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以前,「食在廣州」有啥內容 近2000年前,最長環首鐵刀夠威風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7T20:57:29+00:00

■陶豆,新石器時代晚期,金蘭寺遺址出土。■青瓷執壺,晚唐五代。2021年廣州黃埔區逕下村出土。■文物修復人員在對環首鐵刀進行修復。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廣州去年都出土了什麼寶貝?「尋跡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告訴你:每天,我們行走在這座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城市。

■陶豆,新石器時代晚期,金蘭寺遺址出土。

■青瓷執壺,晚唐五代。2021年廣州黃埔區逕下村出土。

■文物修復人員在對環首鐵刀進行修復。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廣州去年都出土了什麼寶貝?「尋跡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告訴你:

每天,我們行走在這座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城市。抬頭,是臨近春天的一樹一樹花開;低頭,你可知腳下,也是熠熠生輝的數千年文明故事?

廣州地區已有五六千年的人類活動歷史。去年至今,經考古挖掘,更多「文明的故事」重見天日。4000年前的「廣州人」都喜歡吃什麼?西周「最美」有領玉鐲究竟戴在了誰的手上?三國時這把威風凜凜的廣州出土最長「環首刀」,是怎麼修復的?唐代廣州人喝茶用什麼壺?……

2022年1月,「尋跡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展覽在南漢二陵博物館開展。該展呈現了廣州在過往一年最「新鮮熱辣」出土的201件/套文物,所有均為首次公開展出。展期至今年5月8日。

1

「三天兩項目」,廣州考古人很拼

「尋跡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展覽由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中心主辦。1月27日,在館方組織的媒體見面會上,記者獲悉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240宗考古項目,1.2億平方米調查,222萬平方米勘探,13931平方米發掘,1897件/套出土文物——2021年廣州考古,工作量的確不小,平均達到「三天兩項目」。

「本次展覽有四大亮點,新、實、趣、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對新快報記者介紹,「新,最近的一件文物出土於2021年12月;實,我們儘可能還原真實考古現場;趣,許多文物的動物造型和生活氣息,反映出先民的『事死如事生』;美,則是被他們的工藝和創造之魅所折服。」

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新成果,以增城金蘭寺遺址、黃埔陂頭嶺遺址(二期)、黃埔欖園嶺遺址(二期)、越秀農林上路六橫路漢至清代遺存、黃埔逕下村南朝至晚唐五代墓葬、海珠廣州科學館項目用地明清墓葬、番禺永大集團1號地塊明至民國墓葬、荔灣廣鋼地塊漢至民國遺存、從化松崗遺址等10個重要考古項目為展覽重點,展出石器、陶器、玉器、銀器等各類出土文物201件/套。

在專訪中,易西兵尤其提到,「這一次對金蘭寺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遠超預期」。

2

4000年前的廣州人不是吃素的

廣州最早的史前遺址有多早?增城「金蘭寺」告訴你:約6000年前。

1958年至1961年間,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中山大學歷史系、暨南大學歷史系先後對金蘭寺遺址(增城區石灘鎮金蘭寺村北部)進行過三次發掘,發現距今約6000年的彩陶遺存。金蘭寺遺址是廣州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史前貝丘遺址。

去年出土的金蘭寺「廣州人」,距離現在多少年?約有4000年了。他們多大?年齡在12歲到60歲之間。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金蘭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後)墓葬44座;發現42具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遺骸。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廣州人已經在金蘭寺這個地方聚居。

說不定他們還會聚餐。記者現場了解到,這地方除了陶釜陶鼎(與做飯有關的器具)之外,還出土了植物種子稻米、小麥、稗子、吳茱萸、紫蘇等。當然了,他們不是吃素的,展廳還陳列了大量的貝殼、魚骨頭、龜鱉遺存,哺乳動物則包括鹿、豬的部位,甚至還有豺!食在廣州,不虛名也。

「我們這一次對金蘭寺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遠超預期。」易西兵說,「配合廣汕高鐵(石灘段)工程建設,我們本次發掘面積約800平方米,而根據現在的地貌判斷,整個遺址區面積估計達三四萬平方米或者更大。目前看來,遺址西北部是墓葬區,先民們生活的聚落很可能在墓葬區東南方即崗地高處。難能可貴的是,這片區域也未曾歷經大規模基建,都是傳統民居,原生環境保存較好。下一步,我們將爭取機會,對金蘭寺村開展更多工作,一是對遺址進行全面考古調查,並選擇合適區域進行勘探;二是對金蘭寺村的傳統民居、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調查研究;第三,也希望做一些人類學的考察。總之,金蘭寺遺址值得期待。」

3

尋常巷陌,埋藏近2000年前的大刀

展覽值得打卡的地方,不止「4000年前的食在廣州」,還有來自西周的「珠光寶氣」和三國西晉的「刀光劍影」。

最美玉鐲,也許是給最愛的孩子。2021 年,欖園嶺東南部區域,M100的西周墓葬中,一件保存完整的「有領玉環」驚艷了羊城。它皎白如月又乖巧玲瓏。平面形狀為圓形穿孔,孔周緣凸起像領子一樣。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展陳宣教部王斯宇說:「出土在腰部、腕骨位置的,應該是裝飾用玉,中國南方地區、東南亞地區的有領環屬於這種情況。這個玉環可能是戴在小孩子手上。」

然後我們一轉身,展廳中這把無法讓人忽視的1.24米長大刀,就這樣霸氣呈現。它獨占了展櫃的全部上方,一千多年後的鏽蝕,也無法掩蓋其氣場。「可能它的主人是一位武將。」王斯宇說。「它是在2021年2月至4月,我們配合越秀區農林上路六橫路5號大院工程建設時,被發掘而出。剛開始曾以為它是一把劍,後來發現它是單刃的。這是目前廣州出土的最長環首鐵刀,年代應在三國至西晉。」怎能想到,就在日常我們來來往往的廣州鬧市區,地下竟然隱藏如此的鋒芒。

有鋒芒時刻,也有愜意時光。行至展廳後半部分,一把青瓷執壺,因為一間現代智能汽車公司的動工,而重現人間。2021年1月,配合小鵬汽車項目建設,考古人員在黃埔區逕下村清理了南朝、晚唐-五代時期墓葬共3座,出土文物30件,填補了黃埔北部地區南朝至唐五代時期的空白。其中的唐墓出土了一件水車窯青瓷執壺,為廣東水車窯的研究補充了新的實物資料,「它或為茶具,也可能是酒具」。

4

考古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

展覽現場,我們看到的增城金蘭寺遺址、黃埔陂頭嶺遺址,均入選「廣州考古十大重要發現」,欖園嶺遺址出土的西周時期有領玉環,入選「廣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

2021年,廣州考古成績斐然、影響力日增。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王墓成功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海宇攸同——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觀眾反響熱烈。

廣州地區有五六千年的人類活動歷史,而廣州城,也已有2236年的歷史(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而「廣州」這個名字,也已經使用了1796年(公元21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將交州改為廣州)。在這個歷史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城市,它過往的許多故事,正在等待繼續述說,並給予當下以滋養和文化信息。

考古,是通往歷史深處的「指南針」,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

■采寫:新快報記者 潘瑋倩 ■攝影:新快報記者 孫毅 郭思傑(除署名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