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世界第一,卻敗走中國!被賈伯斯打敗的巨頭,為何淪落至此?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4T13:58:41+00:00

2010年,在美國舊金山,賈伯斯宣布iphone4問世。在百年誕辰之際,尼康接連閉廠,賣掉光刻機業務,斷臂求生。

文/ 金錯刀頻道

2010年,在美國舊金山,賈伯斯宣布iPhone4問世。

誰也沒想到,這一」黑天鵝」事件將攪動整個世界相機市場。

在百年誕辰之際,尼康接連閉廠,賣掉光刻機業務,斷臂求生。一時間,尼康「要完了」的聲音甚囂塵上。

幾天前,繼尼康之後,佳能關停了運行32年的珠海工廠,相機生產線基本退出中國大陸。

就在幾年前,中國區執行副總裁曾斬釘截鐵地說,佳能不會從中國撤出工廠。

而這,只是數位相機沒落的縮影。

佳能背靠中國市場,在可換鏡相機市場,連續18年市場份額世界第一。

然而,四年來,佳能影像業務的營業額下跌了300億。

一個稱霸相機界半個多世紀的王者,真的被手機打趴下了嗎?

打敗徠卡和施樂!

背靠中國的佳能,登頂世界第一

翻開佳能的成長史,不難發現,這是個從山寨小作坊,成長為世界巨頭的逆襲故事。

佳能誕生之際,徠卡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就連美國總統參會,記者想要進入會場唯一被准許攜帶的相機就是徠卡。

英國女王是「徠卡粉」

徠卡相機堅持手動對焦、質量上乘,難免曲高和寡,價格更是貴得驚人,高過黃金,被稱為「相機界的勞斯萊斯」。

即便如此,以徠卡為代表的德國相機依然壟斷了日本高端相機市場。

在這一時期,以御手洗毅為首的日本青年帶著推翻萊卡霸主地位的夢想,成立了精機光學的研究所。

研究所的生產工人多是鐘錶店等工匠出身,在硬體上,精機光學更像是一個小作坊。

《勝利之吻》是用徠卡相機拍攝的

二戰前後,日本的學習對象一直是歐美。站在徠卡的肩膀上,精機光學仿製出本土第一台35毫米小型照相機,命名為「觀音」。

但在西方人眼中,「Made in Japan」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甚至有經銷商建議御手洗毅,貼牌銷售。

那時候的日本相機,基本上是照著德國相機山寨。

山寨了德國徠卡相機的日本精機牌相機

技術改變了世界相機市場的格局。

當德國廠商繼續沿用旁軸相機的技術時,日本廠商拋棄了模仿德國的路子,轉而自研單眼相機,佳能更是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部電子相機。

與「高貴」的德國相機不同,日本廠商更重視「性價比」,在品質和價格之間尋找平衡。

在德國相機的「霸權」下,日本相機以「物美價廉」,硬生生撕開了大眾消費市場的口子,致使德國相機企業集體大潰敗。

佳能不僅推翻了徠卡的江湖地位,而且在技術變革的路上愈戰愈勇,構建起佳能的EOS王朝。

「左手照相機,右手辦公設備」,佳能在跨界的路上玩得飛起。

這一次,競爭對手是美國施樂。

別看現在的印表機很mini,在50年代,複印機是個龐然大物,還得配個專人。

美國施樂是複印機市場的霸主,年入10億美金。

財大氣粗的施樂更是搞起了技術防線。因為技術太好,還被賈伯斯挖走了15位工程師。

面對這樣的對手,佳能是怎麼做的呢?

兩招制勝,一是發明小型「傻瓜」複印機;二是搞聯盟。

施樂的技術防線不是萬能的。當時的複印機是「貴族產品」,沒個大幾百萬,企業連個複印機都用不起。

佳能避開了施樂,搞了個價格低且無需專人操作的小型複印機。然後,它聯合東芝、美能達在內的十餘家「兄弟企業」,並向他們提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合作方案:賣許可證,有錢一起賺。

在日本企業的「圍剿」之下,五年時間,施樂在複印機的市場份額腰斬,從85%大幅降至40%。

2008年,全球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保護,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到來。

佳能裹挾其中,原本上升的業績突然斷崖式下跌。2009年,佳能銷售額曾同比下降21.6%。

佳能社長御手洗富士夫把中國市場看做自己的「救命稻草」。

恰逢中國數位相機市場高速增長,佳能在中國先後建立了包括珠海在內的五家工廠。

後來,在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日企對華投資明顯下降之時,佳能依然堅定選擇了中國市場。

背靠中國市場,佳能在可換鏡頭數位相機方面,創下了連續 18 年市場份額世界第一的成績。

佳能靠入門級相機,完成了第三次逆襲。

當手機打敗相機,佳能鐵王座還穩嗎?

有人說,尼康的衰落,是iPhone的鍋。

iPhone的攝像頭,讓手機和相機開始了命運的交錯。

數位相機的銷量與十年前相比,跌落了超九成。與之相反的是,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則迅速突破十億台,是數位相機的100多倍。相機逐漸淪為了「無用品」。

在手機攝影突飛猛進的幾年間,佳能很「忙」,忙著製造低軌衛星,但被美國的火箭弄到半空爆炸了。

除此之外,佳能還忙著做什麼?

1、忙著「躺平」,遲到五年被超越

佳能曾是相機上技術革新的勇敢者,如今佳能在技術上鮮少有大突破。

2013年,索尼開創性地推出微單。一經推出,迅速搶占了佳能的單反市場。相比索尼,佳能落後了整整五年,直到2018年,才推出第一款產品。

更要命的是,手機攝影技術層出不窮,低端數位相機的成像品質全面落後於手機,其唯一的優勢在於長焦拍遠景。但一個功能又如何撐起一個產業?

與四年前相比,佳能影像業務的營業額下跌了300億。佳能發燒友怒其不爭,質問佳能:「你為什麼寧死不肯變革。」

事實上,珠海工廠的關閉是必然,疫情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有報導稱,佳能珠海曾試圖向日本總部申請開闢更有技術含量的微單及單反產線,但遭到拒絕。

佳能珠海最終只承接了少量微單相機鏡頭的業務,但難以扭轉局勢。

2、忙著「買買買」,豪擲370億玩跨界

從2013年至今,佳能開始玩「跨界」,多元化發展,在「買買買」的路上尋求新出路。

先是買下了荷蘭的奧西鈉公司,做商業印刷;後又買下了麥視通和安訊士,做安防監控,甚至買下了加拿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出手最壕的一次,是花了370億,拿下了東芝的醫療設備部門。這次創紀錄的天價收購,證明了佳能亟需擺脫對中國等海外市場的依賴。

來源:中國網

佳能進軍醫療產業,離不開創始人御手洗毅。這位曾經的婦科醫生,是最早推動佳能在醫療器械方面進行研究的人。

但是,在西門子、飛利浦、通用三足鼎立的高端醫療設備領域,佳能尚達不到第一梯隊,難以扛起營收大旗。

佳能的營收大頭在印刷業務上,但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在2021年第二、三季度,佳能印表機的出貨量市占率同比下滑。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佳能影像業務的「消」,卻無法靠其他業務的「長」來彌補。

勇敢者的進擊,

佳能們應該向索尼學什麼?

手機攝像頭打敗了數位相機,這背後有索尼的手筆。

除了iPhone4,蘋果幾乎所有機型的手機傳感器都由索尼提供。國產品牌「華米OV」的手機在銷售時,都將「索尼傳感器」作為一大賣點。

華為P40 pro 用的是索尼的傳感器和徠卡的鏡頭,向長焦這個「技術流」靠攏,有攝影師使用該手機,變焦100倍後,拍到了國際空間站的凌月現象。

有了攝影技術的加持,華為P40 pro賣爆了。報告顯示,2020年9月華為P40 Pro銷量全球第二,占市場份額4.5%。

索尼的圖像傳感器有多火?配給制,買都買不到,缺貨是常有的事情。毫不誇張的說,傳感器晶片左右了手機的格局。

索尼曾公開表示:當前手機攝像頭市場需求大過產能。甚至「凡爾賽」式公開道歉,「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所以,索尼在長崎又建了個工廠。

連造望遠鏡的哈蘇都和一加聯手,衝擊高端手機攝像領域,為何遲遲不見佳能等老牌相機製造手機攝像頭?

是技術不行?

要知道,佳能的第一台全畫幅數碼單反,代表了當時最高的傳感器水平。

根本原因是,沉浸在舒適區內。

佳能是最懂投入-產出比的。它的相機圖像傳感器都是自給自足。相較於手機,入門級相機的傳感技術要求沒那麼高。

當佳能「有恃無恐」地依賴入門相機時,又何必花大力氣去搞手機圖像傳感器呢?

智慧型手機,讓索尼多了一條賺錢的路子,也讓佳能陷入被動的局面。

索尼最低谷期,其業務全線崩壞,財政出現大危機,甚至賣了總部大樓。平井一夫開始收拾爛攤子,留下了CMOS光學傳感器的業務。

小小的手機攝像頭晶片扛起了復興索尼的重任 。

最難的時候,索尼瘋狂地刷技術,一出手就祭出大招,放出了背照式CMOS 傳感器和片上ADC兩個大殺器,使靈敏度有了質的飛躍。

當年,蘋果iPhone 4s能夠夜間拍攝,日間拍照效果更是直逼卡片機,正是得益於索尼的傳感器。其後,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對此趨之若鶩。

2021年上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圖像傳感器市場總收益為70億美元。其中,索尼以 42% 的收益份額占據了市場的首位,三星緊隨其後,份額為25%。

前有索尼、三星等巨頭,後有小米等手機品牌。回過神的佳能們想要殺入手機圖像傳感器分一杯羹,恐怕為時已晚。

結語:

柯達公司昔日的成功和崛起,源於掌握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攝像膠捲技術。

但是拒絕改變,讓製造了第一台數位相機的柯達,最終被它「殺」死。

同為膠片大佬,風暴來臨時,富士發動了一場自我革命,放棄膠片市場,轉戰與核心技術相適用的新興市場,用了七年時間,才活了過來。

佳能等巨頭們都曾是技術的顛覆者、新時代的開創者。但王位坐久了,難免懈怠。

不得不感概,在昔日巨頭們的興衰中,我們看到的是:

打敗自己的不是時代,而是你自己。

本篇作者 | 星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