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三個叛逆期的原因、表現及16個教育方法

積極家庭教育 發佈 2022-04-19T22:35:00.910198+00:00

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

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

4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

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第二個叛逆期:7-9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地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地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地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於「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儘量少干預孩子,儘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麼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雞毛蒜皮的小事儘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另外,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教,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

破壞性強

叛逆期的孩子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喜歡鬧脾氣摔東西、拆壞玩具、在牆上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得滿地都是。

2

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

執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必須就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不起開始耍賴、或是動手打人。

3

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故意不做,越是父母不允許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也不和父母一起玩。

4

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

提出無休止的需求。

5

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易動手

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會和小朋友爭搶同一件玩具,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動手推人或咬人。

叛逆的原因

1.定力不強 ,容易被誤導

有些初中生,在剛剛進入校園時 ,是一個十分和善聽話的學生,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學校外面的一些人和事, 就會不自覺的進行模仿,而後把這些惡習帶到學校中。很多愛打架,吸菸他、逃課的學生都是由於定力不強,受到校外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了叛逆心理。

2.厭學 、逃學

這種現象在學校中也是十分普遍的,尤其到了初三複習時,很多學習成績 差的學生,由於成績落後,對學習失去信心, 就產生了叛逆心理,厭學、逃學 ,不聽老師的話。

3.自以為是

這個現象就與家庭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很多中學生由於從小受到家長的溺愛 ,就形成了高傲 、自私 的性格 ,而且這種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 ,很多學生在學校中,在學習上 ,不聽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只顧用自己的方法 ,當成績無法提高時 ,也不接受老師的意見 ,固執己見 。

4.自卑和自負

有些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對榮辱有了認識, 總覺得自己的家庭或者學習 上不如別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性格,相反,另一部分學生卻認為,自己應當從平庸中走出來,在各方面都應當超過別人 ,因此經常採用一些不當的方法想吸引別人的注意 ,比如怪異的頭型 ,各種奇裝異服等。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成功的教育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

當你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不能控制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

1、多了解孩子

多了解一下孩子在每個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徵,也應該與老師多溝通,對孩子在家庭和學校中的表現有個大概的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知道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不斷發展,孩子的生長環境也和父母所處的那個年代大不相同。教育方式和理念也應該不斷地進步。家長有義務主動吸收新的現代化的教育知識。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大多是家長帶著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懲罰是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吸收新知識能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歷,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

3、耐心傾聽孩子

氣急敗壞的家長,面對頑皮不聽話的孩子,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張口就罵或是動手就打。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換一種方式,多一份耐心,先問問孩子因為什麼要這樣做。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上、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會釋放掉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架子

放下家長的架子,學會與孩子做朋友。父母應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創造一種「聽的氣氛」。家長在傾聽的時候不要評判,也不要提建議,只是認真聆聽,並且表現出極大的傾聽熱情和興趣。而不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要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日常對孩子的告誡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給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從其他人的角度去換位思考,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講道理的方式,可依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孩子把父母說的話總當成耳旁風,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作自受」的滋味。通過自身的真實體驗,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跟孩子協商

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縛孩子,不要總讓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那樣的話不只是孩子崩潰,大人也會很無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喜好。跟孩子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當孩子提出想要玩跳沙發的時候,此時家長有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也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情緒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當家長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迴避,或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如聽聽音樂、出去散步等等。等自己把心態調整到平和狀態,再和孩子進一步的聊聊。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的家長急於求成,很多事情自己做不到卻還高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年齡還小,天性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所處的年齡段,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孩子當前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保持尊重,給孩子成長空間。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過渡期,是一種正常現象。對於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朋友應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到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你會因此為他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能懂事的,也是樂意體貼父母的。

11、開放自我。

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12、將心比心。

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係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13、觀察溝通。

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14、分析說明。

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15、不斷試驗。

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16、實踐體驗。

就是通過實踐,進行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倆散步,兒子看了西瓜一定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提回去太累了,不買。兒子不高興:「我喜歡吃的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父親一想,對獨生子說:「買瓜可以,你要負責提回家。」獨生子同意了,累得滿頭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兒子感觸很深:「吃個西瓜真不容易啊。」

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

第一步:

如果遇到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強,一定要清楚,這事一種正常現象。

事實上,逆反心理中也是包含很多積極的品質,諸如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能創新等積極的心理品質。

父母要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併合理引導。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作用的。

第二步:

不和孩子爭吵,不為難孩子

處在叛逆期的男孩,他們會變得脾氣非常的暴躁,他們認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違背他們的意願,他們經常會表現的無助,焦慮,孤獨等等覺得沒有人可以懂自己內心的世界,所以父母必須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情形。

多穩定孩子的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

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

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三步:

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嘗試主動與孩子溝通

處於叛逆期的男孩慢慢會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麼的粘著父母,而是自己經常會尋找自己單獨的空間,來發泄和表現自己,所以作為父母不要覺得孩子不如小時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關係孩子,主動和孩子溝通。

切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

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