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卷一 七虞 李佳國士 聶憫田夫 善謳王豹 直筆董狐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7T05:59:36+00:00

李佳國士 聶憫田夫Lǐ jiā guó shì Niè mǐn tián fū【人物故事】李膺,字元禮,東漢末年著名學者,士林領袖。李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既能傳授學業,又能帶兵打仗。設館教書時,跟從他學習的學生多達千人;帶兵鎮守邊疆時,又使鮮卑望風臣服。


李佳國士 聶憫田夫

Lǐ jiā guó shì Niè mǐn tián fū

【人物故事】

李膺,字元禮,東漢末年著名學者,士林領袖。

李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既能傳授學業,又能帶兵打仗。設館教書時,跟從他學習的學生多達千人;帶兵鎮守邊疆時,又使鮮卑望風臣服。而且李膺為人秉性正直,疾惡如仇,執法不避強暴,因而被天下士人視為「天下楷模」。 人人以能見到李膺為榮,荀爽(三國荀彧的叔父)有一次曾經為李膺駕過馬車,非常以此為榮,逢人便講。當時士人中能被李膺接見的,都被稱之為「登龍門」。

《太平廣記·李膺》記載,李膺有個老鄉叫聶季寶,出身低微,李膺與他交談過一次後評價說:「此人將來一定能成為國士!」後來聶季寶果然成為大才。

郭泰初到洛陽時,本無名氣。後經名士符融的介紹,前往拜訪李膺。符融將郭泰引見給李膺,介紹說,郭泰是「海之明珠,未耀其光。鳥之鳳凰,羽儀未翔」。李膺亦非常欣賞郭泰的人品才學,待以師友之禮,李膺感慨萬分地說:「讀書人我見多了,可是未有如郭林宗者。」

李膺此言一出,郭泰立刻名震洛陽,等他離開洛陽返回家鄉太原時,為他送行的馬車竟然有千輛之多。李膺登船為郭泰送行,岸邊觀眾如堵,羨慕讚嘆之聲不絕於耳。郭泰從此由一個默默無聞的書生變成了士林領袖。

聶夷中,字坦之,唐代詩人。他的詩作風格平易而內容深刻,多為描寫百姓的貧苦生活,體現出了對勞動人民深深的同情。

聶夷中有《傷田家》詩: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善謳王豹 直筆董狐

shàn ōu wáng bào zhí bǐ dǒng hú

【注釋】

(1)謳:唱歌。

(2)王豹:春秋時衛國人,善於唱歌。相傳是古時十二音神之一。

(3)直筆:根據事實書寫史事,不作假隱瞞。

(4)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為人剛正耿直,據實記載史事,孔子稱讚他為「良史」。

【語譯】

王豹善於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響,也擅長唱歌。董狐據實書寫史事,不隱瞞作假。

【人物故事】

淳于髡(kūn, ㄎㄨㄣ)與孟子論辯何謂仁者?淳于髡說:「以聲譽事功為重的人,是為著造福大眾;以聲譽事功為輕的人,是為著獨善其身。夫子您位居三卿(司徒、司馬、司空)之中,聲名、事業都還沒有做到向上匡正國君、向下濟助人民的地步,就辭職離開,仁人原本是這樣的嗎?」孟子說:「寧可當平民百姓,也不肯用自己的賢才去侍奉不肖國君的人,是伯夷。五次奔赴商湯,五次奔赴夏桀的人,是伊尹。不厭惡污穢的國君,不推辭卑微小官的人,是柳下惠。這三個人的行徑雖不相同,但他們的歸向是一致的。這一致是什麼?就是仁。君子只是追求仁道而已,何必行徑相同呢?」

淳于髡說:「魯繆(mù,ㄇㄨˋ)公的時候,公子儀執掌國政,子柳、子思都是大臣,可是魯國的土地反而被侵奪得更厲害。像這樣,賢人對國家並沒有好處啊!」孟子說:「虞國不用百里奚而亡國,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而稱霸諸侯。不用賢人就要亡國,哪裡只是國土被侵奪而已?」

淳于髡說:「從前王豹住在淇水旁,使河西一帶的人都善於唱歌;綿駒住在高唐,使齊國西部的人也都會唱歌;華周、杞梁的妻子,十分哀傷的哭泣已死的丈夫,因而改變了齊國的風俗。所以一個人內在的才學,一定會外顯出來;有才學而做事沒有功效的,我從來沒有見過。所以說,現今沒有賢人,如果有,我一定會知道。」孟子說:「孔子做魯國的司寇時,不受重用;跟隨魯君去祭祀,魯君又沒有賞賜祭肉;於是孔子連禮帽都來不及脫,就急忙出走了。不知道事情原委的人,以為孔子是為了祭肉而離去;知道的人,以為孔子是因為魯君無禮而去。其實孔子是要藉魯君微小的過失出走,而不願無故一走了之。君子的所作所為,本來就不是常人所能了解的。」(《孟子․告子下》)

晉靈公暴虐無道、荒淫奢侈,課徵重稅用以彩繪宮牆;他常站在高台上用彈弓射人,看著台下的人們躲避彈丸來取樂。有一次廚師煮熊掌沒有煮爛,靈公便把他殺死,將屍體支解放在蒲筐里,命侍女運出宮。經過朝堂時,正巧被趙盾看到,趙盾十分擔憂,屢次進諫,但靈公不但不聽,還認為他是禍害,多次派人刺殺趙盾,趙盾只得出逃,但沒有走出國境。後來趙盾的侄子趙穿在桃園殺死了靈公,趙盾返回朝廷,迎立公子黑臀為國君(即晉成公),仍擔任正卿,掌理國政。太史董狐在史簡上直書:「趙盾弒其君。」並出示在朝堂上。趙盾說:「不是這樣啊!殺君的是趙穿,我無罪。」董狐回答說:「您是正卿,逃亡卻沒有走出國境,回朝後又不懲戒兇手,弒君的不是您,那麼是誰呢?」

孔子說:「董狐是古代的良史,依照記事的法則公正直書,不加隱諱。趙盾是古代的好大夫,為公正記事的法則而蒙受弒君的惡名。太遺憾了!趙盾要是逃出國境,就可以避免弒君的罪名了。」後人以「董狐之筆」稱揚史家的大義凜然、秉筆直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