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賽區「生命線」守護者:每天步行約十公里,守護冬奧管廊安全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4T14:37:19+00:00

兩年多的時間裡,技術人員以保障冬奧會為目標,每天都要穿越7.9公里的管廊開展運維,就像在「山肚兒」里爬山一樣。

這裡被稱為冬奧會延慶賽區的「生命線」,賽區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排放以及電力、電信、有線電視轉播等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全部穿過這條全長7.9公里的管廊。

冬奧管廊最高點海拔1050米,最低點海拔550米,落差高達500米。兩年多的時間裡,技術人員以保障冬奧會為目標,每天都要穿越7.9公里的管廊開展運維,就像在「山肚兒」里爬山一樣。

如今,北京冬奧會開賽在即,作為賽區「生命線」的守護者,運維人員已經做好充分準備。

1月14日,巡檢人員胡靖詩和王雲鵬從1號主入口進入管廊。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管廊直通冬奧賽區,「穿棉衣」抗凍

冬奧綜合管廊南起延慶區佛峪口水庫,北至延慶賽區核心區,這是國內首次在山嶺隧道中建設綜合管廊。管廊共有八個入口,從山腳蜿蜒而上,直抵延慶賽區。

京投管廊公司運維中心主任陳立功說,從長度上來看,管廊全長7.9公里,但還有很多「毛細血管」,裡面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設備,同樣需要工作人員每天巡檢。所以「主幹道」加上「毛細血管」,工作人員每天巡檢的路程長度大約為10公里,步數至少2萬步。

1號入口是整條管廊的主入口,這是一個碩大的半圓形空間,一條條圓滾滾、粗壯的管線從這裡向冬奧賽區延伸。陳立功說,管廊為上下層的四艙結構,設置兩個電力艙、一個電信艙和一個水艙。其中,水艙有造雪幹線、供水線、再生水幹線。記者採訪時所在的水艙區域是管廊最下面的一層,順著爬梯往上爬,還分布著電力艙和電信艙。

冬天的管廊入口風大且寒冷,因此輸水管線也必須抗凍。記者注意到,位於入口的管線比管廊里側的管線「胖」很多。原來,為了保證不會被凍裂,入口處的管線全部加裝保溫棉,並用鐵皮裹嚴,就好像給管道穿上「棉衣」。

巡檢人員在巡查水艙的造雪幹線。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管廊內攝像頭近300個,巡檢人員可一鍵呼救

管廊內沒有手機信號,如何保障巡檢人員和管線的安全?陳立功解釋:「在7.9公里的管廊內,布設有297個攝像頭,我們通過管廊外的監控平台,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把所有管線 『看』一遍。另外,穿戴式智能終端可以實現一鍵呼救。」

這種穿戴式智能終端從外觀上看如同一個安全帽,只不過在帽子的側面有5個特殊的按鍵,包括SOS、照明、對講、調度、拍錄。一旦發生危險,巡檢人員按下SOS按鍵,監控平台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巡檢人員所在的位置。

此外,管廊內每100米就有一個救援電話,巡檢人員也可以通過電話與監控中心取得聯繫。

巡檢人員展示穿戴式智能終端。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巡檢像一路爬樓梯,因體力消耗太大改變巡檢方式

冬奧管廊運維團隊分為監控組、巡視組和檢修組。巡檢由巡視組和檢修組各出一人完成,通過眼看、耳聽、手檢三步巡檢,發現緊急情況及時處理。水艙需每日巡檢一次,電力艙和電信艙一周巡檢一次。

記者從1號主入口進入,一路步行,感覺都在爬緩坡,走了一會兒腿便感覺有些酸。陳立功說,冬奧管廊最高點海拔1050米,最低點海拔550米,落差高達500米,「坡度非常大,就像爬樓梯一樣,而且還是一直爬7.9公里,非常耗費體力。」

陳立功說,以前,巡檢人員從1號入口進入,步行巡檢,一直檢查到8號入口。但由於坡度較大,巡檢人員的體力消耗太大。經過綜合考量和計算,目前巡檢人員改為乘小車從1號口進入,一直開車到8號口,下車後由8號口步行向1號口巡檢。「這個方向是下坡,可以節省人員體力,但是並不會影響巡檢效果。」

陳立功表示,從8號口巡檢至1號口,如果走得比較快,大約需要2小時20分鐘,走得較慢則需要3個小時,而如果按照以前的巡檢方式,則至少需要3.5個小時。

巡檢人員胡靖詩和王雲鵬組成了一個巡檢小隊,胡靖詩性格活躍、外向,王雲鵬則內斂一些,倆人搭班巡檢可謂動靜結合。「我們每天都看著這些管子,每天按照不同的檢查清單去檢查,說實話感覺挺寂寞的。要說做這工作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我覺得可能是要耐得住寂寞。」胡靖詩說。

冬奧管廊運維的工作很忙,胡靖詩說,他已經一年半沒有見女朋友了,把戀愛談成了異地戀、網戀,「我想著等冬奧會結束了,就跟女朋友求婚。」

王雲鵬也有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妻子和孩子了,「我這麼長時間不能回家,她一個人既帶孩子還要工作,很感謝妻子的理解。」

巡檢人員正在檢查管線。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對話

陳立功:保障冬奧管廊要有敬畏之心,最難的是堅持

新京報:在進入冬奧管廊保障之前,你還參與過哪些管廊保障項目?

陳立功:早些時候,我是建設地鐵的,最早是駕駛盾構機,8號線、10號線、7號線、16號線都有我的足跡。之後改做管廊運維,2019年10月世園會結束,當年12月底,我就轉戰冬奧管廊運維了。

從世園會到冬奧會,我感覺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我們通過保障世園會管廊積累了很多經驗,比如如何提高運維水平、如何更好地保障管線安全等,制度、設備、系統都有升級,並強化了人員培訓。

新京報:冬奧管廊運維有什麼特點?

陳立功:管廊巡檢比較枯燥、單一,而且有些問題需要我們去協調各個單位。比如水管是這家單位的,電力是那家單位的,每個單位的人員如何協調、如何應急,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新京報:從2019年年底到現在,你見證了冬奧管廊從無到有,也是冬奧會的「老人兒」了。你覺得兩年多以來最難的是什麼?

陳立功:我剛開始接手這項工作是在工程尚未結束、開始入管道的時候。對於管廊運維來說,問題暴露得越早越好,所以所有的驗收環節我們都要參與,把問題反饋給施工單位,將這些問題全部在建設階段解決。

最難的是堅持與堅守,需要樹立對這份工作的敬畏。對於冬奧管廊運維,我對它已經有感情了。我們很多運維人員從2019年年底開始這份工作,因為有疫情,更重要的是為了保障好管廊,大家都放棄了休假。

單位有一個健身房,疫情平緩的時候,小伙子們都會去健身,但是現在疫情反覆,健身房暫時關閉,這裡離市區又很遠,所以,我們的運維人員很不容易,真得需要耐得住寂寞。

新京報:家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

陳立功:我的父母、孩子都在大連,妻子在北京,也是干工程的。去年10月,我愛人太想孩子了,把孩子接過來幾天,之後就到現在都沒見上,春節肯定也是誰也見不上誰。等著冬奧會結束了,我們看工作情況,想回去看看父母和孩子。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影記者 李木易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