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農業版圖爭奪戰①——另闢蹊徑的拼多多

數據猿 發佈 2022-05-14T05:29:41.662961+00:00

重倉農業,無疑是近年來拼多多一大戰略亮點。

重倉農業,無疑是近年來拼多多一大戰略亮點。

以農副產品拼購起家,走「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從而在電商賽道殺出一條血路的拼多多,已不再甘心僅僅做個電商平台在流通終端上發力,除了通過產地雲拼模式試圖改變農產品流通格局,近年來還通過「百億農研」項目、舉辦「多多農研」大賽等途徑進入農業的上游——種養殖端,為大數據、AI、雲計算、物聯網、5G等一系列新技術賦能的智慧農業搭台。

與地方農業相關部門、國內外知名高校、智慧農業企業合作,讓一眾專家、科學家為其「站台」,拼多多已逐漸從一家社交電商巨頭蛻變為「農業+電商」的科技企業。

拼多多的「轉身」是出於多重現實因素考量。隨著網際網路整體增長放緩進入存量時代,加上國家層面鄉村振興支持政策頻出,拼多多選擇抓住電商新藍海——農業。換句話說,重倉農業既是順應時勢,也是尋求自身增長點的內在需要。

事實上,農業電商正越來越顯著地成為拼多多的一項長期戰略,其重要性和緊迫性超越了包括廠貨直供在內的其他所有戰略。本文將解析並試圖回答拼多多何時與農業扯上關係,為何要重倉農業,並開始講農業科技的故事,農業真能給用戶增速放緩的拼多多帶來新希望嗎?

靠拼農副產品「發家」




其實拼多多與農業的淵源從其誕生時就發端了。2015年4月,黃崢成立「拼好貨」,從生鮮品類切入,通過拼貨模式銷售。拼好貨成立五個月後,黃崢又註冊了拼多多,最終在2016年將兩家公司合併。


拼多多舉辦的「農貨節」宣傳圖

自成立來,拼多多正是依靠著農產品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在已形成電商壟斷的格局下突圍成功,成為那個時期當之無愧的黑馬。2017年,成立僅三年的拼多多取得了一個月完成IPO,市值300億美元的成績。不誇張的說,拼多多的成功,正因為其深扎了農村市場,滿足了中國最大規模的用戶群體。

2021年3月17日,黃崢隱退,陳磊接任拼多多董事長。而媒體對此次換帥其中一種解讀是,拼多多將在農業的道路上狂飆。這是因為陳磊對農業的衷愛由來已久。


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

在拼多多成立之初,陳磊就帶領團隊一手打造了「農地雲拼」的技術體系,為後來拼多多農商平台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持。通過雲端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和農產品聚集起來,實現供需匹配;再通過產地直發的模式,將農產品從田間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

自上任後,陳磊繼續削弱營銷比重,大幅投入農業。拼多多去年二季度的營業成本(陳磊上任後第一個完整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為79億元,同比增長197%,增加的成本有不少來自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配送等供應鏈體系建設的投入。

陳磊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表達也都和農業相關。如2021年3月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時,陳磊稱,拼多多正致力於打造聚焦農業、降本增效、迅速履約的物流基礎設施平台;2021年4月,在某論壇上,陳磊重點提及的依舊是拼多多在農業電商方面做出的成果;2021年5月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時,陳磊表示,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對農業食品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延續黃崢的關注點,陳磊也提到了要對人造肉進行深入研究。

有媒體報導,陳磊曾提出兩大農業目標,一是更快覆蓋農產品消費場景;二是更深紮根農產品供應鏈。而隨著近兩年陳磊在農業上的動作不斷浮出水面,一個逐漸接近其兩大目標的拼多多農業版圖也日漸清晰:

在上游,藉助大數據、雲計算和分布式人工智慧技術並依靠百億農研項目,將農業產能匯聚整合形成「雲端大農場」,培育新鮮的智慧農業科技公司和新農人;在中游,優化供應鏈,通過原產地直發、完善冷鏈建設等方式,實現農產品上行;在下游,將分散的農產品用戶需求通過拼購、直播等傳播方式實現供需精準匹配,並通過百億補貼刺激消費。


圖片來源:《2021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

具體來說,在農產品消費場景上,通過「多多買菜」逐鹿社區團購戰場;在供應鏈上,拼多多通過「農地雲拼」模式,把原來在時間和空間上極度分散的需求,匯聚成一個個相對集中的訂單。2020年12月,拼多多「農地雲拼」技術獲得「世界數字農業十大成果」。

而在今年3月第四季度業績電話會上,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的發言中,幾乎用了全部的篇幅來講述拼多多在農業領域的布局。而在隨後的問答環節,無論分析師的問題是什麼,拼多多高管們的回答都會回到農業,關鍵詞包括農業數位化、農研大賽、百億農研專項,以及培育「十萬名新農民」。

拼多多高管多次表示,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投入怎麼重視都不過分,「長期看來,農業科技是有利於我們提高盈利能力的。」

重倉農業,是策略也是時勢




All in 農業是拼多多面臨網際網路大環境挑戰和自身流量增長乏力的重要戰略。

拼多多3月發布的財報數據並不夠好看,持續高增長的神話似乎已經終結。根據3月21日其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拼多多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增長明顯放緩,從2020年四季度的146%下降至3%,季度同比增速創上市以來新低。全年營收增速從2020年的97%下降至58%。


數據來源:拼多多歷年財報

2021年初高調宣布「年活躍買家數超過淘寶」的拼多多似乎到達了用戶增長天花板。數據顯示,2021年拼多多活躍用戶數為8.69億,在第四季度僅僅淨增 140萬——這個數據,阿里巴巴是1900萬,京東是1800萬。從月活看,去年拼多多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7.33億,同比增長2%,這一速度已從2020年Q2就不斷下降至今。從環比來看,2021年Q4拼多多月活躍用戶數更是呈現了負增長。


數據來源:拼多多財報 製圖:燃財經

拼多多急需找到新的用戶增長點。陳磊表示,「拼多多剛進入電商領域時,創造了『拼』這個不同的模式,但是這種模式現在還不是最適合用戶需求的,我們內部也在不斷討論。從用戶目前增長放緩也能看出一些趨勢。」

2020年之前,拼多多解決了「找到用戶」的問題,但在陳磊接管時,拼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變得更複雜:在找到和聚集用戶之後,還要找到拼多多新電商模式落地的最佳場景以滿足用戶的深層需求。

拼多多的挑戰有目共睹。東興證券在2022年1月23日發布的一份研報中也指出,「流量紅利到頂給拼多多帶來挑戰」,同時GMV增長也面臨宏觀經濟壓力,降低營銷費用等多重壓力。

多重增長壓力來襲的同時,拼多多平台上涉農產品卻成為增長最快的品類。據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珺透露,在農產品「零佣金」以及重投農業策略下,平台涉農訂單的增幅尤為顯著。過去一年,拼多多累計產生了610億件訂單,同比增長59%。

同時,農業智慧化升級也急需技術引領。目前農村、傳統農業的電商化轉型正處於關鍵時期,農產品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的數位化和平台化趨勢愈發明顯。瞭望智庫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在農村網絡零售額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0%,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此外,近年來外部和行業內環境也發生著重要改變,一方面國家層面空前重視鄉村振興,另一方面網際網路行業也正經歷著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的升級中。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產業網際網路無疑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

這時拼多多重倉農業頗顯順應時勢和 「政治正確」。

「百億農研」打入種植端




拼多多逐漸發現網際網路公司對農業的改變不能只停留在流通環節,從生產端入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坊間拼多多被戲稱為「拼夕夕」也是因其早期平台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而得來的惡搞。深受客訴風評之毒的拼多多,改變勢在必行,而在農產品端嘗試深度進入種植端和供應端成了其優選之路。

2021年8月,拼多多宣布設立「百億農研專項」,持續推動農業科技普惠,並聲稱將該年度二、三、四季度的利潤都全部投入農研科技領域,繼續深化農業數位化。

陳磊聲稱這100億元的農業專項基金,將面向農業及鄉村的重大需求,致力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拼多多財務副總裁馬靖透露,這筆錢將主要投向三個領域: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農業生產的相關科技。

「拼多多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它其實很清楚我們這些現在消費者的需求——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去買到高質量高性價比的農產品,如果能夠通過一些科技的手段幫助這些供應商提高農產品品質,滿足用戶需求之後還會愁增長嗎?」 剛帶領團隊拿了今年多多農研大賽冠軍的北京極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丹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說。


多多農研參賽團隊研發的「數字番茄智能管控雲平台」 資料圖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拼多多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共同舉辦,並匯聚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多所國內農業高校等數字農業領域的諸多頂級專家。據了解,這項比賽先後孵化了溫室種植、無土栽培、AI 種植等多個前沿項目,目前正廣泛應用於遼寧、安徽和雲南等地。

在今年的AI番茄種植比拼中,他們利用營養模型、栽培、環境控制、算法控制等多元化技術成功將北方溫室里積累的經驗應用到雲南,在3個多月的採收期內,實現了每平方米12.5公斤產量,並對病害進行了3次預警。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阮繼偉正對參賽團隊作物進行甜度、硬度等數值測定 資料圖

其中,參賽團隊「智多莓」 開發的自動化種植系統,已落地丹東東港的草莓大棚,幫助傳統農戶實現了 「一個大棚兩人管」 到 「一人管七個大棚」 的產業升級。

「不是賣貨是賣貨,帶貨是帶貨,然後種菜是種菜,沒有,現在我們就把你們所有人都放在一塊了,我覺得這樣模式挺好。」徐丹接受採訪時對拼多多這番嘗試讚不絕口,「一方面能給消費者新信號,我們不光能賣東西,同時還給你提供了一個能夠讓你接觸到更先進更安全果蔬的可能,而且你也能夠看到我們在為了你能夠買到更好的東西,在做一些非常前沿性的這種努力。」

這背後的邏輯是用技術賦能農產品培養、種植、儲存、物流等產業鏈上游環節,平台兩端的用戶和農戶都將獲益——農戶種出更好的產品,獲得更高的附加值;用戶會買到更好的產品從而更忠於平台。

目前拼多多的農業數位化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陳磊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農業的投入,除了開始介入種植端,拼多多在農業方面的布局還滲透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物流倉儲等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拼多多打造的農貨智能系統、多多課堂、雲端大農場等產品和服務,試圖打通雲端大數據和田間交流壁壘。

在物流倉儲領域,拼多多方面表示正在重新打造物流系統基礎設施,對算法設計、數據分析及冷鏈物流等方面進行開發,將為農業物流末端站點提供技術服務體系,助力「一站多能」。

「我國的數字經濟滲透率已達到36%,但農業只有8.2%。農業數位化水平滯後,農產品質量不穩定、難以標準化、產銷信息不對稱等是導致農產品銷售難的主因。」 陳磊說:「我們希望可以通過技術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完善農村的物流體系。」

「但流通效率的提升,畢竟不能從質上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因此,隨著技術出身的陳磊「接棒」,拼多多向農業變革更深處走去,全面轉向科技驅動。農產品最重要的還是品質,好吃、新鮮。而實現這些的源頭在供應鏈,在種植端。

近年來,為打入農產品生產上游,拼多多還舉辦了「農創客」、「農業機器人大賽」,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團隊合作落地了「怒江智慧農園」,也在研究「植物基肉」、「農藥殘留檢測」方式。種種做法,拼多多都是從農產品研發環節就介入,試圖推動農業科技創新。


位於雲南昆明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賽事基地

長遠來看,拼多多一方面完成了流通鏈路的數位化,一方面深入上游探索生產種植的數位化提升,將構建起一套包括生產、消費、流通鏈條等在內的數字農業中台,打通從流通到生產的數位化鏈條,提供解決化方案,推動數字農業更廣範圍地落地。

然而智慧農業雖然前景廣闊,但投入大、周期長,還有著不少技術難關待突破。趙春江表示,作為農業生產大國,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農業傳感器、農業模型和核心算法、智能農機裝備等核心關鍵技術,還需要堅持創新和突破。

農業本身的長周期性,考驗著網際網路企業的耐心和決心。深度建設農產品供應鏈是一項長期工程,勢必需要更大的、長期的投入。陳磊曾經說過,拼多多的「百億農研」計劃是一個長期規劃,短期內不會過多考慮盈利數據。

不過,從宏觀看,由種植到流通到消費上中下游,網際網路技術對農業產業鏈的全鏈條改造只會越來越深。

文:歐文 / 數據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