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果樹餵飯,湯圓里包錢,「放路燭」,土家族這些習俗你見過嗎?

陶鈞2021 發佈 2022-04-19T02:24:38.399075+00:00

2022年2月3日,陰,星期四土家族人過年,除了可口的美食,絢爛的煙花,三十「守歲」,十五「玩燈」,圍著火坑烤樹疙瘩火「熬年」外,給果樹餵飯,湯圓里包錢,「放路燭」等過年習俗,也挺有意思的。給果樹餵飯。除夕這天,一家人吃完團年飯後,接著就是給果樹餵飯。

2022年2月3日,陰,星期四

土家族人過年,除了可口的美食,絢爛的煙花,三十「守歲」,十五「玩燈」,圍著火坑烤樹疙瘩火「熬年」外,給果樹餵飯,湯圓里包錢,「放路燭」等過年習俗,也挺有意思的。

給果樹餵飯。除夕這天,一家人吃完團年飯後,接著就是給果樹餵飯。

過年時給果樹餵飯的民俗延續上千年。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芭蕉侗族鄉,至今還保留著給樹餵飯的原始奇葩習俗。一農業方面專家表示,給果樹餵年飯這一傳統經驗對果樹增效確有效果。餵了年飯的果樹結出的果實,不僅多,而且又大又甜。

團年結束後,用一個碗盛一點米飯,再夾一點團年時的剩菜,帶著一把鋒利的鐮刀,來到房前屋後的果樹旁,先在果樹的樹幹上砍出一個小口子,接著將年飯和菜一起塞進樹的口子裡,並細心地用手將樹幹上的裂口抹嚴封實。

給果樹餵飯,是希望果樹長得更高更壯,來年結出的果子又豐又甜。


我小時候與父親一起給果樹餵過年飯,有一段對話特別有意思。父親問:「明年結不結(果)?」我答:「結!」又問:「結得多不多?」答:「多,就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的!」至此,給果樹餵飯便告結束。

湯圓包硬幣。湯圓是吉祥之物,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土家人吃湯圓多是元宵節這天。這一習俗,是古人祭星的遺風,目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裡生活美好,風調雨順。

湯圓煮熟後會漂在水面,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期盼闔家團圓的意思。調查顯示,包括土家人在內的中國人對在傳統春節里吃湯圓的習俗早已欣然接受。




宋朝時,民間開始流行元宵節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仁做餡,外用糯米粉搓成圓球將果餡裹緊,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別有風味。因為這種糯米餡球在鍋里煮的時候會浮起來,所以最早叫它「浮元子」,後來人們又把「浮元子」稱之「元宵」。

說起元宵,還一段有趣的傳說。我國南方人一直叫湯圓,而北方人稱之元宵。袁世凱稱帝後,因為「元」和「袁」、「宵」與「消」諧音,「元宵」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於是,袁世凱就下令把人們喜歡吃的元宵改名湯圓。袁世凱垮台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恢復了元宵這個名字。

不少土家族民族地區還流傳著在湯圓裡面包硬幣的習俗。將硬幣洗乾淨後包在湯圓里,寓意新的一年裡財源滾滾,大吉大利。

還有另一種寓意:當湯圓煮熟的時候,帶硬幣的湯圓一般會在水的中下層,不至於漂浮起來。傳說,一次煮湯圓過程中,當湯圓煮熟漂浮起來時,有些小孩子看到湯圓煮熟漂浮起來後就大聲嚷道:「又好了一個,(漂)起來了。」被認為這話不吉利,寓意家中有人臥病在床。故包上硬幣,讓湯圓煮熟後下沉不至於漂浮起來。

「放路燭」。路燭,顧名思義,將蠟燭點燃後沿著房前屋後道路兩旁插在地上,讓其燃燒。土家族聚集地,大都有「放路燭」的習俗。

「路燭」的原材料是用松樹油脂(俗稱松香)製作的。在作者的記憶中,早些年有的地方是將祭祀用的燃香在油中浸泡後代替松燭或蠟燭。


除夕之夜,吃守團年飯後,入夜時分,「放路燭」開始。點燃的路燭插在道路兩旁,似兩條「火龍」一般溫暖而靈動。在許些微寒的正月里,讓人從中感受到一股溫暖。

據史料記載:路燭起源於中元節的祭祖風俗。中元節時,人們都會去祖墓上焚香祭祖(俗稱「送亮」),樸素的人們擔心祖先的靈魂找不到回家過節的路,所以就在墳頭到自家房前的這段道路兩旁插上點燃的蠟燭,將祖先靈魂回家的路照明。

「放路燭」,每點燃一支蠟燭時心裡都會默默祈福,希望被點亮的蠟燭升騰起一股無盡的火熖,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未來的光明……(胡仁鈞文,部分圖片選自網絡,歡迎轉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