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除了寫詩,還能治國

gwd的學習筆記 發佈 2022-05-14T18:08:58.677367+00:00

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費供養了大批封建官僚和流民。范仲淹立刻提出自己的十條施政方針,即《答手詔條陳十事》。

北宋立國初期,民間經濟鼎盛、封建官僚「積貧積弱」。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費供養了大批封建官僚和流民。隨後西夏起兵,經濟的「極盛之年」已經「財用始大乏」。慶曆三年(1043年),宋仁宗親政十年後將范仲淹從西夏前線調入朝廷中樞,希望他有所作為。

范仲淹立刻提出自己的十條施政方針,即《答手詔條陳十事》。這份著名奏摺主要說兩件事:抓權和摟錢。

先說抓權。范仲淹提出:一要給封建官僚以實權,尤其是下級官吏任免權;二要讓當官的人先富起來,最重要的措施是給他們分配土地;三是范仲淹本人一定要是全國最有實權的官員。范仲淹挑選各路監司時選的都是阿附他的人,誰能摟錢,就任命誰當官。

再說摟錢。范仲淹想了很多辦法。一貨幣貶值:鑄造大錢摟錢實在是謀財害命的不二法門,結果當然無效。二是重農抑商。范仲淹一入朝堂成立「督鹽院」等一批機構,對商人發鹽鈔,產多少鹽就要有相應的鹽鈔。鐵茶同樣如此。結果直接催生北宋真正通行全國的紙幣「鹽鈔」,它比官交子更好使。此後鹽鈔逐步取代管交子的地位。三是建立官營信貸機構即「回易」。他所謂的回易是用軍費放貸賺利息。

宋太祖曾下詔「官吏不得經商「,此為永制,范仲淹是在明目張胆的違反太祖遺命,還自鳴得意。

後代史學家徐夢莘評價回易:靠著官府的威風,與市井人爭利,即損害朝廷,又害苦庶民,有損國體。

封建官僚靠權力牟利,不想著創新。有財富了都去買土地。慶曆四年(1044年),仁宗年間規模最大兵變爆發,四千多人軍隊衝出軍營自謀生路,成為流寇。

慶曆新政不足一年就變成官僚新秀的盛宴是皇帝始料未及的,必須馬上停止新政。六月,宋仁宗把范仲淹調去陝西,自此范仲淹有生之年再沒回朝堂。替范仲淹收拾爛攤子的人叫包拯。包拯最大的功績是在全丈量土地,設立「仁宗限田令」,規定官員購買田地不得超過三十畝。

「仁宗限田令」和唐「開元限購令」差不多,盛唐開元年間宇文融為限制土地兼併頒發「開元限購令」,規定任何人不得購買土地,不承認帝國一切土地買賣。後來楊國忠放開了「開元限購令」,十年後,大唐40%人變成流民。北宋也有一人放開「仁宗限田令」,這人是包拯手下王安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