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遺中過新年|年畫:鄉村手藝人的筆墨丹青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7T06:01:06+00:00

【編者按】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相傳至今。春節和元宵節是全國各地開展非遺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動的重要節點。2022年伊始,央廣網文化頻道將梳理貫穿在年俗里的民間技藝,與您一起「非遺過大年」!

【編者按】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相傳至今。春節和元宵節是全國各地開展非遺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動的重要節點。2022年伊始,央廣網文化頻道將梳理貫穿在年俗里的民間技藝,與您一起「非遺過大年」!

年畫(圖源自CFP 央廣網發)

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在年節之際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種普及性的傳統藝術樣式,它傳達了廣大民眾的生活理想,反映出社會生活和民間文化的諸多特性,成為中國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版年畫用傳統的木版水印方法印製,它的出現與雕版印刷密切相關。相傳在漢代,年畫即已出現,宋代稱之為「紙畫」,明代則叫「畫帖」,至清代始正式定名為「年畫」。

作為中國民間社會的「百科全書」,年畫的題材極為豐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平民百姓,大到歷史事件,小至民間習俗,人物、花鳥、仙佛、瑞獸、神話故事、古典名著、戲劇歌舞等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受地方習俗、人文環境的影響,中國南北文化差異下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木版年畫。楊柳青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桃花塢木版年畫、佛山木版年畫、綿竹木版年畫、平陽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鳳翔木版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目前,我國已有18個產地的年畫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木版雕刻(圖源自CFP 央廣網發)

滑縣木版年畫

滑縣木版年畫是流傳於河南省滑縣的一種民間美術樣式,它源於明武宗年間,前後歷經二十七代人的傳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滑縣木版年畫有族譜、中堂、對聯等百餘種表現形式,多以歷史典故、傳說故事、吉祥圖案等傳統內容為題材。

滑縣木版年畫採用上等梨木板材雕版,印製工序細緻繁複,畫面構圖均衡勻稱,造型誇張簡括,形象飽滿敦實,線條剛勁有力,色彩明艷鮮亮,呈現出黃河流域民間藝術普遍具有的粗獷豪放品格。與朱仙鎮木版年畫相比,滑縣木版年畫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更多地帶有原生態民間藝術的樸素性,更多地體現了鄉村社會的精神信仰和審美趣味,顯示出民俗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年畫(圖源自CFP 央廣網發)

綿竹木版年畫

綿竹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盛產竹子,其中最為著名的綿竹是造紙的上好材料。綿竹木版年畫技藝主要分布在綿竹市城區劍南鎮和北部的拱星鎮、清道鎮、新市鎮、孝德鎮等地。

綿竹龍門山中段與成都平原北部連接,成都自唐以來便是國內雕版印刷的中心,綿竹受其影響,相傳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畫生產。據口述資料,清代乾嘉年間,綿竹有年畫從業人員九百餘人,大小規模不一的作坊三百多戶,年產包括門畫、斗方、屏堂、雜條、拓片、案子在內的年畫一千二百多萬幅,遠銷雲南、貴州、陝西、青藏、兩湖及四川省內各地。綿竹木版年畫的題材除傳統的門神畫以外,還涉及戲曲故事、山水花鳥、寫景紀實、吉祥圖案等。綿竹各地年畫製作有專業分工,城區偏重拓片、雜條、斗方、案子,併兼及門畫;清道鄉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鄉偏重美人、娃娃戲,如此等等。綿竹木版年畫興盛時,出現了行會組織「伏羲會」,自發對年畫產品進行評議。20世紀初,綿竹木版年畫開始衰落,此後日趨蕭條,休業者眾。

綿竹木版年畫與地方習俗緊密聯繫在一起,僅張貼就有許多規矩,不能違背。畫中種種圖像亦有不同的象徵與解釋,和圖像一起反映或呈現在各種民俗儀式中。明清時,除神佛題材外,綿竹木版年畫中已大量出現戲曲題材,綿竹的畫師根據川劇劇目繪製年畫,創作出《白狗爭鳳》《五子告母》等作品。從體裁論,綿竹木版年畫有「紅貨」和「黑貨」之分,「紅貨」是指彩繪年畫,「黑貨」是指以煙墨或硃砂拓印的木版拓片。

年畫(圖源自CFP 央廣網發)

朱仙鎮木版年畫

河南省開封市位於豫東平原。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距開封城南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鎮就已有了木版年畫。明清兩代,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十分興盛,作坊最多時達三百餘家。清末民初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始衰落,大多數作坊遷回開封市內,於是開封又成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生產與銷售中心,城內出現了「天成」「雲記」「匯川」等名噪一時的老字號年畫作坊。1949年後,開封市先後成立了開封年畫社、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社等團體機構,對木版年畫的傳統工藝進行挖掘、整理。

朱仙鎮木版年畫十分講究用色,以礦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製顏料,磨出的顏料色彩十分純淨,以之印製的年畫明快鮮艷,久不褪色,構圖飽滿勻稱,線條簡練粗獷,造型古樸誇張,藝術風格獨特。年畫題材多源於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戲曲等,種類繁多,形象生動。

雕刻工藝(圖源自CFP 央廣網發)

桃花塢木版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產生於明代,當時在蘇州七里山塘和閶門內桃花塢一帶有數十家畫鋪,年產量多達數百萬張,故以桃花塢為名。

桃花塢木版年畫盛於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最繁盛時期有張星聚、張文聚、魏宏泰、呂雲林、陸福順、陸嘉順、墨香齋、張在、泰源、張臨、季祥吉等畫鋪,稍後出現的王榮興、陳同盛、陳同興、吳錦增、吳太元、鴻雲閣等畫鋪在當時亦有不小的影響。桃花塢木版年畫曾流行江蘇、上海、浙江等處,遠銷湖北、河南、山東各地,並流傳到國外,日本的浮士繪等版畫藝術受其影響甚大,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等亦有桃花塢木版年畫作品收藏。

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畫、刻、印分為三大譜系。在長期的創作、生產實踐中,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各自摸索出了獨特的經驗,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工藝製作程序。

桃花塢木版年畫製作一般分為畫稿、刻版、印刷、裝裱和開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樣、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為「拳刀」,同時以彎鑿(剔空)、扁鑿、韭菜邊、針鑿、修根鑿、扦鑿、水缽、鐵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主要包括看版、沖色配膠、選紙上料(夾紙)、摸版、扦紙、印刷、夾水等步驟。

桃花塢木版年畫繼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兼用人工著色和彩色套版,以門畫、中堂、條屏為主要形式,題材多為祈福迎祥、驅凶避邪、時事風俗、戲曲故事等。

年畫(圖源自CFP 央廣網發)

楊柳青木版年畫

楊柳青木版年畫發源於千年古鎮楊柳青。明代永樂年間,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及天津漕運的興起使楊柳青成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經濟日益繁榮。周邊地區的木版年畫藝人先後遷居楊柳青鎮,發展業務。而楊柳青鎮外盛產的杜梨木非常適宜雕版,有了這種可用的工藝材料,楊柳青木版年畫隨即興起,並日益走向興盛,出現了全鎮及周邊村莊「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盛況。

楊柳青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它採用刻繪結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繪製細膩,人物生動,色彩典雅,成為我國著名的年畫品種之一。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年畫藝術的代表,在中國民間文化和天津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