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陝西翻修女媧廟,大殿下面竟挖出女媧墓碑,女媧真有其人?

趣史微視頻 發佈 2022-05-15T16:40:08.107239+00:00

在平利縣20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名為女媧山,山上還有一座女媧廟裡面供奉著女媧娘娘的塑像,是當地人祖祖輩輩祭拜女媧的地方。

女媧是否真有其人?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應該都是女媧不是神話人物嗎?怎麼會有真人?

可偏偏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的當地居民都相信:女媧是真實存在的!

在平利縣20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名為女媧山,山上還有一座女媧廟裡面供奉著女媧娘娘的塑像,是當地人祖祖輩輩祭拜女媧的地方。

2003年,平利縣的居民集資為已經破舊不堪的女媧廟重新翻修,但是誰也沒想到竟在女媧廟的大殿下面挖出了一塊墓碑。

墓碑上刻著的字依然清晰可見:「中皇山女皇氏聖皇之墓」。

根據《路史》記載女媧始於中皇山,此消息一出整個平利縣都炸開了鍋,當地人都堅信這就是女媧本人的墳墓。

這塊墓碑是否真的是女媧的呢?如果是,女媧難道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嗎?

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女媧墓碑的神秘面紗。

一、女媧山上的傳說

提起女媧,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女媧捏土造人、鍊石補天的故事。

相傳上古時期,天地間本沒有人類,女媧作為大地之母看著飛禽走獸、山川湖海總感覺少了一些什麼,直到一日看到黃河裡自已的倒影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世間缺少像自己一樣的人,於是女媧便用黃河的泥土照著自己的樣貌捏出了泥人,再對泥人施展法力就變成了人類。

人類本來快樂地生活著,卻有一日支撐天地的四根天柱轟然倒塌,天空塌陷了一個大洞。

一時之間洪水泛濫,地火蔓延不熄,猛獸也跑出來傷害人類。

女媧不忍人類與其它生靈受苦,便煉化出五色石將天上的窟窿補住,折斷神鱉的四條腿作為新的擎天柱撐住天地四方,然後平洪水、熄地火、殺猛獸,萬物生靈這才又能安居於世。

經過後人的演變,在《史記·補三皇本紀》 中將擎天柱倒塌的原因歸咎於了水神共工。說是共工與火神祝融相鬥落敗,惱羞成怒才用頭撞倒了天柱不周山。

但無論怎麼演變,女媧都是華夏民族心中的創造人類並拯救萬物的創世神。

而傳說中女媧鍊石補天的地方正是中皇山,中皇山也被稱為女媧山。

在安康市東南方,距平利縣五六十公里的地方,還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天柱山,據傳此山便是女媧折斷的一條神鰲的腿演化而來的。

正因為如此,平利縣當地的居民世世代代都信奉女媧,甚至相信女媧是真實存在的。

每年到了特定的時間,當地的居民都會上山到女媧廟去祭拜女媧,這是從他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那一輩就有的習俗,已經不知道傳承了幾百上千年了。

當地還有位村民是一個叫作杜立發的老人,他已經70多歲高齡,數十年來他一直都住在這座女媧廟裡。

據杜立發老人講,他的父親臨終之前將看守女媧廟的任務交給他,並千叮嚀萬囑咐要讓他看管好當地這座唯一的女媧廟。

老人家裡世代都是守廟人,他們不僅僅只是為了守護這座廟,更多的是為了守護女媧廟下面的女媧墳。

女媧墳的秘密一直以來只有作為守廟人的杜家人才知道,口口相傳給新一代的繼任者,連當地的居民也不曉得。

如果不是這次村民在大殿底下挖出了女媧墓碑,杜立發也不會將這個秘密公布於眾。

實際上,杜立發也只是聽父親告訴他女媧廟下面有女媧墳,但他本人並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裡。

不過女媧墓碑的問世,讓老人更加相信女媧墳是真實存在的,而女媧也並非只是傳說中的人物,她是真有其人。

如果說女媧是真實存在的人,那她捏土造人、鍊石補天的故事倒有可能是幾千年前古人根據女媧本人的原型事跡杜撰而來的。

要想論證這個想法,首要的就是找到女媧墳的所在。

既然有了墓碑不應該就能確定墳墓所在的地方就是大殿下面了嗎?

專家分析道,女媧的墓碑是平放在下面的沒有立著,很有可能是先人為了建廟把墓碑移過來埋在了這裡,那墳就不在這裡;也有可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墳墓消失了只剩下了墓碑。

經過勘察並未在墓碑發掘的地方找到有墳墓的跡象,所以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而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墓碑上面記載的年份是清朝咸豐年間,文字還是用的楷體,很明顯這是清朝時候所立的碑。

女媧可是在先秦的典籍《山海經》、《楚辭》裡面就有記載的人物,肯定不會是清朝人,所以清朝的墓碑根本無法證明女媧是真實存在的人。

這樣的結論自然無法讓世代信奉女媧的平利縣人信服,很快就有人提出了新的觀點:女媧是埋在平利縣的,可能只是個衣冠冢,所以後人才重新給她立的墓碑。

平利縣當地的文化學者鄒慧珊翻遍了史書典籍,他從《華陽國志》、《新唐書》、《元封九域志》等史料裡面作證了女媧的故里就在平利,而且還明確記載了關於女媧在平利的活動遺蹟。

儘管如此,也只能表明平利縣是女媧文化的發源地,還是無法證明女媧是真實存在的。

可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又有了新的發現。

二、女媧與武則天

女媧廟在翻修的過程中,又有村民意外地發現在此地不遠處的一個小山丘上,竟然有一座古墓。

這古墓會不會就是女媧的墳墓呢?

這個重大發現可讓平利縣的居民們激動壞了,立刻組織了一批女媧文化研究者前去一探究竟。

可到了地方卻又讓所有人大失所望,這座墳似乎與女媧並沒有太大關係。

據當地人所講,這墳一直以來都是叫它太子墳,也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學者們查遍了資料與史書都沒有查到關於太子墳的任何信息,如果真的是哪朝的太子埋在這裡,這麼大的事不可能沒有史書記載。

會不會這就是真正的女媧墳,只是後來隨著歲月變遷,人們把名字傳錯了呢?但這個想法也很快被否認了。

這太子墳雖然已經荒廢許久,但從外形其實還能看出端倪。

墳墓的形狀是環球型的,是明顯的關中地區風格,而陝南地區的墳墓都是鼻樑型的。

所以說,這墳如果是女媧墳,那麼當地人肯定會用鼻樑型的墳墓來祭祀祖先,這應該是外來人所建。

那麼到底是什麼人看中了女媧山的風水寶地在此建墳墓呢?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方打聽終於從當地一些老人口中得知太子墳的來歷,竟然還真與女媧有一些聯繫。

建墳者竟然是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與女媧之間隔了幾千年,簡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會有什麼聯繫?

這就不得不說起女媧傳說的來歷了。

女媧的神話故事可以說是上古時期母系社會下的產物。

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是處於石器時期的原始社會當中。當時沒有科技文明,生產力低下,一個部落的主要任務就是生存和繁衍。

而能夠繁衍生命的女性便在部落裡面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那個時期便是根據母親血緣關係為紐帶所建立的母系社會。

這就好比一個蜂巢當中都會有一個首領,那就是蜂后。

所有的雄性蜜蜂到外面採集蜂蜜,回來供蜂后食用,然後蜂后產出大量的卵壯大蜂巢的實力。

同樣的,在母系社會下的人類都是男性到外面去打獵,女性主要負責生孩子。

但因為當時的人類不懂得使用工具,打獵的成果並不好,於是女性除了生孩子外還會在家養殖家畜,種植農作物。

也因此女性也掌握了當時生產經濟大權,在社會中備受尊敬,支配著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

在這樣的環境下,關於女性的神話自然而然地誕生了。

女媧捏土造人,很明顯就是說女性擁有繁衍生命的能力。

而當時有很多自然災害,像洪水、大火、猛獸都是常見的,女人作為部落的領導者會帶領眾人一起與這些災害抗爭,這也就有了女媧補天平洪水、熄地火、殺猛獸的故事。

除此之外,女媧在神話當中還是建立婚姻制度的愛神,創造了瑟、笙簧、塤等中國一部分傳統樂器的樂神。

可以說,女媧的傳說就是母系社會下,女性對人類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寫照。

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女性的地位逐漸降低從而被男性取代。

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過渡,同時也是原始社會向文明社會的過渡時期。

因為生產力提升人類生活富足,那麼階級矛盾、財富分配等問題隨之而來,從而就會形成部落之間為了搶奪食物、土地、水源、女人等資源的戰爭。

力量更加強大的男人通過戰爭成為了社會的主導,原本擁有支配地位的女人則變成了男人的私有財產。

相應而來的是,女媧在神話中的地位也逐漸被伏羲、炎黃、盤古所超越。

自華夏文明開始,男人占據了社會絕對的統治地位,無論是部落首領還是國家的君主全都是男性。

一直到了武則天的橫空出世,這才發生了轉變。

但女人做皇帝,在父系社會下的唐朝是無法被所有人認同的,滿朝的文武大臣雖然懼怕武則天的權威,但依然心系李唐皇室。

民間更是對武則天稱帝的行為稱作牝雞司晨,母雞不下蛋卻要打鳴,這是大災將至的前兆。

因此武則天便來到女媧山祭拜女媧,想通過女媧來證明女人做皇帝的合法性。

太子墳也是因為武則天的到來才出現的。

三、太子墳的秘密

武則天為了登基稱帝,將自己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廢除,貶為了盧陵王,流放到了房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房縣。

後來,武則天以探望兒子為由,親自出訪房州看他有沒有心生不滿搞些小動作。

武則天從洛陽到房州經過了安康平利縣,就趁此機會上到了女媧山,來到了女媧廟裡朝拜女媧,來尋找女人當皇帝的法理依據。

武則天並沒有大張旗鼓地來到廟裡,而是帶了幾個隨從和侍衛,喬裝打扮一番微服私訪。

當晚,武則天就在廟裡借宿,說是要和女媧娘娘對話,得到女媧的真傳。

而武則天一行人剛一進廟,就被一雙眼睛盯上了,盯上她的不是別人,正是廟裡的一個小和尚。

這個小和尚名叫高崇武,年紀不大卻慧眼識珠,他一眼就看出了武則天的身份不簡單,並且猜出了一個大概。

武則天住進廟裡後,高崇武便主動攬下服侍客人的工作,給武則天端茶倒水送齋飯。

武則天見這小和尚精明能幹,便主動問起他的名字和年齡,誰曾想小和尚一番話著實讓她震驚。

只見高崇武不慌不慢地說道,自己姓高,高低的高,名字崇武,崇拜的崇,當今天子武則天的武。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皇帝的名諱是需要避開的,李世民稱帝之後為了避其名諱,世人將觀世音菩薩改叫為了觀音菩薩。

連菩薩尚且如此,這小和尚竟然敢當著武則天的面直言其名諱。

武則天當時是微服私訪便沒有生氣,緊接著高崇武又說了一席話直接說中了她的心思。

高崇武說他這一生最崇拜的摯友兩個人,確切說是一神一人。

神的話就是女媧娘娘,戰洪水、斗猛獸、拯救蒼生等等一大堆功德;而人正是武則天,身為女兒身卻能在權力鬥爭中脫穎而出,獨當一面治理國家非常了不得,也是自己起名叫崇武的原因。

而高崇武所崇拜的兩人皆是女性,還把武則天與女媧聯繫在了一起,正是武則天想要的法理依據。

武則天聽完之後非常的高興,當即認下高崇武為自己的義子。

可後來沒過多久,高崇武就英年早逝了。

死後武則天就安排人將他埋葬在了女媧廟的附近,因為是皇帝的義子,當地人久而久之就把高崇武的墳墓稱之為太子墳。

當然,這個說法只是當地的一個民間傳說,並沒有什麼依據,故事聽起來也是比較離奇的。

同時太子墳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說是唐中宗李顯被武則天流放房州的路上路過平利縣,因為長途跋涉、舟車勞頓李顯染了風寒,於是就到山上的女媧廟借宿養病。

期間高崇武對李顯的飲食起居照顧的無微不至,李顯高興就認他做了義子。

多年後,李顯得到機會復辟李唐皇朝,重新登基為帝。他不忘當初高崇武的恩惠,派人招他進宮受封賞,這才知道高崇武已經得病去世。

於是,李顯就追封高崇武為皇太子,遵照僧人習俗下葬,太子墳也因此得名。

而且學者們翻遍所有史書與當地文獻資料,都沒有找到高崇武的名字。

還有就是,洛陽到房州其實並不會經過平利縣,在古代交通不方便的情況下,李顯不可能專門繞道到平利縣再去房州,因為根本不在一條路線上。

武則天在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記載說她到過平利縣。

所以說,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故事都不可信,這太子墳與女媧也都沒有很必然的關係。

那麼這樣一來,想要通過太子墳來論證女媧是真實存在的想法,最終還是破滅了。

那又會不會有種可能,這座墳其實是清朝時期有人為女媧立的衣冠冢被後人搞錯了呢?女媧廟的墓碑其實就是這座墳的呢?

這也只能靠我們的猜測,無法得到認證了。

即便是真也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女媧作為華夏始祖,全國很多地方都在為其立墓做祭祀,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了。

可是沒想到,幾年後一件比女媧墓碑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再次讓世人對女媧是否真的存在進行了熱論。

四、女媧文化的傳承

在山西省吉縣有一處鮮為人知的人祖山。

所謂人祖指的正是華夏始祖女媧與伏羲。伏羲正是前面提到的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時期誕生的神明。

據傳伏羲與女媧是兄妹,同時也是夫妻。

伏羲發明了八卦,用八卦演變萬物,與女媧生兒育女,共同教化世人。

這裡相傳有女媧伏羲兄妹測天意而結為夫妻所留下的滾磨溝、穿針梁,以及他們的「洞房」,還有女媧捏土造人所用的上、下造化坪,因此被命名為人祖山。

山上有大小的廟宇200多座,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人祖廟,分為祭祀女媧的媧皇宮和祭祀伏羲的伏羲皇帝正廟。

為了打響知名度,促進當地的旅遊開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的學者在2012年對媧皇宮內的一具骸骨進行年代檢測,測出該骸骨距今已經6200年了。

而這具骸骨是在1984年的時候,在女媧塑像下的木函內發現的。

骸骨上面包著黃綾,木函上墨書題記為:

「大明正德十年,天火燒了金山寺,皇帝遺骨流(留)在此,十六年上樑立

木。……皇帝遺骨先人流(留)下」。

那麼這個皇帝遺骨會是誰的呢?

很快,吉縣人祖山文化旅遊開發工作領導組的匯報材料里說明:人骨安放在「媧皇宮」內,又在「媧皇」塑像下,證明「皇帝遺骨」可能是這尊塑像主人「媧皇」的遺骨。

緊接著又有專家出來發話,說這人祖山的頂峰應該是女媧祭天和祭祖的地方,女媧死後被埋在這裡,經過後世不斷地修建,陵墓才變成了媧皇宮。

最起碼明朝正德年間,人們都認為該遺骨是女媧的。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一片譁然,很多人都抱有懷疑的態度,認為這不過是人祖山為了推廣旅遊文化的一次「炒作」罷了。

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但通過這件事確實讓人祖山打響了知名度。

但講到這裡似乎事情發生了很大的矛盾,平利縣認為女媧死後埋在了女媧山,而吉縣又認為女媧是埋在人祖山的。

兩邊似乎都有證據,那女媧難道還有分身不成?

正如前面我們說過,平利縣的女媧山又叫中皇山,相傳是女媧的故里,可無獨有偶的是在河北邯鄲市涉縣也有一座中皇山,也被稱為女媧山。

涉縣的百姓們也都堅信,史書中所記載的女媧事跡都來自涉縣的中皇山,而且山上還有一座北齊時期刻好的石碑,上面刻寫著:古中皇山。

除此之外,關於女媧的陵墓、宮殿、廟宇在全國各地都有多處。

山西洪洞縣趙城鎮西南處就有一處「媧冢」。 宋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王禮考》稱:「女媧葬趙城縣東南,在晉州。」

同樣在陝西臨潼驪山與秦陵的交界地方,那裡有個「女媧谷」。根據《長安志》記載,女媧鍊石補天在驪山,死後她被葬於驪山的白鹿塬鯨魚溝北坡,就是今天的藍田縣境內。

而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的河南,光是在靈寶縣、西華縣聶堆鎮思都崗村、淮陽等地就有多個女媧陵、女媧城。

《河南通志》也記載:「女媧陵,在圄鄉縣黃河濱。」

那這就奇怪了,全國居然會有這麼多關於女媧起源以及埋葬的地方,而且每個地方都能拿出有力的歷史文獻作為證據。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畢竟女媧是石器時期的上古人物,我們現在還無法對其進行詳細考證。

很有一種可能,女媧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女媧氏部落。因為這個部落叫作女媧,因此這個部落的人皆被稱為女媧。

女媧部落的人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對各地的文明發展都作出了貢獻,因此被各地方的百姓所敬仰。

也有可能女媧會不會是母系社會所有女性領袖的統稱呢?

具體的細節只能留給考古學家在未來給出我們答案了。

但無論是什麼答案,女媧作為中華文明的始祖受全國人民的祭拜都是理所應當的,所以有那麼多女媧山、女媧墓也是正常現象。

女媧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將它堅持傳承下去!

編輯:托馬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