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學」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4T15:11:06+00:00

研學旅行是一種「以旅行為載體,在行走過程中學習知識、增加閱歷、鍛鍊能力」為目的的體驗活動,它的一個重要目的和效用就讓學生以體驗的方式來感受與學校、家庭完全不同的生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收穫更豐富的感悟。


研學旅行是一種「以旅行為載體,在行走過程中學習知識、增加閱歷、鍛鍊能力」為目的的體驗活動,它的一個重要目的和效用就讓學生以體驗的方式來感受與學校、家庭完全不同的生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收穫更豐富的感悟。溯源我國的研學旅行,可追及春秋戰國的「遊學」,孔子游列國的「文化苦旅」。最早出現「遊學」二字的《史記·春申君列傳》稱:「遊學博聞,蓋謂其因遊學所以能博聞也。」《北史·樊深傳》中也有「遊學於汾晉間,習天文及算曆之術」的記載。在我國歷史上,學習和遊歷始終相輔相成,遊學多指遠遊異地,從師學習,以所學遊說諸侯,求取官職。

孔子招徒講學,率弟子們周遊列國、傳道授業,從困頓碰壁中體悟人生,開闊眼界,了解民風政情。

及至戰國,諸侯並起,厚招遊學,廣納賢能;文士們通過遊學增進學識進而充當縱橫家遊說諸侯國,成就了一大批人才。

兩漢承繼戰國遊學之風,學子們為學經,遠行訪師問道,遊學豐富了學子、士人的知識與閱歷。

唐代興「壯遊」、旅行學習之風,眾多士子走出書齋,多作郊遊、遠行、交友、邊塞之旅。至宋代和明清,遊學、書院文化盛行,士人旅行制度化,社會逐步形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流意識。追溯歷史,酈道元、玄奘、李時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遊學的先行者,他們有明確的遊學路線和資源,也有清晰的目標,方法則有訪談,紀錄等。旅行的時間更長,距離更遠,可見,我國古人就有壯遊四方,探尋真知的覺悟。相較遊學,研學旅行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更加注重「學」,重視課程內容,更加強化其深刻的教育意義。更能體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未曾壯遊,怎知自由

壯遊:一種旅遊形式,英文為Grand Tour。"Grand Tour"是指自文藝復興時期以後,歐洲貴族子弟進行的一種歐洲傳統的旅行,後來也擴展到中歐、義大利、西班牙等國。300多年前,隨著三十年戰爭的結束,歐洲局勢逐漸趨於穩定,英國上層階級的一些年輕人從牛津、劍橋大學畢業後,開始踏上一場穿越法國和義大利的旅行,探尋藝術、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根源。這樣一場長達數月甚至數年、後來被稱為「壯遊」(The Grand Tour)的旅行逐漸成為了年輕人們儀式性的「成年禮」,同時也影響了歐洲歷史、藝術、文化的傳播、傳承與發展。300年裡,蒙田、拜倫、雪萊、歌德、王爾德、司湯達、尼采、托馬斯·曼等文化巨匠都曾走上這條旅行線路,在義大利尋找靈感和文化資源,他們一路留下了重要創作。《漢語詞典》《中華古典詩詞詞典》等工具書對壯遊的解釋是「懷抱壯志而遠遊」,點出了壯遊的兩個基本要素,即旅遊者必須「抱有壯志」並且進行「遠遊」。

「壯遊」一詞被廣泛認為出自唐代杜甫的自傳式詩歌《壯遊》,主要講的是:「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東下姑蘇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在壯遊活動情況上,雖以唐代為盛,玄奘西行歷時十七年,於貞觀元年(627)出發西行,貞觀十七年,師正式辭王東歸。王陽明與徐霞客遊歷天下的事跡,就是對壯遊的最好闡述。但其出現時間卻遠遠早於唐,目前能被學者廣泛認可的壯遊活動可以追溯到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曾在其父司馬談的指導和影響下進行尋訪收集史料、古人遺蹟、矯正史書的學術旅行。《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為:「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

學術界將司馬遷這次遊歷命名為「二十壯遊」。南朝陳叔齊在《籟紀·人籟》中就有「摧壯遊之行色兮,怯關河之舊衣。

玄奘法師自出家以後,在各地參訪學習佛教大小乘教典。由於當時傳入中國的經典有限,很不完備,眾師解說不同,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於是為了「一睹明法了義真文」,以求得佛教真理,決心西行求法,雖未得唐太宗批准,仍偷渡出境,冒險尋求真理。在西行路上,備經艱難險阻,但法師志向堅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玄奘西至西域然後再向南,途徑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還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最後到達印度。回國以後,撰成《大唐西域記》12卷,備載唐代西北邊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產、風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跡,成為後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民族關係等問題的珍貴文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不壯遊,人生何以遼闊

用腳去丈量世界,用心去遇見美好。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有兩次出發:一次是離家遇見世界,一次是通過壯遊遇見自己。英國《國家地理》雜誌年度冒險家阿拉斯泰爾·漢弗萊斯,一直暢享在「壯遊」的路上。「壯大的心智,壯美的旅程,壯闊的對話」是對壯遊最好的概括。阿拉斯泰爾·漢弗萊斯就像一個平易近人的朋友,在對自己的旅程娓娓道來的同時,分析了人們覺得出行難以實施的時間、金錢、工作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原因,並為跨越這些障礙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同時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告訴讀者如何選擇適合的出行方式,如騎行、徒步、走水路或是乘坐機動車等,摘錄了其他探險者的智慧箴言,鼓勵人們走出家門,實現壯遊夢想。

當我們打開這本書的時候,阿拉斯泰爾·漢弗萊斯或許又啟程在新的壯遊路上了。他真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主動人生踐行者。在他眼裡,「一里長的門階」區別出每個人的不同,也是每個人挑戰自我的開場。萬想不如一動,偉大的旅程都源自「一里長」的行動。對於很多人來說,我們傾盡一生的時間,都在重複別人的故事。而作者卻在用與眾不同的壯遊人生定義著幸福、成功和快樂。

有些事,你現在不做,就永遠也不會去做了。

獲取更多研學基地和研學課程資料請關注公眾號"一塊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