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年味兒#大紅燈籠掛起來,歡歡喜喜過大年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8T06:28:02+00:00

#這就是年味兒# 小年己過,除夕將至,吃過晚飯,站在樓窗前向外跳望,萬家燈火中,見家家的窗子裡都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幾乎家家的陽台里都高掛著大紅燈籠。我趕緊喊老伴快把燈籠找出來掛上。

小年己過,除夕將至,吃過晚飯,站在樓窗前向外跳望,萬家燈火中,見家家的窗子裡都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幾乎家家的陽台里都高掛著大紅燈籠。我趕緊喊老伴快把燈籠找出來掛上。
  燈籠找出來,掛在了陽台上,通上電後,由紅綢緞裡面映出來的燈光映照在大紅燈籠上那個金色的福字上面,增添了動感,紅色的朦朧的光,顯得溫馨而又喜慶。大紅燈籠是新春的輝煌的儀仗,淋漓盡致地開成春天的第一朵花兒,使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



  燈籠,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它精美絕倫,造形多樣,在民間流傳了幾千年,至今仍在中華大地上流傳著。它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徵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魏存成介紹,中國的燈籠是世界上發明最早的便攜照明工具。甲骨文中的「東」字可能就是對原始燈籠形象的描繪。《南史》記載有「壁上掛葛燈籠」句。而紅燈籠則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才興盛起來的,經多年發展,形成了今天節日喜慶用燈。
  

是啊! 大紅燈籠高高掛,掛出了中國人過大年獨特的氣息。在中國,每逢重大節日、良辰喜慶之時,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全國許多城鎮的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築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中國人是最喜歡大團圓的。無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中秋節,還是「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的元宵節,無論是「一盞清茶一縷煙,灶神老爺上青天」的小年,還是「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的除夕,都是中國人的團圓節。尤其是春節,人們不管是千里萬里雨雪風霜車船勞頓,都儘可能回家,在團圓的日子裡,走進掛著兩盞火紅燈籠的家門,那是一種令人難以忘懷的醉人的喜慶。


 
   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的紅燈籠,儼然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每年的新年和春節,我們都能看到大紅的燈籠高高掛。你看,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紅燈籠,每個高2.23米,周長8.05米,重約80公斤。你看春晚上的舞台上,總會掛起無數象徵的喜慶的大紅燈籠;城市的各條主幹道,紅燈籠長長的穗子迎風飄揚,將年節的氣氛四處播撒;外國的華人社區都要懸掛各式各樣的大紅燈籠,一盞盞,一排排……



  大紅燈籠高高掛,把人們帶進了「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憧憬之中。小時候,那個窮困的年代買不起燈籠,也沒處去買,就弄張紅紙跟爺爺奶奶一起糊。儘管材料匱乏,技術拙劣,糊出的燈籠遠不如今天賣的好看,但一經掛起來,一樣喜氣洋洋。「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掛紅燈」,歌是一直這麼唱的。但實際上,一般人家的紅燈都是從大年三十甚至是小年就開始掛起來了。

          
現在可能沒有人再自己用紅紙糊燈籠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紅綢緞精工製作而成的燈籠,比過去的紙燈籠耐用得多。現在我家用的這個大紅燈籠都用了三年了,今年還能用。
  過年了,氣勢如虹的大紅燈籠,讓人感到節日氣氛的濃烈和隆重。寓意紅紅火火、吉祥喜慶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吉祥的色彩裝點了城市,裝點了鄉村,也點燃了人們的好心情。


本文曾發表在網絡論壇,在央廣播出。

作者:曉綏

圖片取自頭條免費圖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