用什麼方式與人相處會更容易取得對方的好感與信任。

黛玉禮貌地讓座,並口稱「姐姐」,禮貌中透著尊卑分明的疏離。紫鵑便趁勢解釋道:林姑娘正為寶二爺摔玉砸玉的事,內疚難過呢。

襲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將來只怕比這個更奇怪的笑話兒還有呢!若為他這種行止,你多心傷感,只怕你傷感不了你。快別多心!」黛玉道:「姐姐們說的,我記著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麼個來歷,上面還有字跡?」

襲人道:「連一家子也不知來歷,聽得說,落草時從他口裡掏出來的,上頭有現成的穿眼。等我拿來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罷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不遲。」大家又敘了一回,方才安歇。

黛玉此時的表現讓襲人錯愕不已,人人都知道寶玉那塊玉是個稀罕物,就連後來的北靜王都恨不得一睹為快。寶玉後來去襲人家吃年茶時,襲人更是捧在手裡當稀罕物一樣炫耀給她的表姐們看。說只要見了這個,天下就沒有值得大驚小怪的東西了。

唯獨黛玉,竟對那個東西「不屑一顧」,甚至還沒有「夜已深,還是睡覺」更重要。雖然說「明天再看也不遲」,但自這次之後,黛玉從來沒再提及過要去看那塊玉。這倒顯得襲人沒見過世面,為了一塊「黛玉看不上的東西」少見多怪似的。

更令襲人感到詫異的是:雖然黛玉對那塊玉的質地、品相不感興趣,卻開口就問那塊玉的「來歷」。換句話說,黛玉更關心那塊玉遭遇了什麼、經歷了什麼。有著一個怎樣的「靈魂」

黛玉這種反應與後來的薛寶釵截然相反,寶釵是直奔那塊玉去了。一旦抓住機會,就趕緊捧在手裡觀賞,恨不得立刻據為己有。說白了,寶釵有一顆世俗的心。而世俗的人是最容易被人抓住弱點投其所好的,也更容易被人征服和收買。

而襲人眼裡的林黛玉,卻是個讓人看不懂的女子,對世俗的東西一概不感興趣,金也罷,玉也罷,黛玉根本不放在眼裡。恰恰是黛玉的「無欲則剛」不卑不亢,才讓襲人無法靠近,無所適從。

既然「巴結」不成,襲人自然會惱羞成怒,敵對誹謗了。後來傳出黛玉眼高過頂,目無下塵,敏感多疑、愛使小性,不如寶姑娘好相處」之類的話,大概也是出自襲人的暗中宣揚泄憤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