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只有五卷,為何叫八部?了解後才知道金庸是起名高手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7T05:15:50+00:00

金庸先生一生創作了多部優秀的武俠小說,而《天龍八部》又是其中公認的最為精彩、最為經典的一部佳作。這部小說,金庸先生歷時四年完成,全書共有五卷,前後歷經六次修訂。

金庸先生一生創作了多部優秀的武俠小說,而《天龍八部》又是其中公認的最為精彩、最為經典的一部佳作。這部小說,金庸先生歷時四年完成,全書共有五卷,前後歷經六次修訂。在這部作品中,金庸先生以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了審視與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武俠生活畫卷,可謂匠心獨具、嘔心瀝血。《天龍八部》也堪稱「金書」之最。

這些年間,《天龍八部》被多次搬上熒幕。很多觀眾因為看了改編而成的影視劇,知曉了大致人物和故事,就懶得去細讀和理解原著了。這時,也就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天龍八部》為什麼叫「天龍八部」?而大致知道該小說全書共五卷的人也會發問:明明只有五卷,為何不叫「五部」而叫「八部」?

所以啊,發出這樣疑問的人為什麼不去看原著!其實這個問題,金庸先生早在《天龍八部》開篇就已經解釋了。其實「天龍八部」,是佛教術語。在佛教中,天、龍及鬼神被分為八部。而在八部中,又以天、龍二部居首,故曰「天龍八部」。天龍八部都不是人,而是八種神道怪物,它們只是形貌似人而已。在很多佛經中,都有對「天龍八部」的敘述。當佛向眾菩薩、羅漢等講法時,天龍八部常參與聽法。

而金庸先生以「天龍八部」來給自己的小說起名,以「天龍八部眾」來象徵自己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和芸芸眾生,雖看著和作品沒關係,但實際是有深刻含義的,甚至可以說非常契合小說主旨。首先,故事中的喬峰、段譽和虛竹,就對應上了八部之「天」、「龍」、「夜叉」。所謂「天人」死前有五哀,而喬峰,他在故事中不就是哀莫大於心死?而段譽呢,他出身皇室,即出身龍脈,也就是八部之「龍」。再說虛竹,他接掌靈鷲宮,統領三十六洞、七十二島,使眾人棄惡從善,他就是八部中的「夜叉」。因為夜叉的任務就是「維護眾生界」。至於剩下的,既是小說中的芸芸眾生。

而且,書中這三位男主角可以說皆有佛緣——喬峰殺人雖多,殺孽雖重,但他也保境安民,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而段譽自幼熟讀經書,為人是宅心仁厚,愛民如子,這不就是一代佛君嗎?還有虛竹,虛竹本就出身少室,自幼就出了家,雖說長大後破戒出寺,但他仍堅守本心——更何況,修身悟道的法門千千萬,也並非一定要出家——所以虛竹本就與佛有大緣。所以說,金庸先生為該書起名《天龍八部》,用現在的話說,是真的很絕、很妙。

除了小說名妙,書中五卷的每一卷卷名以及詩詞也很妙。《天龍八部》全書五卷,卷名分別是《少年游》、《蘇幕遮》、《破陣子》、《洞仙歌》、《水龍吟》,每一卷卷名都對應一首詩或詞。最絕的是,卷名和詩詞都非常契合該卷主題。比如說第一卷《少年游》,這一卷主要說的是段譽出入江湖的奇歷,那可不就是「青衫磊落險峰行,玉璧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觳紋生」嘛。

又比如第二卷《蘇幕遮》。「蘇幕遮」本就是胡語,是西域舞曲,而第二卷主要說的就是喬峰的故事,其中涉及了「胡漢恩仇」。還有第三卷《破陣子》,這一卷金庸先生著重寫喬峰由中原去往遼國,並幫助耶律洪基平定南院大王之亂的經歷。而《破陣子》不論題材、內容還是聲情,都極適合這一卷。

至於第四卷,這一卷以虛竹為主角,主要說他匪夷所思的人生經歷,兼講逍遙派之往事,而這種奇幻縹緲、清淨幽渺,可不就是《洞仙歌》?還有最後一卷《水龍吟》,這一卷就如同卷名一般清壯頓挫,還有一種言之不盡的聲情,與該卷主題也是頗為相襯的。以上這些,也只是金庸先生浩瀚才學顯露出的一小角而已。不得不說,金庸先生當之無愧武俠宗師、文學大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