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過去五年我國共實施207次發射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8T06:43:57+00:00

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介紹,過去五年,我國共實施207次發射,包括嫦娥攬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等一系列重磅任務,中國航天砥礪奮進,創造出新的成就,實現了新的跨越。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趙竹青)2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介紹,過去五年,我國共實施207次發射,包括嫦娥攬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等一系列重磅任務,中國航天砥礪奮進,創造出新的成就,實現了新的跨越。

吳艷華介紹,這五年,是中國航天創新發展的五年。運載火箭加快更新換代,以長征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陸續投入使用,商業運載火箭不斷湧現,形成陸地、海上多樣化的發射能力,過去五年,共實施207次發射,長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96.7%。航天重大工程亮點紛呈。中國空間站建造全面實施,6名航天員先後進駐,開啟了有人長期駐留時代。探月工程「繞、落、回」圓滿收官,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壤。天問一號實現中國航天從地月繫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空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形成體系能力。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賦能社會的五年。目前,在軌工作的各類衛星超過500顆,廣泛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為平安中國、美麗中國、數字中國建設等發揮重要作用。通信衛星為農村及邊遠地區1.4億多戶家庭提供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農村電商等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遙感衛星影像累計分發超億景,有力保障氣象預報、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災害應急等需求。北斗系統廣泛應用於大眾出行、智慧物流、精準農業,特別是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定位導航服務。航天技術推動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了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新業態的興起。商業航天企業蓬勃發展。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探索突破的五年。圍繞宇宙起源和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係等科學主題,依託空間科學衛星和月球探測、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工程,開展空間科學探索與實驗研究,取得一批貢獻人類的原創成果。「慧眼」成功觀測到黑洞爆發,「悟空」獲取宇宙射線能譜精細結構,「張衡一號」完成全球地磁場參考模型構建,碳衛星獲取全球高精度二氧化碳分布圖。探月工程任務揭示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證實了月球20億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天琴一號」「太極一號」和「羲和號」衛星為空間引力波和太陽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合作共享的五年。中國航天與國際同行一道,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推動航天技術助力可持續發展,新簽署約50項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任務中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簽署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協定,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中意電磁衛星,推動北斗標準進入民航、海事等多個國際組織標準體系。高分一號、六號衛星數據通過雲平台向全世界免費分發,訪問國家和地區158個,訪問用戶約55萬個。中國5顆衛星和3個星座新加入國際減災憲章機制,氣象衛星數據應用於121個國家和地區。通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數據應用等多種方式,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航天能力建設,共享中國航天發展成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