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 | 故宮博物院歷任院長,是如何改變故宮的

翰林冷知識 發佈 2022-05-15T11:58:15.572429+00:00

故宮博物院,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院之一,在很多人心中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易培基先生擔任院長共4年時間,從零開始組建了故宮博物院的方方面面,延聘著名的專家、學者到故宮工作,整理院藏文物,並提出了綱領性文件《完整故宮保管計劃》。

故宮博物院,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院之一,在很多人心中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之所以能發展成今天的舉世矚目,離不開歷任院長的辛勤付出。

第一任院長:易培基(任職期間1929-1933年)

1924年11月,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北洋政府下令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

易培基先生作為委員之一負責接收故宮,主持了故宮博物院的籌建工作,在1929年2月被國民政府正式任命為故宮博物院的首任院長。

易培基先生擔任院長共4年時間,從零開始組建了故宮博物院的方方面面,延聘著名的專家、學者到故宮工作,整理院藏文物,並提出了綱領性文件《完整故宮保管計劃》。

在1933年時,由於山海關被攻破,易培基先生主持籌劃了珍貴文物南遷工作。


第二任院長:馬衡(任職期間1933-1952年)

如果說易培基先生是故宮博物院的開創者,那麼馬衡先生則是故宮博物院事業的奠基者,他在故宮工作長達27年,執掌故宮19年。

馬衡先生執掌故宮之際,正是我國戰火紛飛之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和戰局動盪,為護佑國寶殫精竭慮。

在抗戰時期,馬衡先生護送國寶南遷、西遷及回歸。在解放戰爭時期,更是頂住各方壓力,護得國寶沒有外流。

1952年,已經是古稀之年的馬衡先生離開了故宮博物院,將其個人收藏的400餘件珍貴文物,捐贈給了他奮鬥一生的故宮博物院。

第三任院長:吳仲超(任職期間1954-1984年)

吳仲超先生是故宮博物院走向現代化的奠基人,在他接手故宮之時,故宮突出問題很多:垃圾成山、河道阻塞、機構設置不合理、建築和文物破損嚴重。

吳仲超先生從清理故宮垃圾入手,共運出垃圾、亂磚、積土等25萬立方米;又疏通故宮河道、綠化環境,對午門雁翅樓、後三宮、角樓等多處建築進行修繕和油飾。

在後來溥儀來故宮參觀時,都對衛生環境極為讚嘆。

同時還增設了文物修繕、學術研究、出版社等部門,並對故宮的藏品進行了整理清點工作。

第四任院長:張忠培(任職期間1987-1991年)

張忠培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對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保護工作,作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從大批的高等院校引入專業人才,對文物進行修繕和清點。

重新確定了故宮的保護範圍,將紫禁城護城河及其外延納入其中。

同時還與南京相關單位,溝通交涉抗戰時期,留存於南京的文物交接事項。

第五任院長:鄭欣淼(任職期間2002-2012年)

鄭欣淼先生在擔任院長期間,用7年時間對故宮全部藏品,以及所有庫房、宮殿,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徹查整理。打造了故宮「皇家文化」的核心主題,並創建「故宮學」。

因為某些歷史原因,故宮的文物分隔於海峽兩岸,鄭欣淼院長在推動「一宮兩院」合作上有突出貢獻。

第六任院長:單霽翔(任職期間2012-2019年)

單院長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有多少人是因為單院長而愛上故宮的。

據說古今中外,只有兩個人走過故宮的第一個房間,就是單院長和他的秘書。

單院長將原有與故宮無關的單位均遷出故宮,對整體宮殿、角樓、宮牆進行了大範圍的修繕。甚至翻開每一片房頂的磚瓦,讓故宮1200多座古建築寸草不生。

最美的故宮就是綠地、藍天、紅牆、黃瓦,除了藍天單院長做不到,其他的都做到了。

單院長極為重視文物保護,每當有領導視察,都去「要錢」,終於用這些款項建立了到處都是黑科技的現代化地下庫房,對每一件文物建立電子檔案。

遊客到故宮的體驗,在單院長任職期間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線上購票不排隊、清理小商販不擁擠、增設休息座椅、增加衛生間,尤其是女衛的數量。

單院長在不斷開放故宮可參觀面積的同時,還開創了我國博物院文創的先河,讓故宮成為一個每年盈利十幾億元的「文化寶藏」。


第七任院長:王旭東(任職期間2019年-今)

王旭東先生也是現任院長,希望故宮博物院在他的帶領下,越做越好。

註:各任院長之間有空缺時間,大多為當時沒有正式任命院長,而是由副院長或理事會代理院長工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