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抗疫難度的抗疫措施合適嗎?
臨近2022年春節,有了2021年春節的經驗,從上到下對各地防疫措施中的層層加碼都非常提防,果然不出意外,各地不僅僅在火車汽車交通上嚴防疫情輸入,連私家車為主的高速公路也開始嚴密防範。超過48個小時的核酸檢測不讓下高速的新聞比比皆是,這讓春節探親的鄉親們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了「惡意返鄉,先隔離後拘留」的口號。即便只下了高速各地村莊路口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路障。可以說是全民防疫一點也不為過。在整個防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說是談疫變色。
在所有的人的心目當中,防疫如何過火都不為過,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那些違背基本邏輯的防疫措施平白增加的防疫難度的措施,應該說是那些愚蠢措施卻是越少越好。
比如說,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可以上高速47.5小時上高速,之後在高速上行駛了一個小時,48.5個小時的核酸檢測證明就失效了,竟然無法下高速了,這樣的防疫措施,除了愚蠢還能說什麼呢?畢竟私家車在高速上根本就沒有機會感染病毒。稍微有一點點邏輯的人都應該清楚。
對於這樣的現象,當地強制核酸檢測或者不讓下高速、原路返回的措施,除了給人民增加出行難度、發國難財、增加抗疫難度之外,還有什麼價值呢?
高風險區的人害怕低風險區的人傳播病毒
在整個的抗疫措施中,我們簡單復盤一下,我們會發現中高風險區的人最害怕的是低風險地區的人。我們的綠碼在中高風險區竟然沒有效。
中高風險區的人竟然害怕低風險去給他們帶來病毒。這種邏輯簡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雖然在整個抗議過程當中,中,高風險地區的人經歷了各種恐慌,但不應該失去理性。基本的判斷能力還是需要的,尤其是春節對來自低風險地區的人的抵制有什麼意義呢?
與其說是談疫變色,我們倒不妨說是談「異」變色。高風險區的人害怕來自於低風險區的人攜帶病毒,他們的邏輯並非是低風險地區的人帶不帶病毒,而是這些人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害怕的是不一樣的人,病毒病毒的似乎對不重要。
打疫苗的人害怕不打疫苗的人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打了疫苗的人,竟然害怕沒有打疫苗的人給他們傳染病毒。難道不應該是沒有打疫苗的人害怕感染病毒嗎?
打疫苗的人害怕不打疫苗的人,害怕的是並非病毒,只是和他們不一樣,所以他們害怕。
談「疫」色變還是談「異」色變?
我們都非常清楚,我們對未知是恐懼的,但我們不清楚的是,我們潛意識當中對「異己」也是恐懼的。
所以,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會對和自己不同階層、不同層次,不同觀點、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給予最大的惡意。但社會的發展需要人的多樣性,需要人從事不同的工種、從事不同的社會職業⋯⋯在這種多樣性的碰撞之下才會產生各種各樣智慧的火花,才會推動社會的發展,才會讓社會越來越穩定,人民越來越幸福⋯⋯一定程度上異己才能讓自己更加的聰慧,才能激發自己更多的靈感。對異己的恐懼和打壓,則是社會發展的絆腳石。所以理性告訴我們,我們不用談「疫」色變,更不要談「異」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