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為了降低研製的風險、攤薄研發費用,就成了美軍方出面協調的眾籌項目,以大牌軍火商洛·馬公司為研製的主體,拉來了英國、荷蘭、挪威、丹麥、義大利、加拿大、土耳其和澳大利亞等國,這些國家所出的費用是嚴格保密的,但費用不會少而且是相當可觀的。
土耳其,常規軍力北約內部僅次於美國,卻不顧美國和北約秘書處的強烈反對,從俄羅斯採購裝備了S-400遠程防空飛彈系統。
此舉,惹毛了華盛頓,就將土耳其踢出了聯合研製F-35隱形戰機的合作方,扣除了1架已經交付土耳其空軍但在美國境內進行飛行員培訓的F-35A,其他土耳其已經交了定金的F-35A也都被扣了。
安卡拉對外聲稱,土耳其為研製F-35出資10多億美元,扣押F-35A戰機,停止從土耳其採購F-35機體零配件,讓土耳其損失近百億美元。
F-35,是洛·馬公司為主其他國家參與的隱形戰機項目,F-35A為基本型,也是量產最多的機型,服役於美國空軍以及大量用於外銷;
F-35B是短距離滑行/垂直起降版,適合上中型航母和通用甲板的兩棲攻擊艦使用,服役於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以及英國海軍航母;F-35C是大中型航母彈射起飛/阻攔索降落版,服役於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
自F-35系列隱形戰機服役以來,可謂飛行事故不斷,已經有了10餘起墜機紀錄,墜機事故也曝出是F-35系列隱形戰機的機體缺陷。
F-35A:2019年4月9日,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一架F-35A在青森縣三澤市以東約135公里處的太平洋海域墜毀,導致飛行員死亡。此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剛宣布此型戰機形成了戰鬥力,墜機讓該型戰機不得不停飛將近半年,使日本航空戰力出現了漏洞。
這型被定位為「日本防衛戰略的關鍵」的隱形戰機,在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時,被日本媒體證實也是事故不斷,從確保安全的角度出發,飛行員都進行了緊急降落處理。
F-35B:2021年11月17日,一架部署在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F-35B起飛不久後墜海,飛行員則彈射出艙。
英國海軍啟動了打撈工程,租借了1艘美國的深海打撈船和1艘義大利的船隻,被打撈上來的這架F-35B艦載機並未解體,但已經受損嚴重,即便修復,也要耗費大量資金。
F-35C:2022年1月24日,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攜帶的1架F-35C,在進行日常訓練時,意外撞上了「卡爾·文森」號航母的甲板而墜海,飛行員則彈射出艙。
本次F-35C墜海事故,導致飛行甲板上的6名艦員負傷,其中,3人估計傷勢嚴重,航母上的醫療跟不上了,被轉送至菲律賓馬尼拉的一處醫療設施治療,可見傷得不輕。
由於F-35C墜落在南海,這一近年來較為敏感的海域,為了不讓F-35C技術被泄露,美國海軍要動用技術力量,來南海打撈這架墜海的F-35C隱形戰機。
F-35系列隱形戰機中,都持續發生了大大小小的飛行事故,比如2022年1月4日,韓國空軍的1架F-35A在訓練過程中,出現電子系統與起落架故障,飛行員被迫以機腹著陸。
被外界視為F-22「猛禽」戰鬥機的單引擎縮小版本F-35A/B/C型「三兄弟」,都已經從天上摔下來了,可見被美軍方稱為空中「法拉利」的F-35系列隱形戰機,本身確實存在安全隱患。
在F-35A的機腹與跑道來了一次讓人心驚肉跳的「接吻」以後,韓國軍方現已宣布整個F-35A機隊停飛,以待調查結果出爐。
此前,F-35系列戰機曾多次出現過類似飛行員缺氧、油管破損等嚴重且非常普遍的故障,尤其是飛行員因缺氧而導致墜機,在F-22隱形戰機中也出現過,但並未徹底解決AOS機載制氧系統存在的問題,不得已美空軍重新將傳統的鋼瓶氧氣搬上了F-22戰機上。
網絡上F-35隱形戰機曾被曝存在數百個缺陷,或將威脅到飛行員的安全。F-35A/B/C型「三兄弟」,都從天上掉下來了,可見網絡上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
美空軍此前曾宣布F-35為「失敗產品」,並關閉F-35生產線進行整改,但是此後卻不了了之。洛·馬公司仍在對外銷售F-355A/B/C型「三兄弟」,在花花綠綠的鈔票面前,軍火商不願有錢不賺,至於戰機從天上掉下來,哪個機型、哪個國家的空軍能夠避免。
F-35系列隱形戰機,存在的設計缺陷,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徹底解決,美國的媒體甚至都曾諷刺它是個失敗的項目,但量產工作卻已全面提速,現已成為全球服役數量和外銷最大隱形戰機,洛·馬公司還要增開一條脈動生產線,力爭在2023年達到年產160架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