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牟」035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2T15:55:53+00:00

○《墳‧春末閑談》:「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了,但拉開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牟牟,◆牛鳴聲。○[清][青城子]《誌異續編‧某屠牛》:「忽林內有數牛,牟牟而來。」○[魯迅]《墳‧春末閑談》:「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了,但拉開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子牟,◆即[魏公子牟]。○[戰國]時人。因封於[中山],也叫[中山公子牟]。曾說:「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見《呂氏春秋‧審為》。後常用作心存朝廷或憂國的典實。○[唐][陳子昂]《群公集畢氏林亭》詩:「[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唐][李咸用]《遣興》詩:「[子牟]魂欲斷,何日是昇平。」○[唐][武元衡]《甫構西亭偶題》詩:「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

夷牟,◆相傳[黃帝]時始造箭者。○《世本‧作》:「[揮]作弓,[夷牟]作矢。」○[宋衷]註:「[揮]、[夷牟],[黃帝]臣。」○[張澍]補註:「矢,亦曰箭。」

懸牟(懸牟),◆《呂氏春秋‧審為》:「[中山][公子牟]謂[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高誘]註:「言身雖在江海之上,心存王室,故在天子門闕之下也。」本謂在野之臣眷戀朝廷,後反用其意,以「懸牟」謂朝廷關懷在外或在假之臣。○[明][王世貞]《為吳員外贈別》詩:「[漢]庭方念[賈],魏闕更懸[牟]。」

相牟,◆見「相侔」。

頭牟(頭牟),◆即頭盔。○《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文》:「其夜,[西楚霸王]四更已來,身穿金﹝鉀﹞,揭上(去)頭牟,返衙(牙)如坐。」○《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文》:「[霸王]親問,身穿金鉀,揭去頭牟,搭箭彎弓,臂上懸劍,驅逐[陵]母,直至帳前。」參見「頭盔」。

侵牟,◆亦作「侵侔」。亦作「侵蛑」。◆侵害掠奪。○《淮南子‧時則訓》:「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毋或侵牟。」○《崔釋‧漢東海廟碑》:「收責侵侔。」○《漢書‧景帝紀》:「漁奪百姓,侵牟萬民。」○[顏師古]注引[李奇]曰:「牟,食苗根蟲也。侵牟食民,比之蛑賊也。」○[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蛑。」○《明史‧嚴清傳》:「董作京師外城,修九陵,吏無所侵牟,工成加俸。」

牟子,◆即眸子。瞳人。牟,通「眸」。○《荀子‧非相》:「[堯][舜]參牟子。」○[楊倞]註:「牟與眸同。參眸子,謂有二瞳之相參也。」

牟追,◆古冠名。形如覆杯,前高廣,後卑銳。也寫作毋追。○《周禮‧天官‧追師》「追師掌王后之首服」[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追,冠名。○《士冠禮》記曰:『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牟追[夏后氏]之道也。』」參閱《通志‧器服一》「牟追冠」。

牟知,◆多智。知,通「智」。○《韓非子‧六反》:「語曲牟知,偽詐之民也。」○[王先慎]集解:「《淮南子‧時則訓》高註:『牟,多也。知,讀曰智。』」

牟賊(牟賊),◆即蟊賊,吃禾稼的害蟲。牟,通「蛑(蟊)」。語本《詩‧大雅‧大田》「及其蟊賊」[毛]傳:「食根曰蟊,食節曰賊。」後用以喻剽竊名譽,掠奪民財的壞人。○《新唐書‧元載傳》:「而諸子牟賊,聚斂無涯藝,輕浮者奔走。」

牟壽(牟壽),◆大壽,高壽。○《隸釋‧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天與厥福,永享牟壽。」

牟食,◆1.不勞而食,多吃多占。○《韓非子‧六反》:「遊居厚養,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2.指不勞而食的人。○[唐][陳子昂]《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下官斂手,牟食革心。」

牟盛,◆猶顯赫。○《隸續‧漢司隸校尉楊淮碑》:「兄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幸早隕。」按,兄弟,今本作「元弟」,據[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漢隸拾遺》改。

牟取,◆謀取。如:牟取暴利。

牟婆洛揭拉婆,◆亦作「牟呼婆羯洛婆」。◆梵語musaragalva的譯音。佛教徒所說的七寶之一。即車渠。○《翻譯名義集‧七寶》:「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洛婆,此雲青白色寶,今名車渠。○《尚書大傳》云:『大貝如車之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車渠》:「車渠,海中大貝也……梵書謂之牟婆洛揭拉婆。」參見「車渠」。

牟尼子,◆亦稱「牟尼珠」。◆即數珠。佛教徒念佛、持咒、誦經時用來計數的成串珠子。每串以二十七顆、一百零八顆為常見。○[清][夏頌來]《新樂府‧佛無靈》:「口念[阿彌陀],手數牟尼子。」○[清][沈日霖]《晉人麈‧異聞‧串月》:「其影自水接天,纍纍乎有數十百月,如百八牟尼珠狀。」

牟尼珠,◆見「牟尼子」。

牟尼教,◆即摩尼教。○[宋][陸游]《條對狀》:「惟是妖幻邪人,平時誑惑良民,結連素定,待時而發,則其為害,未易可測,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淮南]謂之二禬子,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

牟尼,◆1.梵語muni的音譯。意為寂靜。多指[釋迦牟尼]。○[南朝][梁簡文帝]《六根懺文》:「[牟尼][鷲嶽]之光,[彌勒][龍華]之始。」○[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五‧河套喇嘛》:「殿中供者,名[瓦窯聖],類[牟尼]。」○《西遊記》第十七回:「瓦鑠黃金焰,[牟尼]白晝光。」○[胡適]《吳敬梓年譜》引[清][吳敬梓]詩:「獨客臥禪關,昏燈對[牟尼]。」◆2.即牟尼子。○[清][昭槤]《嘯亭雜錄‧三姓門生》:「百八牟尼親手捧,採來猶帶乳花香。」參見「牟尼子」。3.[清]代朝服上的珠串。○[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今中書不兼館差者,無不掛珠矣……即數十金捐納之科中書,亦且一串牟尼項下垂矣。」

牟麥(牟麥),◆大麥,稞麥。牟,通「麰」。○《詩‧周頌‧臣工》「於皇來牟」[漢][鄭玄]箋:「於美乎赤烏,以牟麥俱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一‧大麥》﹝釋名﹞:「牟麥。麥之苗粒皆大於來,故得大名。牟亦大也。通作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一‧大麥》﹝集解﹞引[陶弘景]曰:「今稞麥一名牟麥,似穬麥,惟皮薄爾。」○[章炳麟]《中華民國解》:「﹝[西藏]﹞土地磽确,栽種獨宜青稞,上者止於牟麥,而粳稻不適於土宜。」

牟利,◆謀取利益。○[漢][桓寬]《鹽鐵論‧本議》:「萬物並收則物騰躍,騰躍則商賈牟利自市。」○[唐][權德輿]《進士策問》之三:「欲使操奇贏者無所牟利,務農桑者沛然自足。」○《明史‧劉大夏傳》:「勢家欲牟利無所得。」○[魯迅]《書信集‧致孫用》:「書坊專為牟利,是不好的,這能使[中國]沒有好書。」

牟甲,◆即盔甲。牟,通「鍪」。○《周書‧李弼傳》:「[太祖]以所乘騅馬及[竇泰]所著牟甲賜[弼]。」○《隋書‧劉昉傳》:「劫調布以為牟甲,募盜賊而為戰士。」

牟呼栗多,◆梵語muhūrta的譯音。記時單位名。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見《俱舍論》卷十二。○[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時極短者,謂剎那也。百二十剎那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

牟光,◆即[務光],古代隱士。牟,通「務」。○《荀子‧成相》「[天乙][湯],論舉當,身讓[卞隨]舉[牟光]。」○[楊倞]註:「[莊子]曰:『湯讓天下於[卞隨]、[務光],二人不受,皆投水死。』牟與務同也。」參見「務光」。

盧牟(盧牟),◆猶規模。○《淮南子‧要略》:「原道者,盧牟六合,混沌萬物。」○[高誘]註:「盧牟,猶規模也。」○[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此四力者,可以盧牟一世,亭毒群倫。教主之所以能立教門,政治家所以能立政黨,莫不賴是。」

來牟(來牟),◆亦作「來麰」。◆古時大小麥的統稱。○《詩‧周頌‧思文》:「貽我來牟,帝命率育。」○[朱熹]集傳:「來,小麥。牟,大麥也。」○[宋][蘇軾]《章錢二君見和復次韻答之》之一:「來麰有信迎三白,薝蔔無香散六花。」一本作「來牟」。

架牟,◆謂徵收,徵取。○[明][文徵明]《長洲縣重修儒學記》:「乃斥隙地,俾居民占業而稅其間,架牟其收入以給歲祀。」

根牟,◆1.[春秋]時國名。○《春秋‧宣公九年》:「秋,取[根牟]。」○[杜預]註:「[根牟],東夷國也。」◆2.複姓。○[戰國]時有[根牟子]。

頓牟(頓牟),◆即琥珀。一說指玳瑁。○[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

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牟,通「鍪」。帽銳上,故稱。○《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諸吏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宋][陸游]《溪上避暑》詩之一:「褫帶脫冠猶病暍,[正平]頗憶著岑牟。」○[清][鼓桂]《夜飲聽孫良侯撾鼓歌》:「主人縱有岑牟衣,不遇[禰生]未許借。」

曹牟,◆複姓。○《續通志‧氏族八》:「《先賢傳》有[兗州]刺史[曹牟君卿],[平昌]人。」

參牟子(參牟子),◆重瞳。○《荀子‧非相》:「[堯][舜]參牟子。」○[王先謙]集解:「『牟』與『眸』同。參牟子,謂有二瞳之相參也。○《史記》曰[舜]目重瞳。蓋[堯]亦然。」一說「參」

賓牟(賓牟),◆複姓。○[春秋]時有[賓牟賈]。見《禮記‧樂記》。

兜牟,◆見「兜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