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院長、陳文兵特約研究員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美國北約固守冷戰思維的「五宗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發佈 2022-05-05T02:37:37.058388+00:00

5月2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徐步院長、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陳文兵特約研究員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美國北約固守冷戰思維的「五宗罪」》,全文轉載如下。

5月2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徐步院長、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陳文兵特約研究員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美國北約固守冷戰思維的「五宗罪」》,全文轉載如下。

當前,烏克蘭危機已延宕兩個多月,深層次影響仍在蔓延擴散,對國際和地區安全、世界經濟形勢等帶來嚴重衝擊。俄烏衝突成因十分複雜,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固守冷戰思維,是造成危機的主要原因。具體體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奉行強權政治,破壞世界和平。

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霸權史。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獨立時的面積僅80萬平方公里;此後,經過對英戰爭、簽訂對法條約以及美西戰爭、美墨戰爭,美國領土面積擴張到937萬平方公里。二戰後,美國更是憑藉超強軍事力量,在全球建立了成百上千的軍事基地。美對外戰略奉行基於實力的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以「世界警察」自居,排斥打壓異己,企圖維護自己的世界軍事、政治和經濟霸權。美國還頻繁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對其他國家實施「長臂管轄」,造成相關國家經濟面臨嚴重困難。

美國於2001年打著「反恐」旗號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打擊,20年阿富汗戰爭的結果是耗資數萬億美元、超過24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流離失所。2021年8月,美從阿倉皇撤離,留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喀布爾時刻」比肩「西貢時刻」。2003年,美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以一小瓶白色粉末作為化學武器「證據」,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同樣以失敗收場。美在阿、伊的戰略性失敗表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世界和平的最大破壞性力量,一個國家無論多麼強大,都無法靠霸權左右別國,更不能主宰世界。

二是推動北約東擴,挑起集團對抗。

冷戰結束後,北約非但沒有像華約一樣解體,反而淪為美國謀求建立單極世界、組建對抗性軍事集團的工具。美國為達到維護霸權的目的,需要利用北約這個軍事工具遏制俄羅斯,並以「安全」為由繼續掌控歐洲。自1999年進行冷戰結束後第一次東擴以來,北約在21年時間裡連續5輪東擴,成員國從16個增加到30個,將東部邊界向莫斯科方向推進了上千公里。北約無視俄安全關切,將大量進攻性戰略武器部署到東歐,對俄進行戰略擠壓,不斷蠶食其安全空間,迫使俄不得不做出反擊。美國及北約熱衷於加劇局勢緊張,挑起集團對抗。美國總統拜登今年3月訪歐時在波蘭發表演講,宣揚西方在冷戰中的「勝利」,極力渲染意識形態對抗。美國防長奧斯汀日前訪烏後聲稱,美將繼續竭盡所能為烏提供武器,以幫助烏打贏對俄戰爭。截至目前,美已承諾為烏提供約37億美元的安全援助。4月28日,拜登又要求美國國會批准總額為330億美元的「2022財年緊急補充資金」,其中用於「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安全援助、支持美和北約盟友等合作,以加強歐洲安全」的資金高達204億美元。美國這種遞刀拱火、趁火打劫的行為,是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的首要原因。

對於美國和北約在歐洲搞集團對抗的行為,國際觀察人士早已洞若觀火。1998年,當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北約東擴計劃時,美「遏制戰略之父」喬治·凱南就指出,北約東擴「將是美在後冷戰時代犯下的最致命錯誤」。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戰略家也指出,將北約擴大到烏克蘭是對俄羅斯的挑釁。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一針見血地指出,北約東擴與實現其「法定目標」毫無關係,而是在美國指揮下擴展領土,以達到加強和確立單極世界的目的。

三是打著「民主」旗號,干涉別國內政。

美國為掩蓋霸權主義本質,常常以「民主」「人權」等名義,肆意干涉別國內政。1999年,北約以保護「人權」為由,對南聯盟進行78天持續轟炸,造成8000多平民死傷、近100萬人流離失所。美還以「民主改造」為由,出兵伊拉克和敘利亞,在這些國家踐踏人權,濫殺無辜,釀成血淋淋的悲劇。據不完全統計,僅2001年後北約發動和參與的戰爭就奪去90萬人的生命,造成數以千萬計民眾流離失所。美還在世界各地策動「顏色革命」,以達到亂中漁利的目的。事實證明,美國是一個戰爭成癮的國家。美「戰爭歷史網」指出,自建國以來,美有約93%的時間處於戰爭狀態。美《史密森學會雜誌》統計,美2001年以來發動的戰爭和開展的軍事行動覆蓋了全球約40%的國家。

美國的所作所為使世人清醒地看到,美國的「民主」並非真民主,而是假借民主的名義,行恢復一超獨霸地位之實;是打著「民主」的幌子,行干涉別國內政之實;是以「民主」作偽裝,行搞「小圈子」「小集團」之實;是濫用「民主」的價值,行謀取地緣政治私利之實。

四是炮製「印太戰略」,攪亂亞太局勢。

美國「印太戰略」概念於2010年提出,此後幾經修改。今年2月,拜登政府發布新版「印太戰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赴印太地區大肆活動。這表明,即使在俄烏衝突背景下,美仍未放棄推高印太緊張、攪亂亞太局勢的圖謀。「印太戰略」的實質,是美糾集其在印太的「盟友」「夥伴」,共同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但是,無論美用什麼樣的話語包裝,其背後隱藏的戰略野心、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都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還打著促進地區合作的旗號,在亞太地區玩弄地緣博弈把戲,搞封閉排他的「俱樂部」,包括強化「五眼聯盟」、兜售「四邊機制」、拼湊「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收緊雙邊軍事同盟等,對地區和平穩定帶來嚴重威脅。

美國搞「印太戰略」、拼湊「印太版北約」,在地區搞集團政治,維護以其為主導的霸權體系,嚴重衝擊了以東協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損害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共同願望背道而馳,是註定不可能得逞的。

五是重拾冷戰遺孽,撕裂國際社會。

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特別是由於新興大國崛起,美再也無法獨力掌控國際事務。美本應順應人類歷史潮流和世界發展大勢,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但美仍然沉溺於「霸主」迷夢,企圖復活其主導的七國集團等小團體,以恢復在盟友中的領導權、重塑「自由世界領袖」形象。去年6月,七國集團在英國舉行峰會,其中一項主要的內容就是商討如何聯手對抗中國,而此前的七國集團外長會更是將涉台、涉疆、涉港等議題充塞其中,渲染中國「經濟脅迫」,拋出所謂「民主對抗專制」話題,將矛頭對準中、俄。國際媒體評論稱,七國集團會議除了營造小圈子、製造概念外,並未取得實質成果,其「造勢」「作秀」阻擋不了七國集團走向衰落的歷史趨勢。去年12月,美國還打著「民主」旗號舉辦所謂「民主峰會」,將世界近一半國家排除在外,在世界上公然製造分裂,進一步暴露美在國際上「築牆」「造院」的本性。

作為舊時代的產物,美國這種以意識形態畫線,拉圈子、立山頭、搞派別的做法早已不合時宜,反映出美國外交中抱殘守缺、企圖重拾冷戰遺孽的一面,其對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的破壞性影響正不斷顯現,受到世界愛好和平、主張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堅決反對。人們日益認識到,冷戰時期的那一套解決不了問題,把世界分為「我者」和「他者」也不能保證自己比別人更安全。

當前,人類正面臨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的考驗,疫情肆虐、氣候變化、能源短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等帶來的安全問題顯著增多。在日益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世界呼喚合作共贏。美國及其盟友必須摒棄冷戰思維和單邊主義,放棄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國際社會要加強團結,推進落實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

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確立了當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國際社會應該普遍遵守的規則。要警惕少數國家以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取代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行為,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權威地位和核心作用。

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當今時代,再也不能用冷戰思維看待和處理國際安全問題。國家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要相互尊重,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烏克蘭危機的最終解決也在於尊重和照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達成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

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對話和溝通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談判是解決衝突的根本之道。國家之間要加強戰略溝通,增進安全互信,妥善化解矛盾、管控分歧。要堅決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反對濫用「長臂管轄」對別國進行恫嚇或打壓。

堅持通過合作應對安全威脅。合作是通往安全的必由之路。人類正日益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任何國家都不能憑一己之力解決所有安全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從別國動盪中收穫穩定。任何「築牆」「脫鉤」的行為都不利於世界安全。要堅決反對美借「印太戰略」在地區搞分裂和製造「新冷戰」的圖謀,堅定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大局。

(作者:徐步、陳文兵,分別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