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夜話 | 民生路那時的美食圈 熱乾麵燒梅糊米酒

人文武漢 發佈 2022-05-10T06:15:18.884848+00:00

拜讀田老師文章「洗反了的老照片」,撥動了我的思緒,讓我穿越時空,回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民生路江邊上班,但是我經常坐二路電車,到江漢路下車。


原創 蔡璧申


拜讀田老師文章「洗反了的老照片」,撥動了我的思緒,讓我穿越時空,回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


80年代已經改建後的民生甜食館


照片中也是我熟悉的地方,我想談談民生路那時的漢味飲食圈這個話題。我在民生路江邊上班,但是我經常坐二路電車,到江漢路下車。


多數情況我在蔡林記吃熱乾麵過早,蔡林記門面不大,名氣大。熱乾麵是知名的漢味早點。店裡並排三口鍋三個窗口同時操作。儘管如此,外面還排隊呢。三個隊,有時還排到門外。一口鍋兩人負責,收錢和糧票。下面,拌佐料,快撒得很。外堂只有醬油,醋。可以自由添加。面分兩種,二兩和三兩一碗。只有一張桌子,食客都是站著享用,大家沒有意見,也不挑剔。面爽口,芝麻醬香,那才是蔡林記的味道。他們也開發新產品,如叉燒熱乾麵。我最喜歡的還是原味。熱乾麵一定要加點醋,更激發熱乾麵散發出芝麻醬的香,刺激味蕾。現在熱乾麵佐料隨意添加,滿足各方來客,雖然也好,但是失去了原來的味道。




店子隔壁,有個賣飲料的門面。到了夏天,賣酸梅湯和啤酒。鮮啤酒,一毛錢一大杯。如果吃熱乾麵,再來上一杯啤酒,爽快,天熱,路過那裡也可以來上一杯。一口氣一干而淨,短時間暈乎乎。所以我只要路過那裡。絕不放過舌尖上的享受。



厚生里是我經過的地方,我也經常選擇到這裡過早,我說它是民生路的「戶部巷」。熱乾麵,油餅,鍋貼餃非常地道。店堂實際是巷子的通道,矮桌子,矮板凳,另一番情趣。芝麻醬也很香。我的同學同事馬樊生曾經是長江大型客班船資深的船長,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對美食有獨特的見解,我常在這裡與他不期而遇。我問他,這小巷子你也來?他說好酒不怕巷子深,家鄉的味道。這裡從早到晚,行人不斷,食客滿滿。過完早,我們直接穿行到民生路,去上班。


據說,這個飲食圈,是街道辦的。花樓街居委會做了一件好事。還有我印象很深的是做面的門店。民生路進花樓街有兩家,民生路有一家,黃陂街到民權路也有一家。他們共同的特點八個字:品種多,味道好,便宜。比喻水切面,以前有人叫鹼餿面,顧名思義,和面時添加適當的鹼,武漢人特別喜愛的那種面,有寬面,韭菜葉子面,熱乾麵,涼麵,手擀麵等等。還有米粉,新鮮豆絲。水餃皮,餛飩皮。乾麵,我們叫筒子面,品種相當豐富。還有外地的產品,糕點,芝麻綠豆糕,月餅,應時應節也十分豐富。其實我們那裡也有軋麵店子,是重慶雲陽人開的。這裡據說也是花樓街辦的。他們的產品就是比其他地方的便宜,並且好吃。圖個便宜,我一買好幾斤,曬乾。



後來我發覺重慶雲陽人的軋麵店發展很快。我在上海也見到他們的身影,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改革給他們帶來了機遇。武漢歡迎他們。


在民生路打卡的小吃,當然遠遠不止這些。比方說民生甜食館,三大品牌。首先說。桂花糊米酒,順著長江向上走,叫「醪糟」;向下走,叫「酒釀」。我們武漢卻叫伏汁酒,據說是因為在伏天做的酒最好喝。伏汁酒當然是孝感的最好。但是在早點的攤子上我們喝到的不是汁濃的伏汁酒,而是清淡、香甜的「伏汁酒」。

現在人們把伏汁酒叫清酒。如果在裡面打一個雞蛋,就是蛋酒。如果蛋不打散,煮在米酒里,招待客人,有個彩頭,叫作「元寶」,米酒煮湯圓也是一樣。喝清酒是味蕾的享受,多喝也不會醉人,夏天還可以冰凍起來喝,香甜可口,又帶一點微醺的酒味,比喝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強多了。

武漢清酒、蛋酒當道,過早一碗熱乾麵加一碗清酒或者蛋酒,可以吃得酣暢淋漓。不過「糊米酒」也不含糊,三鎮賣糊米酒的攤子不少。「民生甜食館」,他們用口徑一米開外的大鍋,滿滿一鍋的水燒開後,把湯圓粉子搓成的小坨坨下下去,加上桂花蜜、白糖,下糊,甜香撲鼻。食客們經常排成長長的隊翹首等候,過早時搭配著熱乾麵、油條吃,最是可口。這個店的糊米酒生意蠻好,兩口鍋交替輪番煮,常常還招呼不過來。

喝糊米酒也是文化享受。漢話中,常常把不開竅的人叫「糊米酒」。但武漢人有點矛盾,有時候用「糊」笑別人糊塗,又希望自己能「糊」一點好。比如湖北名菜「滑藕片」,他們覺得藕的「心眼」太多了,就用米湯「糊」它的心眼。下糊成了武漢飲食的一種風味,口感綿軟,老人、小孩都喜歡吃。以前有些婆婆拎個爐子在小吃攤旁沖糊賣,那香甜的味道也是我美好回憶。


民國時期的中山大道前進五路至江漢路段

重油燒麥也是漢味的一絕。「燒賣」在全國蠻多地區都蠻受歡迎。在北方,人們叫「燒賣」,開始是包子店「捎賣」的一種食品而得名,後來演變而成「燒賣」的名字。燒賣的製作逐漸南傳,名稱又演變為「燒麥」。在武漢一帶,蠻長一段時間都叫「燒梅」。

燒梅的品種非常豐富,有豬肉燒梅、牛肉燒梅、蛋肉燒梅、鮮蝦燒梅、蟹肉燒梅,民生甜食館屬於豬肉燒梅。燒梅皮薄而勻,像一隻小口袋,把肉的鮮香、糯米餡的軟糯都包裹在裡邊。其他地方的燒賣都沒有漢味燒麥的軟糯。餡里的瘦豬肉丁中配以香菇,適當加點肥肉丁或者熟豬油,這樣吃起來口感更好,且不塞牙,所以被叫做「重油燒梅」。雖然是「重油」,但肥瘦適中、油而不膩。如果,你叫燒梅,那一定是漢味的。

「重油燒梅」在武漢可是響噹噹的一塊招牌。皮子上擀出梅花邊,蠻像綻放的梅花,怪不得叫「燒梅」咧。要從剛離開鍋的蒸籠里撿出燒梅也是一絕,既要不怕燙,也不能撿破。民生甜食館在內堂製作,可食客排隊排到外面,總有一二十人。武漢人習慣稱四個燒梅為一兩,有的男將過早可以一次吃二、三兩,再買幾兩給屋裡老人小伢帶回去。民生甜食館還為食客準備了花紅茶水,熱熱的花紅茶恰到好處地增添了燒梅的鮮美。


三鮮豆皮也是他們的品牌。兩口鍋在門口操作。顛鍋的動作。吸引路人的眼球。豬肉的鮮香。挑動食客的味蕾。民生甜食館是民生路的一道風景線。


不得不說的還有一家牛肉麵館,好像沒有招牌(註:有名字,叫和義牛肉麵館),在民生路花樓街口。漢味牛肉麵。我曾經見過在萬松園有家牛肉麵館,掛著牌子就是漢味牛肉麵。每天都要排長隊。我問過很多人,漢味是什麼味?雲貴川湘都是辣的,漢味總不可能也是辣的吧?漢味講究一個鮮字原汁原味。這家牛肉麵館,深諳此道,熬的濃濃的牛骨湯,即使你買的光面,也用這個湯料。我中午休息,有時候想去交通路口的新華書店古籍門市部淘書,就選擇這裡解決中餐。說個掉底子的話,捨不得花錢。就一碗牛肉麵,一碗光面,也十分滿足。




民生路進黃陂街,那裡雜醬面(陳記炸醬麵)也是打卡地,從洪益巷口延伸到海員俱樂部後門,紅紅火火。特別到中餐的時候,周邊不能回家吃飯的人們,喜歡選擇這裡,人多時車輛不好通行。這裡的店家還喜歡搞一點花板眼,搞一些香菜,醃菜,海帶,由食客自由選擇添加。這個方法好像是他們的首創,之後風靡全市。炸醬是他們自己調製,與北方的不一樣。我說也是漢味的,不是酸辣的,食客買他們的帳。




武漢是個包容的城市,美味佳肴都能在這裡找到他的市場。在武漢過日子,有口福。




打撈江城記憶 鉤沉三鎮往事


中山大道後花樓


編輯:水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