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人不願意做腸鏡?院士:做一次腸鏡,或能保5年沒問題

陳醫生在線聊健康 發佈 2022-05-06T13:17:45.434802+00:00

昨天門診接診了一位姓李的阿姨,60歲。李阿姨說:「我的大便總是不成型,總有排便不盡感,排泄物總是粘在馬桶上不易衝掉,這些症狀已經持續了近半年,近3天更是出現了便血。

昨天門診接診了一位姓李的阿姨,60歲。李阿姨說:「我的大便總是不成型,總有排便不盡感,排泄物總是粘在馬桶上不易衝掉,這些症狀已經持續了近半年,近3天更是出現了便血。」詢問阿姨做過什麼檢查及治療,李阿姨說並沒做過什麼檢查,在來醫院之前,就自行去藥店,在店員的推薦下買了一些「祛濕氣」的藥物,但症狀卻反覆不見好轉。建議李阿姨完善腸鏡。

但一聽到「腸鏡」李阿姨卻表現出了強烈的牴觸情緒,還是在其女兒的堅持下,李阿姨最終才完善了檢查。今天拿到阿姨的內鏡檢查結果:直腸癌。腫瘤直徑約4.5cm,且已經侵犯2/3腸腔。

雖不是晚期,但可以明確的是,也無法保肛了。李阿姨的情況不免讓人惋惜,日後的生活質量怕是無法保證了,如果能早點發現,可能情況也不至於此。

一、腸鏡是什麼呢?

腸鏡是消化內科常見的檢查。主體結構是一條長約140cm可彎曲的纖維軟管。腸鏡末端是帶光源的微型電子攝影機。並附有活檢管道,且具有沖水和充氣功能。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由肛門直至小腸末端的腸道情況。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介紹,如果超過45歲還沒有做過一次腸鏡,年底前一定要做一次,一次腸鏡最起碼可以保證五年甚至是十年不會患上直腸癌。

二、腸鏡與CT成像在腸道腫瘤的診斷方面有何不同?

臨床上,總有患者在面臨腸鏡檢查時,希望能有其它選擇,如CT造影。但來自荷蘭的EstherM.Stoop博士,將這兩種腸道檢查方法進行對比,最終發現,CT成像更容易被受試者接受。而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結腸鏡與CT造影相比,更加直觀,在診斷晚期腫瘤方面的表現更優。

就二者各自的缺點,CT檢查存在造影劑過敏、腎功能損害的可能和示蹤不佳的風險,且存在結腸擴張不完全的可能。而腸鏡檢查也有可能因腸道解剖結構異常、腸道狹窄、受檢過程中出現不適感等造成結腸鏡檢查的失敗。且腸鏡檢查需要進行腸道準備,若腸道準備不良,腸內容物較多,也會造成疾病的漏診。

三、腸鏡檢查的作用?

1、發現病灶

腸鏡可直觀的發現腸壁的病變,腫瘤或潰瘍,對腫瘤的發現意義尤為重大。研究表明,大腸癌的誤診率高達41.5%,在出現症狀後的確診率最高也僅為10%,青年人結腸癌更是有最低72.5%的誤診率。

而腸道息肉的發現多由腸鏡體檢、肛門內檢發現。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結直腸癌多由息肉發展而成。絨毛狀、管狀及管狀絨毛狀腺瘤性息肉屬癌前病變,在>2cm時極易發生癌變。整個過程一般持續5-10年,在此過程中,腸道黏膜經歷由黏膜到增生,到腺瘤,最後到腺瘤癌變都可無明顯症狀,或是只單純的出現便血、腹瀉或便秘,因此常會被誤診、漏診。

2、確診及早期治療

腸鏡在發現病灶後,可直接鉗取局部組織以便完善病理檢查,確定腫物性質。對於直徑小於40mm,數量較少的腸道息肉還可直接鏡下鉗除,免去了外科手術的風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的張偉健表示:「據統計,大腸癌仍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腺瘤-癌途徑是50%-70%的息肉癌變途徑,內鏡下對於高危腺瘤早期切除,早期治療,可以有效阻止其癌變過程。」

四、哪些警惕現象需要做腸鏡檢查呢?

1、便血

血便是大腸癌和直腸癌患者的早期症狀。表現為大便表面一側有血痕,顏色新鮮,或者表現為新鮮血滴在排便之後排出。當出血量較少時,一般不會被肉眼觀察到,而是表現為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2、排便習慣改變

腸道腫瘤患者會發生排便習慣的改變,如大便先干後稀、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感、甚至不排糞便,排粘液、血液多見於直腸癌。大腸腫瘤排便習慣地改變在腸道糜爛明顯、潰瘍、感染時才會出現。

3、大便形成改變

大便形狀發生改變,多因腸道腫物突出,壓迫糞便。

4、腹痛

多數表現為腹部鈍痛或者餐後痛。合併腸梗阻時會出現絞痛,噁心、嘔吐、腹脹、腸鳴音亢進。部位因癌腫部位不同而變化。

5、腹部腫塊

右側結腸癌在右腹部可觸及腫塊,早期尚可推動,晚期較固定。腫塊合併感染會出現壓痛表現。

6、其它症狀

由於體內各種營養物質被腫瘤的消耗以及腫瘤所導致的慢性失血,患者可表現出乏力、消瘦、頭暈等貧血症狀。還會表現出腹水、浮腫、進行性消瘦等惡性消耗症狀。

五、沒有症狀出現,哪些人需要提高警惕呢?

中山大學附屬南昌醫院方念博士建議:「一般人群的結直腸癌的篩查應該始於45 歲,無論是否出現症狀、男性還是女性,是否存在危險因素。

40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喜歡吃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炎性腸道疾病史等,更應該對結直腸癌的篩查提起重視。此外,日常生活我們還應該注意,戒菸、禁酒、避免久坐、避免脂肪蛋白的過量攝入、適當運動。」

總結:

綜上所述,可見腸鏡檢查在臨床診斷和疾病早期防治中的作用。作為消化科醫生,苦口婆心地勸導身邊的朋友及患者提高重視,卻常遭到誤解甚至輕視。那麼除了自身防癌保健意識的淡薄之外,還有什麼是導致多數人不願做腸鏡的原因嗎?

上文已經說到,腸鏡檢查需要做好腸道準備,導瀉的過程確實有些痛苦,做腸鏡的過程也會產生腹痛等不適。但這些不適都是尚可忍受的,實在不能耐受,還可以選擇無痛腸鏡。此外,由於腸鏡進鏡位置的特殊性,多有患者不能接受。但腸鏡操作的醫生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很多情況已經司空見慣,因此患者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負擔。畢竟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要為長遠的利益打算。

參考文獻:

1、張偉健,李海文,梁藝鍾,等.基於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的中西醫治療大腸息肉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2021,29(8):588-594.

2、賴華生,林志昭,孟琰,等.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技術研究進展[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5):752-75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