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評彈,蘇州就沒有了靈魂,沒有蝦籽醬油,蘇式生活就缺了味道

應志剛 發佈 2022-05-16T19:29:06.635529+00:00

春已去,夏正淺,生長在陽澄湖裡的清水蝦已經抱籽,正是一年中做蝦籽醬油的最好時節。蘇州人對蝦籽醬油的迷戀,就像吃貨們對於「老乾媽」的情有獨鍾。

春已去,夏正淺,生長在陽澄湖裡的清水蝦已經抱籽,正是一年中做蝦籽醬油的最好時節。

蘇州人對蝦籽醬油的迷戀,就像吃貨們對於「老乾媽」的情有獨鍾。

早上喝粥,一根油條蘸上蝦籽醬油,這頓早飯就有了輕奢的滋味;白斬雞、白切肉,蘸了蝦籽醬油,不僅是增了味、解了膩,還有裹滿味蕾一粒粒爆裂出漿的蝦籽,更是令普通的家常食材增添了幾分高級感。

無怪乎蘇州作家陶文瑜先生讚嘆,「我的心目中,蝦籽醬油就是評彈中的琵琶弦子,少了她演唱就成不了腔調了。」

蝦籽醬油的製作,清代烹飪著作《隨園食單》就有記載:買蝦子數斤,同秋油入鍋熬之,起鍋用布瀝出秋油,乃將布包蝦子,同放罐中盛油。

先說這秋油,指的是經過春釀夏曬到立秋時節提取出來的第一道醬油,濃稠香醇、色澤深沉、味道厚重。

製作蝦籽醬油的蝦籽,則是立夏之後河蝦的卵,這些卵尚未離開母體緊緊依附在蝦腹之上,尤以陽澄湖、太湖清水蝦、白蝦所產之卵為上品。

蝦籽醬油製作工序很是繁瑣,不少老字號都有現成的售賣,但老蘇州們還是習慣自己熬製,畢竟,外面買來的東西哪有自己動手用的料足。

親眼見單位的老大姐做過。

先是買回來活蹦亂跳的陽澄湖帶籽蝦,用牙刷將蝦籽一粒粒細細刷下,一遍遍淘洗去除雜質,這是慢工出細活。

上好的醬油在鍋里煮沸,撇去浮沫,再將蝦籽倒入,依次放入白酒、白糖、生薑、陳皮絲等佐料,用文火慢慢熬製,一直等到蝦籽全部漂浮在醬油表層,方可關火冷卻。

蝦籽醬油的製作相當打熬人的體力和耐力,單單刷洗蝦籽就要花去大半天光景,更別提人一刻不離在灶火邊觀察火候和翻攪的時間,緊緊湊湊顧不上吃口囫圇飯,一天也就過去了。

蘇州人對於吃的精緻與苛刻是出了名的。

講究點的人家,是不肯去菜場買蝦的,怕來路不明,大都是提前跟陽澄湖的漁民預定的。

到了時間,捕蝦船泊在岸邊,買家一到,漁民提起蝦籠,活蹦亂跳的蝦子倒入盆里,上秤後一手交錢一手給蝦。

拿到蝦的人一顆心篤定落下,來晚的又要等上一天,這些時日,帶籽蝦成了搶手貨,價錢自然也是漁民一口說了算。

陽澄湖的清水蝦早有盛名,是「湖中六寶」之一,得益於陽澄湖的水質和地理環境,蝦肉的口感比其他水域出產的河蝦更加鮮美。

蝦籽可以熬醬油,蝦肉同樣清甜,打碎混入黃豆醬,一番熬製後,同樣是蘇州人餐桌上的佐餐佳肴。

住在巷子裡的人家,誰家在做蝦籽醬油瞞都瞞不住,那股帶著一絲甜,又蘊含著幾絲咸,裹著濃郁河鮮味道的氣息,順著石板路飄散得很遠很遠。

這就是蘇州人特有的小日子,平淡生活里一點點精緻的味道。

關鍵字: