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系統地勘現狀分析

貴州密斯餘 發佈 2022-02-09T10:42:02+00:00

隨著地勘的無序市場化,公路勘察質量也引人擔憂,本文通過整理參與的工程項目,分析其問題,指出勘察和設計脫節,依然是客觀存在的,是影響勘察成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地勘的無序市場化,公路勘察質量也引人擔憂,本文通過整理參與的工程項目,分析其問題,指出勘察和設計脫節,依然是客觀存在的,是影響勘察成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甲方或設計院一味的壓縮剋扣勘察費用,難以發揮勘察工程師的才智,也不利於勘察設計水平的提高,引起不必要的投入浪費,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勘察單位一味的迎合市場,輕視勘察質量,同樣不利於自身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和一般工民建有相比,具有顯著的行業特點,體現在線路長,穿越的工程地質單元較多,工點多,勘察手段多。既要把握全線路地質情況,又要有重點突出,如高陡邊坡和特大橋橋址區等工點為勘察工作的重點。 隨著地勘的無序市場化,公路勘察質量也引人擔憂,本文通過整理參與的工程項目,分析其問題,指出勘察和設計脫節,依然是客觀存在的,是影響勘察成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甲方或設計院一味的壓縮剋扣勘察費用,難以發揮勘察工程師的才智,也不利於勘察設計水平的提高,引起不必要的投入浪費,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勘察單位一味的迎合市場,輕視勘察質量,同樣不利於自身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1 引 言

公路系統現行勘察規範為《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範》JTG C20-2011,該規範是由中交一公院於波教授級高工主編,該版本擯棄了老版本(JTJ064-98)一些不足,如在岩土體分類定名等向國標《岩土工程勘察規範( GB50021-2009年版)》靠攏,甚至完全一致,該版本有利於勘察成果的統一、減少岩土工程師不必要的疑惑,有利於勘察成果的總結和歸納。以前僅僅是個岩土體分類,就讓岩土工程師們大費周折,如一個跨海通道,橋樑和接線用公路勘察規範、填海工程用港口勘察規範、工點上一般建築又得用岩土勘察規範,抗震評價也涉及不同行業規範,所幸上述最新規範已經逐漸靠攏,逐步告別其強烈的行業特色。

JTG C20-2011針對隧道、橋樑、路基、挖方及填方等工點,進一步明確了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則、勘察報告的編寫等細節要求,可讀性和操作性強,在實際工作中反應良好。

雖然公路勘察規範綱領性強,指導實際工作效果好,但實際工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人為和客觀問題,如勘察和設計脫節依然存在,影響著勘察成果質量和可靠性。

以下通過論述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相應的看法,但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引起大家對勘察質量的重視。

2 甲方和設計院現狀

2.1勘察分包模式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公路系統勘察和工民建有別,公路系統一般是甲方將勘察和設計打包一併發包給公路設計院,勘察設計都由設計院來負責。該模式初衷是勘察設計一體化,設計提勘察要求,勘察對設計負責,甲方可規避後續可能出現的勘察和設計之間的矛盾風險。

但是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是,設計單位中標後,一部分設計單位將勘察再次分包,成為所謂的「二甲方」,「二甲方」往往進一步壓縮勘察設計總包合同中的勘察費用,用於補貼設計費,這樣一來用於勘察的費用進一步降低。專業勘察單位,拿著為數不多的勘察費用,其勘察成果的質量可想而知。

即使公路設計院擁有綜合甲級勘察資質,勘察部門往往處於劣勢地位,內部劃撥的勘察費用會大大被壓縮,往往同一單位勘察工程師和設計工程師收入待遇差距巨大,勘察公司為了完成產值任務和考核,不得不低價承接更多的勘察任務。

解決辦法:在勘察設計總包合同中,明確勘察最少費用及最低單價,確保勘察費用和市場價相適應,減少設計單位對勘察費用的截留。或者勘察費用由業主直接劃撥給勘察承接單位。目前,廣東和福建不少交通部門的甲方單位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和設計單位簽勘察設計總包合同時,均明確了這一點。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設計人能認識到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減少後續不必要的設計變更,降低設計現場配合的工作難度和工作量。

上述主要是從甲方的角度出發,分析如何控制勘察費用及勘察成果質量,以下將從設計單位和勘察單位角度出發分析。

2.2 勘察技術要求需專業化

勘察技術要求是勘察項目的依據,也是對勘察項目及成果的要求。

目前「勘察技術要求」一般多由公路設計院的結構設計人員提出,和地質專業/岩土工程溝通相對不足,其所提的勘察技術要求存在先天不足,往往是死扣規範,比如某公路擬通過採石場,採石場揭露的地質地層很清晰,路線工程師還在半山腰和採石場基岩上布置鑽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再如山區跨峽谷的特大橋,勘察重點應是橋墩所在處邊坡的穩定性,而結構工程師往往關注的橋墩下岩土層的地基承載力和樁長。結構工程師布置的鑽孔和勘探線往往範圍和深度不滿足穩定性評價的需要。

目前國內跨海跨江特大橋,主橋樁基礎多長達100多米,雖然地勘鑽孔深度較大,但測試和評價內容相對較少,按規範布置勘察工作量,勘察要求相對山區類似工程反而簡單。必須指出,人工填島的勘察難度卻要大的多。

此外,結構工程師難於解決的地質問題,設計院也可委託相關科研院所完成,但應確保外委項目的完成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設計院各專業配合,現場考察和調研必不可少,提出切實可行的「勘察技術要求」,是確保勘察質量的必要條件之一。

3 勘察單位現狀及存在問題

3.1勘察市場的無序和混亂

由於勘察市場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激烈,甚至存在惡性價格競爭,導致難於做出高質量的勘察成果,這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3.2 對勘察技術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有待提高

勘察工程師對設計意圖的把握有待於提升,應加強技術交底和技術溝通。

地質勘察工作是為後續設計和施工服務的,準確理解這些技術資料保證勘察成果質量的前提條件。勘察要求技術交底是勘察技術人員了解擬建工程特點、項目管理設計對勘察的要求和後續施工要點的重要工作。

結構設計人員和勘察技術人員通過技術交底,充分理解設計意圖,才能確保工程地質評價針對性強,提出的建議合理適用。

如山區橋樑工程地質勘察,其現場採樣或勘察的重點區域為樁入土範圍、樁尖持力層、主塔所在邊坡區的穩定性,重點關注的岩土體物理力學指標、抗剪強度指標和壓縮指標等。

不少勘察工程師對「勘察技術要求」理解不深刻,認為這是結構設計工程師的事,完成的勘察報告頁碼和圖件不少,但是可讀性和可利用性較差,不需要的指標做了很多,最終可能還需二次補充勘察。

3.3勘察單位對勘探現場的控制力有待加強

目前市場專業勘察單位的鑽探工作大多數是勞務分包,往往是勘察單位一個技術人員編錄多台鑽機,尤其是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時,線路較長,工點距離較遠,現場編錄的可靠性較難保證。此外現場編錄的技術人員的水平也相對較低,如某公路路線通過一工業區,鑽探區域為填平場地,編錄記錄上寫的卻是坡積物。

其他造假現象也層出不窮,由於動探、取樣需要鑽工來回拆卸鑽杆,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加之勘察單價低,隨意人為編制數據現象也不少。更有甚者,鑽探深度達不到設計深度。

現場技術人員除了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外,還要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優質的勘察報告無疑會給設計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質依據;相反,不合格的報告會給設計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甚至造成質量事故。

3.4勘察成果後處理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國內地勘單位鑑於勘察費用和成本考慮,勘察成果後處理相對較弱,一般多為分地層提供承載力,提供鑽孔柱狀圖、縱斷面,及相對簡單的工程地質評價。

此外由於勘察單價低,專業勘察院不得不承接過多項目來維持單位轉運,公司內容人才梯隊、勘察成果質量管控等一般難以得到保證。

如某海上通道工程勘察,有300多個鑽孔,甲方單獨委託國外岩土公司對勘察結果進行第三方諮詢,國外公司拿到國內勘察資料後,重新統計分析,分層統計各層土的含水量、液限、固結係數等指標,以彩色圖件形象表示,並進行了大量回歸統計分析,諮詢報告的圖件數量和厚度竟然比勘察報告還顯的「豐富」。國外岩土公司在獲得甲方讚譽的同時,經濟效益顯著。

而國內勘察單位,在岩土體參數統計過程中,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

此外,對於線狀工程,地質調查深度和可靠性較差,往往是地調平面圖和剖面圖的地層對不上,可見地調平面圖直接來源於大比例尺的區域地質圖,缺少必要的外野工作。原因是鑽探是按進尺收錢,地質調繪往往是不收費的。

3.5報告資料來源不清晰

勘察報告有關「氣象水文」、「區域構造」、「斷層活動性」、「地層岩性」及「地震活動性」等論述和結論,往往缺少資料來源。工程地質勘察中發現小斷層和局部岩體斷裂,地勘單位一般多盲目和區域斷裂牽扯在一起,甚至代替地震局給斷層的活動性下結論。這樣一來,往往在後續勘察報告評審時候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地勘報告中應儘量引用權威資料,規避模稜兩可的論述和表達,確保工程地質報告中引用的資料權威可靠。

4.其他原因

公路系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一般通過專家評審會的形式審查通過,而非通過專業審圖機構的審查,和工民建領域施行註冊岩土工程師制度有所差別,後者要求明顯要強於前者。

5 結論與建議

(1)強化設計主體對地質勘察的管理和責任, 有條件時,設計室配置少量的高素質的地質工程師/岩土工程師, 使地質工作和設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有助於設計人員研究、分析、消化和應用勘察成果, 使設計更為可靠; 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使工程師的知識結構更為合理。

(2)業主聘請高水平的第三方勘察監理,控制內外業質量。

(3)專業勘察公司也應該加強自身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高勘察成果的可讀性、可靠性和客觀合理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