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經濟學》:真實世界的經濟學

職場 發佈 2022-03-20T18:45:52+00:00

史學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實;但,是不是有可能,這些「既往的事實」極具參考價值,可套用的經濟學理論卻有些模式化了呢?


史學之所求,不外乎:

一、搜求既往的事實;

二、加以解釋;

三、用以說明現社會;

四、因以推測未來,而指示我們以進行的途徑。

呂思勉先生曾如此說道。

其實,學習經濟學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是,經濟學所應用的場合往往過於新穎,導致大家誤以為「既往的事實」並無參考價值。但,是不是有可能,這些「既往的事實」極具參考價值,可套用的經濟學理論卻有些模式化了呢?《重新認識經濟學》帶我們從真實世界解讀那些被過度簡化、模式化的經濟學理論。

《重新認識經濟學》是經濟學與人類生物學」學科創始人、慕尼黑大學經濟學和經濟史名譽教授約翰·科姆洛什重磅力作。在這本極具創新性的書中,約翰·科姆洛教授致力於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發展的新視角,通過一個個實證案例解釋自由市場、全面闡述了對現實市場運作方式的真知灼見。

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是一個職場人士非常熟悉的概念,無論職位高低薪酬多寡,總是繞不過「最低工資」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傳統經濟學書籍中,「最低工資」是一個槓桿,是典型的價格管制。但也因此,它被認為是對市場的干預,將提高勞動力價格,導致社會效率低下,最後使得低工資水平的工人失業。

《重新認識經濟學》從真實市場表現出發,告訴我們:工資的增長來自利潤,提高最低工資不會造成失業。而且,最低工資政策將利潤中的一部分前轉移給了工人,基本上也是一種收入再分配政策,對勞動力市場有著積極影響。

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傳統概念里,社會中的完全行為人都是「經濟人」,也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所有的「經濟人」都希望以儘可能少的付出,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穫,並為此可不擇手段。或許,我們身上有「經濟人」的部分影子,比如:雙十一前瘋狂計算折扣模式,力爭以最低廉的價格買下最多的商品;但在很多時候,大部分的人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經濟人」。

《重新認識經濟學》透過傳統概念的假設,告訴我們這些假設都是基於沒有情感、條件反射、直覺或本能而做出的。真實市場上的完全行為人,沒有足夠的大腦空間可以做到:對所有商品都有重複的了解,同時又重複了解自己的喜好,且這喜好是穩定的、有遞推性的。因此,在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路上,我們可能會對生活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可能會出現掙扎、傷感、抑鬱等反應。

------

從市場的解說、需求本質的分析,到消費與競爭、生產與市場管控,再到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金融危機等等經濟學世界的各個角落,《重新認識經濟學》都巡了一圈。在書中,約翰·科姆洛教授從繁瑣的經濟學理論跳出來,將那些我們熟悉或陌生的故事、將那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問題逐一放到我們熟悉的真實市場之上,以熟悉的經濟學理論及各式分析方法,帶著我們重新觀察這個熟悉的市場。


因多年沒有正正經經地讀經濟學書籍,所以抱著啃硬骨頭的預期,我翻開這本《重新認識經濟學》。原理、圖表、案例、解析,看起來貌似與普通經濟學書差不多,但因為視角的不同(聚焦真實市場)、視線的平行(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讓書中的內容讀起來顯得簡單、直觀、接地氣。同時,書中強調的「人文經濟學」—— 一種更友善、更公正的經濟體系,讓我感受到一縷縷煙火氣息。其實,經濟學研究的對象,不外乎就是一個大型的市場;市場除了交易,其實煙火氣也非常重要!非常高興能遇到一本帶著煙火氣息的經濟學書籍,我想,這應該就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