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蓬洲都與蓬洲所城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8T21:07:30+00:00

在汕頭市東北部外砂河以南地區,昔時稱為蓬洲都,因這裡地處韓江下游沖積沙洲、蓬草叢生而得名。至於「都」,是古代基層的行政單位,相當於「鄉」。





在汕頭市東北部外砂河以南地區,昔時稱為蓬洲都,因這裡地處韓江下游沖積沙洲、蓬草叢生而得名。至於「都」,是古代基層的行政單位,相當於「鄉」。據《澄海縣誌》載:蓬洲都轄有大牙、富砂、沈洲、東隴、西隴、內隴、外砂、下尾、下埔、橫窖、漁洲、石厝隴、吉貝隴、鷗沙背、浮隴、打鐵洲、林鐵隴、溪東西、赤窖、岐山、洋邊、東墩、沙尾、西社、大路、鱟塢、金砂27村,包括廈嶺等海墘地帶。蓬洲都毗臨大海,歷史上與相鄰的鱷浦都、鮀江都關係相當密切。據《汕頭建置沿革》載:蓬洲都、鱷浦都、鮀江都在北宋時同屬海陽縣。北宋宣和三年(1121)重設揭陽縣時,三都同時被割入揭陽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朝廷設置澄海縣時,三都又同時被割入澄海縣。至現在,三都所屬地盤都屬汕頭市區,可以說,三都是汕頭市的發祥地。

而蓬洲所城建於明初。明朝駣用「築小城,建衛所」的軍事防範策略,推行「衛所制度」。「衛」即衛指揮使司,「所」即守御千戶所、百戶所。衛所置眾兵防守,形成了有層次、有縱深的防禦體系。當時,全國普設衛所,一個府或幾個府為一個防區,設「衛」,「衛」以下設千戶所、百戶所。明洪武二年(1369),朝廷決定在蓬洲都的廈嶺建設「蓬洲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於發生「廈嶺之亂」,朝廷將所城內遷,改置於鮀江都之西埕諸村,洪武三十一年(1398)建成石城,而所城的名稱未改,仍稱為「蓬洲守御千戶所」。這是為何蓬洲所城不在蓬洲都境內而在鮀江都境內的緣故。蓬洲所城開始時,是一所屯軍的兵營,駐有軍隊1120人,將佐24人,設四個指揮(官銜為正五品和從五品)。城內並無居民居住。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攏沿海,民眾深受其害。時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御史的鄉人翁萬達奏請朝廷,准四鄉居民入城居住,實行兵民聯防。一時間,各方商賈、富豪、四鄉居民紛紛入城買地建宅。幾百年間,城內「士庶相安,農工漸舉,商賈肇興」。蓬洲所城於是從一所屯軍的兵營發展成一座繁榮的小城鎮。蓬洲所城軍事上屬潮州衛管轄,所內居民則由鮀江都管轄。

蓬洲都與蓬洲所城二地相距頗遠,又從未互相統屬,但是,由於當時蓬洲所城徙址後,名稱沒有改變,未以鮀江易名,致使不少人不知其故,以為「蓬洲所城在蓬洲都內」,「蓬洲所城就是蓬洲都」等等,這是一種誤會。




來 源: 《汕頭日報》2013-11-17
作 者: 黃耀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