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春野菜上市受青睞

經濟日報 發佈 2022-05-14T05:39:02.806069+00:00

記得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每年一過清明節,母親就帶著我上山挖野菜,山坡上長滿了婆婆丁,采一籃子回來,搭配著玉米面給一家人『改善』伙食。

「俗話說得好,『陽春三月三,野菜似仙丹』。『婆婆丁』是我們北方人對蒲公英的俗稱。記得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每年一過清明節,母親就帶著我上山挖野菜,山坡上長滿了婆婆丁,采一籃子回來,搭配著玉米面給一家人『改善』伙食。後來到了城裡多年,還是一直沒有忘記這一口。」河北承德市民白小波告訴記者,如今一到春天,婆婆丁炒蛋、婆婆丁餡餅都是他們家餐桌上的常備美食,「時下這婆婆丁可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它新鮮的葉子裡面維生素含量特別高,自帶一種特殊的香味讓人慾罷不能,做餡吃解饞又解膩,蘸醬生吃口感更爽脆」。

讓白小波一家人讚不絕口的這份山野美食,來自距離市中心10公里、一片綠意盎然的大棚。4年前,承德市雙灤區大貴口村村民李長剛看到人們對原汁原味綠色食品的旺盛需求,從小吃到大的蒲公英讓他嗅到了新商機。如今,李長剛建起的山野菜種植大棚內,無花果樹枝葉繁茂,樹下的大葉蒲公英一年四季鬱鬱蔥蔥,成了大棚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比起野生蒲公英,大棚種植的水分足、個頭更大,適合汆燙後包餡吃,但營養價值沒有區別。得益於大棚種植,大葉蒲公英每10天左右就能收割一茬,在冬天能賣到20元一斤。」李長剛說,為了方便市民購買,他還組建了名為「共享農家院」的微信群,現在群里有100多名消費者,隨時可以通過網上下單購買,他負責定時送貨上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和飲食習慣也在不斷變化,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的綠色有機。充滿原生態之美的婆婆丁、薺菜等山野菜隨之身價倍增,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心頭好」。

「滋啦」一聲,一陣清香的氣息在廚房裡瀰漫開來。「10元一斤從早市購回的新鮮婆婆丁經滾水燙過,倒進燒至六成熱的油鍋里和雞蛋一起翻炒,那味道甭提多美了。」4月30日一早,河北承德市馮營子鎮天都嘉城小區,63歲的市民陳紅梅做好了婆婆丁炒蛋,品嘗記憶中春天的味道。

進入4月份以來,各種春野菜紛紛上市。在承德市西大街窩瓜園早市的蔬菜攤位上,攤主張洪軍剛把幾個裝滿山野菜的袋子打開,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圍攏過來挑選購買。

今年50歲的張洪軍是河北承德縣新杖子鎮兩益城村人,他的家鄉是遠近聞名的花果之鄉,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這裡出產的山野菜更是備受消費者青睞。

「一開始是帶著親友挖菜,後來我就到周邊鄉村的農戶手中收購品質好的山野菜,經過初步清洗後在市場上進行批發零售,除了早市攤,我還向鄰近的一些商場、超市和酒店供應山野菜。」張洪軍說,這些年,自己的野菜生意越來越紅火。一個春季下來,光野菜能賣3000公斤左右,純收入近3萬元。相較普通蔬菜種植,利潤可觀,且由於他的野菜攤子種類豐富、品質好,時間長了,消費者都喊他「野菜大王」。「婆婆丁的葉子可以涼拌、炒菜,春天吃最能消炎祛火,成了北方市場裡的野菜『王者』,每斤曬乾的根莖能夠賣到上百元。如今,許多承德市民都成了我的老顧客,有的一次能預訂20來斤鮮菜。」

這些脆生生、鮮嫩嫩的山野菜與春天一起到來,再加上人們對綠色消費和飲食的喜愛,催火了這門野菜生意,也讓不少像李長剛、張洪軍一樣的農戶鼓起了錢袋子。「我還打算開發具有承德地方特色的野菜深加工產品,同時在網上售賣承德時令春野菜,讓更多人嘗到家鄉的味道。」張洪軍說。 (經濟日報記者 宋美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