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史五卷一部17:蘇德戰場轉折時的蘇聯海空軍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7T04:26:51+00:00

第十七章 戰爭轉折中的海空軍。這一時期濱海方向的一切陸上作戰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海軍將士英勇作戰的身影,其各兵種積極參與這些作戰,為之做出了重要貢獻和犧牲。

第十七章 戰爭轉折中的海空軍

說了蘇德陸戰場的主要戰爭,照例我們要展示一下它的海空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情況,看看戰爭轉折時期這些戰場又將展開怎樣激烈的戰爭。本章介紹海空戰場的情況,下一章介紹敵後戰場的情況。

第一節 海上戰場

這一時期蘇聯海軍繼續執行兩大任務。一是直接支援陸上作戰:掩護陸軍瀕海翼側;以艦炮和航空兵支援陸上作戰;承擔海上撤退、登陸、後方運輸等各項任務等等。這一時期濱海方向的一切陸上作戰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海軍將士英勇作戰的身影,其各兵種(水面、水下、空中、陸戰等)積極參與這些作戰,為之做出了重要貢獻和犧牲。

二是繼續展開海上交通線鬥爭。這一時期海上交通線鬥爭相較上一時期進一步激烈,還是那句話,戰爭相持日久,敵對雙方對海上交通線的依賴就會不斷上升。海上交通線的鬥爭依舊在北方海域、波羅的海、黑海三大方向展開:北方海域作為蘇聯獲取英美租借物資的重要通道,依舊是海上交通線鬥爭最激烈的地方,敵人聚集起更強大力量打擊蘇聯航運,而蘇軍和盟國也投入更大的力量抵禦這種打擊;在波羅的海,波羅的海艦隊雖然已被封鎖在了列寧格勒和喀琅施塔得軍港,但依然不時派出潛艇突破封鎖,打擊關係敵命脈的波羅的海航運,而敵人進一步加大封鎖力度,極力阻止蘇軍潛艇出航;黑海是西南方向作戰的瀕海翼側,在這場陸上作戰的主戰場上,它自然也就成為海上交通的繁忙之地,交通線鬥爭自然也要跟著激烈起來。不過,總的來說,伴隨陸戰場發生轉折,海戰場的形勢相應地出現了有利於反法西斯一方的改善。

一、北方航線

這一時期,極北地區的陸上戰線繼續保持穩定,敵人攻不動,蘇軍也無力反擊,於是海上交通線依舊是敵對雙方鬥爭的重點。這一時期,盟國租借物資源源而來,運輸船隊早已按護航編隊模式運轉起來了。運輸船隊的規模不斷擴大,1942年4月一支船隊平均有20艘船,5月則增至30艘,9月則高達40艘。而為了進一步保障安全,護航編隊開始編入戰列艦、航母等更強大兵力,而進入東經二十度以東後,蘇軍北方艦隊也全力以赴護衛編隊的安全。北方航線是蘇聯與英美合作的一個紐帶,盟國海軍和蘇聯海軍在這條航線上密切協同,挫敗敵軍一次又一次的破壞,當然這一航線既見證了雙方合作的不斷提升,也見證了合作中的磕磕絆絆。

法西斯為打擊蘇聯北方航運聚集起大批兵力:20艘潛艇、500架飛機和以「提爾比茲」號為首的水面艦艇,敵人的打擊力量主要是前兩者,後者基本是擺設。1942年春,蘇聯北方艦隊編成內有7艘驅逐艦、21艘潛艇、27艘護衛艦以及大批魚雷艇、布雷艦、掃雷艦等,另有近150架飛機。夏天的時候蘇軍又給北方艦隊增加了一些潛艇、護衛艇、掃雷艦等,飛機數量則增加一倍。另外,卡累利阿方面軍、阿爾漢格爾斯克軍區以及摩爾曼斯克防空區的航空兵也可以用來加強北方艦隊的護航行動,最高統帥部從自己的預備隊也抽調一些飛機加強北方艦隊。英國海軍是護航行動的主力軍,它的大本營斯卡帕灣離北方航線也不遠,在護航編隊的起點冰島它也駐守著大批艦艇,當然這些兵力的主要任務不是護航北方航線,而是防止以「提爾比茲」號為首的大艦巨炮沖入大西洋。另外,為了支持(也是為了督促)英國的護航行動,美國也派了一些軍艦(1艘戰列艦、1艘航母、數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加強北方航線的兵力。

從1942年3月,北方戰線的護航行動就以護航戰役的形式展開,所謂護航戰役,我們在上一卷已提到,它產生的實質是北方航線海域狹窄,敵對雙方都可以集中兵力打擊或保護航運。護航運輸隊一到,敵人潛艇和飛機就輪番攻擊,糾纏不休,蘇軍北方艦隊也全員出動,協同英美護航艦艇,奮力抵抗敵之進攻。3月1日從冰島出動的PQ-12護航運輸隊是第一支受護航戰役形式保護的運輸隊,護航運輸隊一進入蘇軍防區(東經20度以東),北方艦隊即展開警戒護衛,並用潛艇截擊水面艦艇,盡最大努力創造安全環境。但航行依舊艱險異常,敵之龐大兵力近在眼前,各種攻擊持續不斷。大英帝國是最怕冒險的,一聽說如此艱險,那是一萬個不願意搞這樣的護航行動,不過前有蘇聯堅決呼請,後有美國不斷督促外加部分支援,它還是派出了接下來幾支護航運輸隊。

5月21日冰島開出的PQ-16護航運輸隊(35艘運輸船)遭到一次重大打擊。首先,護航運輸隊一開出,北方艦隊即主動出擊,23-29日出動兩千架次飛機空襲敵機場。不過從25日起,敵人還是對護航隊展開了持續不斷的攻擊,最終擊沉7艘並擊傷3艘運輸船。在戰役過程中,北方艦隊水下、水面和空中力量全面出動,協同盟國護航艦艇,奮勇抵抗敵人進攻,終於保住了大部分運輸船。

6月27日冰島開出的PQ-17護航運輸隊(35艘運輸船和2艘油船,載有大批武器裝備)是一支遭遇前所未有重大損失的運輸隊。它本來是有極強的護航兵力:2艘戰列艦、1艘航母、6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有14艘潛艇守候在敵人的家門口,在科拉半島蘇軍集中了287架飛機為其護航。但英國海軍想用這支運輸隊把「提爾比茲」號誘騙出來,目的的不純決定了這支運輸隊的命運。前幾天敵人持續不斷的攻擊並未給這支運輸隊帶來太大損失,不過英軍指揮部突然決定解散護航運輸隊,讓運輸船分散到達目的地。失去保護的運輸船隻迅速成了敵潛艇和航空兵的宰割對象,最終只有11艘運輸船到達目的地,其餘帶著十多萬噸物資和大批武器裝備葬身魚腹。而敵「提爾比茲」號出動了一下,遭到英蘇潛艇攻擊後,即行縮回。

重大的損失成了英軍拒絕再派出護航運輸隊的最好理由,儘管損失是主要由自己造成的。除了9月份出動的PQ-18(40艘船,損失13艘)外,7-11月英軍再未向北方航線派出護航運輸隊,這段時間正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殺得難解難分之時,而英軍在全力以赴準備北非戰場的戰爭轉折,因此拒絕騰出運輸力量於北方航線。總體來說,1942年,通過北方航線輸入的物資占40%,通過遠東和波斯灣航線輸入的物資占60%;而1943年前九個月,北方航線的輸入量已經跌至12%,另外兩個航線的輸入量則上升至88%,儘管租借物資更多地通過更安全途徑輸入,但輸入所需的時間更漫長了。

隨著戰爭轉折的到來,北方海域的形勢也在改善,1942年11月月中,法西斯德軍駐守在這裡的潛艇降到了16艘,而從作戰飛機中抽調150架魚雷機和轟炸機支援地中海戰場。而蘇軍的實力在上升:到1942年11月月中,北方艦隊擁有9艘驅逐艦、22艘潛艇以及大批的護衛艦、掃雷艦等,飛機數量則上升到310架,1943年上半年,大本營又為北方艦隊配置了11艘潛艇以及大批掃雷艦、獵潛艦、魚雷艇等,北方航線上蘇軍優勢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如果加上盟國實力,那就更是如此了。

在這樣的實力對比和護航經驗日益豐富的情況下,加之極夜到來,1942年11月17日,護航運輸隊在北方航線開航,QP-15船隊從蘇聯北方港口返回冰島,在強有力保護下,2艘運輸船被擊沉。12月15日,JW-51A護航運輸隊從蘇格蘭出發,這是開航後駛往蘇聯的第一支運輸隊。從11月到次年3月,共有8支護航運輸隊通過北方航線,駛往蘇聯的4支運輸隊(65艘船)全部安全抵達,無一損失,從蘇聯返航的4支運輸隊(83艘船)只損失了7艘船。

法西斯德軍發現護航編隊開航後,迅速做出反應,又是水面、水下、空中齊出動,又是希特勒暴跳如雷【注1】,又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勝利」,但終究看不見噸位屠殺的「斐然」戰果。法西斯海空軍打擊北方航運輝煌了一陣,很快就隨風而逝了。到1943年春,北方航線已經更加安全,損失甚微,不過英國方面依舊決定,在新的極夜期(1943年11月)到來前,拒絕派出新的護航編隊,一些護航兵力也被調往其他戰場。【注1:護航編隊開航後,敵水面艦艇首先出戰(「提爾比茲」號沒有出航),不過被蘇聯和盟國海軍殺得大敗而歸,希特勒暴跳如雷,宣稱要拆除這些大而無用的水面艦艇。】

說了守衛北方航線的首要任務,再看看北方艦隊的其它行動:一是守衛前線城市和護航編隊終點站摩爾曼斯克。敵人雖然陸上無力攻破這座城市,但不斷空襲之,為此大本營不斷加強摩爾曼斯克師級防空區和北方艦隊防空部隊,並決定空7集團軍(屬卡累利阿方面軍)與北方艦隊防空部隊合併,以徹底阻止敵人空襲行動,確保城市和港口的正常運轉,另外守衛好雷巴奇半島和斯列德尼半島【注1】對守衛好摩爾曼斯克也有重要價值,為此蘇軍也加強了這兩個半島的防禦力量,進一步加強對摩爾曼斯克港口的掩護。【注1:這兩個半島地處敵占城市佩特薩摩和摩爾曼斯克之間,其陸上通道已被敵人攻占,敵人如果奪取這兩個半島,既可掩護好自己的港口佩特薩摩,也可以打擊蘇軍港口摩爾曼斯克,而蘇軍守衛好這兩個半島,作用正好相反。】

二是北方艦隊繼續出擊敵交通線:1、依託雷巴奇半島和斯列德尼半島炮轟敵佩特薩摩港口,使敵人不能有效利用該港口;2、派出潛艇積極活動於挪威沿海交通線,1942年5-11月擊沉敵船40艘(8萬噸以上),1942年11月下半月到1943年3月底,出動三十次,擊沉擊傷敵船三十餘艘,迫使敵人進一步加強交通線的守衛(加強護航、在交通線周圍布雷等);3、戰爭轉折到來後,進一步加強打擊力度,除了炮擊和潛艇外,還出動飛機、水面艦艇、小型艦艇、敷設水雷等打擊敵航運。特別航空兵這一時期打擊敵航運甚為活躍,它們轟炸敵港口,襲擊敵護航運輸隊,1943年一季度共出動六百餘架次,有力地打擊了敵航運。

三是北方艦隊繼續在內海交通線上與敵人戰鬥。法西斯德軍繼續不時深入喀拉海、新地島等地,以敷設水雷、派出水面艦艇和潛艇等形式破壞蘇聯沿海航運,北方艦隊則繼續採取各種措施保障內海交通線的安全。

二、黑海和波羅的海

這一時期,黑海艦隊繼續是海上力量超過敵人,空中力量弱於敵人,其編成內有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41艘潛艇以及大批其他艦艇,另有飛機232架;而法西斯德軍在黑海上有4艘驅逐艦、7艘潛艇、3艘雷擊艦以及其他艦艇,敵在克里木半島駐守著600架飛機。

在1942-1943年南翼激烈的戰鬥中,黑海艦隊完成了支援陸上作戰、保衛己方交通線、打擊敵方交通線等各項任務。1942年春,黑海艦隊的主要任務是為刻赤半島的克里木方面軍和塞瓦斯托波爾輸送兵力兵器,而隨著克里木方面軍戰敗和塞瓦斯托波爾失守,它又承擔起保障撤退的任務。克里木半島的完全失陷改變了形勢,黑海艦隊失去了有利的駐紮地域,出現了敵人在塔曼半島和高加索海岸一帶登陸的危險。敵人對高加索港口進行了攻擊以鞏固其對克里木半島的占領,黑海艦隊損失了一些艦艇和運輸船隻。同時黑海艦隊也主動出擊,打擊敵人登陸企圖,飛機、水面艦艇、潛艇全面出擊,攻擊克里木各港口,在通往這些港口的航道上布設水雷,這有力地破壞了敵人的登陸企圖。

1942年下半年,隨著戰火蔓延到高加索,黑海艦隊的主要任務是為新羅西斯克和圖阿謝普方向戰鬥的陸軍提供後勤支援。1942年下半年,艦隊向高加索沿岸戰鬥的陸軍共輸送了15.6萬人、近1萬匹馬、500多門炮、7.7萬多噸糧食、近2萬噸彈藥、8.7萬噸成品油以及其他大批武器和物資。同時,潛艇部隊積極戰鬥於克里木以西和以南的黑海西部海域,這裡出現敵人運輸繁忙的景象: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克里木西岸和敖德薩間。潛艇部隊一次次出擊,擊沉敵人一艘又一艘運輸船,特別是油船,這影響到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影響到地中海部隊的燃料供應。法西斯德軍不得不採取老辦法,用小型船隻沿海岸航行,並動用大量海上和空中力量保衛之。

戰爭轉折到來後,高加索敵軍一路後退到塔曼半島,這裡的敵人主要使用小噸位船隻輸送於刻赤海峽的交通線上,黑海艦隊動用了航空兵、潛艇和魚雷艇對付之,雖然擊沉了敵人不少船隻,但總體效果不佳,未能切斷敵刻赤海峽交通,將敵人困頓於塔曼半島。在黑海西部海域,黑海艦隊繼續出擊敵交通線,不光潛艇,水面艦艇也展開行動,襲擊敵船,轟擊敵港口,不過總體來說,由於蘇軍集中力量於刻赤海峽,這段時間西部海域的戰果趕不上前一時期。

最後說一下波羅的海艦隊的戰情況。這一時期,波羅的海艦隊一方面繼續支援陸上戰鬥,參加城市保衛戰,一方面盡最大努力突破敵封鎖,進入波羅的海,打擊敵航運。敵人越來越沒有可能攻破列寧格勒,更不可能消滅波羅的海艦隊。於是,從1942年5月開始進一步加大力度於對芬蘭灣的封鎖,極力阻止波羅的海艦隊出航,保障其波羅的海航運安全——瑞典鐵礦石等重要物資都是通過這裡運回本土的。在芬蘭灣,敵人主要布設了兩道防潛陣地,即戈格蘭島-納瓦爾灣陣地和塔林-波卡拉陣地,在這兩個海上陣地上,敵人密布水雷(共布設了兩萬多枚水雷),飛機不斷巡邏,一百多艘中小艦艇游弋其間,在岸上和島嶼上遍設炮台,整個防潛陣地縱深達150多海里,可謂固若金湯,異常森嚴。但遵照大本營指示,波羅的海艦隊依然決定突破敵封鎖,出擊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艦隊的出擊行動主要由潛艇部隊(51艘潛艇)承擔,潛艇部隊分三個梯隊出擊。夏季到來,芬蘭灣冰消雪化,6月3日,第一梯隊11艘潛艇出擊。突破敵人封鎖是一個複雜艱險的過程,既要靠自身的隱蔽性和巧妙機動,還要靠其他兵種(水面艦艇、航空兵和岸上炮台)的全力配合。而突破封鎖後就是一片海闊天空,兩個月時間,第一梯隊共擊沉擊傷敵船20艘,雖然不可能切斷敵航運,但極大地擾亂了敵正常航運秩序:敵人不等不採取護航制度,不得不沿瑞典沿海的淺水區航行,並不得不縮短白天航行時間,敵航運效率不得不大大下降了。隨後第二(10艘)、第三梯隊(15艘)先後出擊(接替前一梯隊),不過越來越難通過敵封鎖。面對波羅的海航運受到威脅,敵人自是進一步加大封鎖力度,水雷布設得越來越密,飛機艦艇越來越多。三次出擊(6-11月)蘇軍共擊沉敵船近60艘(15萬噸),付出了11艘潛艇的代價,特別第三梯隊損失了8艘潛艇,超過出擊數量的一半,由此可見通過敵封鎖越來越難。鑑於突破封鎖越來越難,1942年底到1943年上半年,波羅的海艦隊再未採取打擊敵航運的行動。

海戰場除了三大艦隊的行動外,還有諸江河湖海區艦隊的行動:拉加多湖區艦隊為保衛水上「生命之路」而戰鬥,裏海區艦隊為高加索戰線的物資轉運而戰鬥,亞速海區艦隊積極參與南翼作戰等等,它們同樣為這場戰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第二節 空中戰場

這一時期在陸上戰場被稱為爭奪戰略主動權時期,在空中戰場則被稱為是爭奪戰略制空權時期,而陸上戰場發生轉折的同時空中戰場也在發生轉折,蘇聯空軍不但能夠奪取局部戰場的戰役制空權,而且開始向掌握整個戰場的戰略制空權邁進。這一時期,蘇聯空軍照例有兩大任務:一是全力以赴支援地面作戰,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掩護和空中打擊,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中特別反攻階段,空軍的空地協同能力正在不斷提升,能夠更有效地支援地面作戰;二是和海軍一樣,空軍也要完成自己的獨立任務,那就是為奪取戰略制空權而鬥爭,並盡己所能對敵深遠後方展開戰略轟炸。

爭奪戰略制空權的體制基礎是空軍可以大規模集中使用,空軍集團軍的出現首先在方面軍層面實現了這一點,與此同時,最高統帥部(通過空軍司令部)必要時也可以把幾個方面軍的空軍集團軍集中起來,展開更大規模的空中戰役。還在陸上新的大戰到來前,蘇軍就開始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空中戰役。1942年5月底,大本營決定以十一個晝夜(5月30日-6月9日)從普斯科夫到克里木遼闊戰線上對敵機場展開一次突擊,不過這項行動最後未能全面成行,只在西南方向展開了一些突擊,出動550架次,對敵多個機場進行了轟炸。

1942年夏,敵第二次戰略進攻開始,敵在地面猛烈衝殺的同時,在空中同樣如此。敵空軍有二至三倍的優勢,大力支持其地面行動,對蘇軍部隊及其後方目標展開密集突擊,對史達林格勒等後方城市展開野蠻轟炸。蘇聯空軍以劣勢之軀全力抗擊敵之空中進攻,以一場又一場的激烈空戰,不斷重創敵軍,改變著敵我實力對比,改變著蘇德戰場的空中局面。在史達林格勒防禦戰的接近尾聲之時,空8集團軍和遠程航空兵的部分兵力實施了一場空中戰役,10月27-29日的三天時間裡,它們出動502架次,轟炸了敵人在史達林格勒西部的13個機場。戰役取得了良好戰果,大大壓制了敵空軍的活動能力:根據相關記錄,戰役前敵軍在史達林格勒上空的每天飛越數是1400架次,而戰役後只有200架次。而在整個史達林格勒防禦戰中,敵空軍的活動積極性直線下降:9月份敵機飛越7.7萬架次,而10月和11月分別降到了5.9萬架次和3.1萬架次。敵地面戰鬥遭遇慘敗的同時,空中戰鬥同樣遭遇慘敗,經此一役,蘇德戰場不但陸上形勢,空中形勢也要發生轉折了。

戰爭轉折到來後,蘇聯空軍作戰條件進一步改善,實力已經超過敵人,質量也大為改善,新型殲擊機、強擊機和轟炸機進一步大規模裝備部隊。當然敵人的飛機性能也在不斷改善,敵人的意圖是保住它的戰略制空權,蘇軍的任務是繼續展開戰略制空權的爭奪,挫敗敵人企圖。

史達林格勒反攻戰中的空戰是爭奪戰略制空權的一個重要階段,雙方動用了2500餘架飛機展開了激烈鬥爭。進攻頭四、五天,受天氣影響,雙方空軍未積極活動,但從11月24日起,天氣一好轉,激烈的空戰在史達林格勒地域的上空展開了。到月底,蘇軍飛行員已經出動了六千架次,擊落敵機二百餘架,牢牢掌握了主動權。12月一個月內,蘇軍航空兵出動飛機約1.9萬架次,超過敵人一倍,進行了八百次空戰,擊落敵機數百架。

空中激戰的同時,蘇軍消滅敵機場上飛機的作戰行動也在不斷擴大。反攻過程中為襲擊敵機場出動架次超過防禦時期的一倍多,約占直接為爭奪制空權出動架次的三分之一,被擊毀於機場的敵機數量達到其總損失的55.5%,而防禦戰時期這一占比是23.8%。因此,襲擊敵機場依舊是奪取制空權最高效的行動。不過這一時期,由於轟炸航空兵數量不足,加之空軍支援地面行動任務繁重,未能實施大規模集中轟炸敵機場的空中戰役。

在史達林格勒反攻戰的最後階段,蘇軍航空兵還首次實施了空中封鎖敵被圍集團的特殊任務。空8、16、17集團軍,遠程轟炸航空兵與防空部隊密切配合,多次粉碎敵空運給養的行動。在11月23日至2月2日封鎖被圍集團期間,蘇軍航空兵和高射炮兵部隊擊落敵殲擊機120架、轟炸機和運輸機685架,基本切斷敵空中通道,敵空軍基本失去了還手之力,蘇軍完全掌握了空中主動權,這是對最終奪取戰略制空權的又一重大貢獻。自不待言,在接下來的南翼進攻中,和地面作戰一樣,蘇聯空軍也乘勝而戰,繼續不斷重創敵空軍,進一步向掌握戰略制空權靠攏,而奪取這一制空權的任務最終完成於庫爾斯克會戰。

再說說空軍的另一項獨立任務:對敵深遠後方的戰略轟炸。儘管戰略轟炸始終是蘇聯空軍的「副業」,但這段時間它更頻繁地展開這一轟炸:敵第二次戰略進攻前夕,6月19日-26日,遠程航空兵轟炸了東普魯士中心城市哥尼斯堡,敵軍事工廠、中心車站和其他目標遭到破壞;7月,遠程航空兵對利巴雅、美麥爾、蒂爾西特的軍事工業目標進行了多次轟炸;8月19日-9月14日,對敵本土和歐洲占領區多座城市(柏林、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華沙、普洛耶什蒂等)的軍事工業目標進行了轟炸。

戰爭轉折到來後,蘇軍遠程航空兵繼續執行戰略或遠程轟炸任務,除了對敵區城市的軍事工業目標進行轟炸外,著重轟炸了敵後交通線。遵照最高統帥部指示。從1943年3月開始,蘇軍遠程航空兵展開了一場為期三個月的空中戰役,對敵占區重要鐵路樞紐、火車站和運行中的列車展開了猛烈頻繁的轟炸,出動飛機一萬餘架次,活動縱深450-600公里,空襲寬度350-400公里。這一行動(外加游擊隊的破壞)有力地重創了敵後方交通,由此敵後方交通時斷時續,運行效率不斷下降,變更兵力部署和向前調運預備隊更加困難。這場突擊敵後方交通的空中戰役有力地支援了地面作戰。

應該說,戰爭轉折的到來是蘇聯陸海空三軍共同努力的結果,陸軍充當主力軍,承擔主要任務,但須臾離不開海空軍的支援。空中沒有強大的空軍支援,海上沒有海軍的有力配合,陸軍是不可能完成戰爭轉折重任的。海空戰場戰鬥同樣激烈異常——蘇德戰場戰鬥無處不激烈,海空軍同樣付出巨大犧牲才贏得這一系列戰果。在激烈的戰鬥中,海空軍也豐富著自己的戰爭經驗,完善著自己的戰略戰術,提升著自己的作戰能力。

第三節 國土防空行動

最後簡要說一下另一個特殊戰場——國土防空戰場的情況。在新的戰爭時期里,蘇聯國土防空軍繼續堅守著這個戰場,抵抗著敵人頻繁不斷的空中轟炸行動。這一時期,蘇聯國土防空軍在國土的歐洲部分編有3個戰役軍團(莫斯科防空方面軍、列寧格勒防空集團軍和巴庫防空集團軍)、16個軍師級防空區,它在各條戰線部署著1168架殲擊機、4576門高射炮、2068挺高射機槍和2267座對空探照燈。其具體任務是空中掩護國家大後方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方面軍後方目標、後方交通線和戰略預備隊在後方的集中地域。在諸任務中,首要的是要保護好大後方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莫斯科、列寧格勒、巴庫、史達林格勒等),為此四分之三的兵力用於這方面,其次就是要掩護好後方交通線,最後就是其他方面的任務。

法西斯德軍不具備戰略轟炸能力,這一點我們多次指出,但是不管在前一個戰爭時期還是當前戰爭時期,法西斯德軍對蘇軍幾百公里內的淺近戰略後方展開了極其猛烈而野蠻的轟炸,以支持其地面作戰。在這一時期里,其44.5萬架次的總出動量中有16.7萬架次出現在國土防空軍作戰區域內,其出動之頻繁、轟炸之猛烈無需多言。而這轟炸的主要部分自然是壓在了南翼這個主攻方向上:史達林格勒防空區6.6萬架次、南高加索防空區1.6多架次、沃羅涅什-鮑里索格列布斯克防空區8千多架次。

敵第二次戰略進攻開始後,激烈防空作戰首先出現在沃羅涅什-鮑里索格列布斯克防空區,這一地區防空部隊以劣勢應對敵人的數百家架飛機持續不斷的猛烈轟炸,整個防空戰鬥持續到7月下半月,伴隨著地面戰線的穩定,這裡的防空形勢也趨於穩定。沃羅涅什-鮑里索格列布斯克防空區的部隊共擊落敵機約三百架。

史達林格勒的防空作戰是由史達林格勒軍級防空區協同空8集團軍展開,這個防空體系就是綜合使用這些作戰力量,以殲擊航空兵和高射炮兵分區域、分目標展開防空作戰。自8月23日敵人第一次猛烈轟炸史達林格勒開始,這座城市的防空作戰就進入了極其緊張時期,而防空部隊除了抵禦空中轟炸外,還不時參加地面作戰。進入9月上旬,隨著敵人突入城市,史達林格勒的防空力量也轉向了保衛伏爾加河渡口,因為敵人的轟炸重點也從城市轉向伏爾加河渡口及其東岸的炮兵陣地和後方交通線。這段時間,史達林格勒防空區的部隊作戰條件有所惡化:承擔的任務繁重而兵力兵器不足;太靠近前線,對空情報勤務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防空部隊不時遭到敵地面部隊的進攻;敵人不但轟炸既定目標,還轟炸防空部隊本身等等。儘管如此,防空部隊盡力調集一切力量,奮力與敵對抗,確保了伏爾加河後方的穩定運轉。

除了史達林格勒這個主要方向外,敵人還把成千上萬架次的轟炸加到了高加索諸城市,蘇軍防空部隊同樣在這些方向展開激烈的戰鬥。至於敵人對列寧格勒、摩爾曼斯克兩地轟炸我們之前已有所涉及,無需多言。

戰爭轉折到來後,國土防空軍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戰鬥磨鍊,更加成熟,已積累起豐富的經驗,自身組織結構和武器裝備也在不斷改善。同時,伴隨著戰爭轉折,伴隨著蘇軍的向西挺進和敵人的不斷退卻,敵航空兵的作戰條件開始不利,不得不從距離轟炸目標距離較遠的機場起飛,必須更長距離地飛躍蘇軍前線部隊防空力量的防區,而究其實質,面對不斷惡化的戰局,它不得不抽出更多力量用於支援地面作戰,而非搞後方轟炸,因此在史達林格勒反攻戰中,敵航空兵的活動次數明顯減弱。不過,南翼進攻展開後,隨著蘇軍戰略正面擴大,兵力攤薄,敵航空兵又重新活躍起來,從1943年1月到3月,在戰場上發現的敵機從2.1萬多架次增至3.3萬多架次,而國土防空軍防區內則從五千多架次增九千多架次。敵空軍重點對蘇軍後方的交通線、橋樑、供應基地、渡口港口等目標展開轟炸,國土防空軍抽調大批兵力協同前線航空兵展開對這些目標的保衛,挫敗敵人的破壞企圖。從南翼進攻的諸方面軍後方到西北方向,再到極北方向,展開了廣泛防空作戰,國土防空軍實施重要目標的防空,參加重要戰役的防空,參加敵被圍集團封鎖,戰鬥繼續保持激烈緊張的狀態。

南翼進攻全面展開後,國土防空軍還面臨著一項新任務,那就是在新解放地區建立防空配系。起初,這項擴大國土防空縱深的任務主要是由事先調往前線的預備隊執行,不過隨著進攻規模越來越大,解放的國土越來越多,預備隊不夠用了,蘇軍統帥部開始向前機動國土防空軍兵力。國土防空軍很快在新解放地區建立起觀察、通知、通訊勤務,組織了對新工業區和重要目標的掩護,並組織了與軍隊防空配系的協同動作,為鞏固新解放區發揮了重要作用。

蘇德戰場始終是一個全面戰鬥的戰場,它在陸地、在海上、在空中、在前方和後方全面鋪開,緊張不已,激烈不止,而敵人在這個戰場上遭遇的只能是全面性徹底慘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